APP下载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实践开发的策略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徐金玉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插花教育资源劳动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徐金玉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科目,其教学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利用家务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要充分开发生活中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庭资源,家庭作为学生除学校以外第二大主要学习和生活场所,有着丰富的劳动技术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充分发掘这些教学资源,与家长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家务劳动的教学实践,学生每天在家进行家务劳动,不仅能够有效体会到家长每天劳动的辛苦,同时能通过家务劳动来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各种生活必需的劳动技能,确保学生将具备足够的生存技能。例如,学习了“拖地”以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进行联系,有学生在家开展拖地的实践活动,教师首先在学校教会学生拖地的操作要领,学会做生活中的小主人,接着教师请学生们回家以后,将自己房间的地拖干净,通过这种家校合作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的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顺利掌握拖地的要领,熟练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学做生活小主人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通过手工活动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劳动技能课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手工技艺在我国的传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剪纸、剪窗花、捏泥人、雕木雕等各种精湛的手工技艺,良好的手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和手脑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大脑智力更好发展,学生在动手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得到充分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手工技能实践活动,有效达到锻炼学生动手技能的教学目的。例如,学习了劳技课“动物书签”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鹿书签。首先,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书签制作的兴趣,接着教师详细地讲解编制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编小鹿分为哪几个环节,接着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小鹿的编法,并邀请学生在经过讨论以后上台进行演示,随后请学生自行进行书签制作的实践活动。通过手工实践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细心、严谨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下乡务农实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有着较好的物质条件,许多城市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过任何农活,对于农业耕种的实际操作也知之甚少。学生只有对农业知识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农业加以重视,在未来为了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努力钻研和奋斗,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例如,学习“种瓜种豆乐趣多”,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郊区乡下菜园进行南瓜种植的实践活动,学校实现联系好当地菜农,与菜农达成协议,圈出一小块地进行南瓜种植,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种植地进行清理,接着让学生查找肥土资料并自行探究肥土方法,之后按计划开展种植活动,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写下南瓜种植日记。通过下乡进行南瓜种植实践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劳作的过程中,有效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以及粮食从何而来,了解到农作物种植的辛苦,从小意识到要珍惜粮食。

四、借助自然资源实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地球资源的开采越来越大,地球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无节制开采下去,总有一天会被耗尽。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接班人,需要从小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在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实践时,要意识到通过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实践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来开展教学实践,达到教育学生节约和环保的教学效果。同时,自然界也蕴藏着大量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学生在进行自然实践时,能够学会对大自然存敬畏之心,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例如,在学习制作了“小鸟归巢”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小鸟的巢是建在哪里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建在树上,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去种植一些小树,等到小树长大以后,小鸟就可以在同学们种的树上安家了,不怕小鸟没有地方住了。接着教师在学校开阔场地寻找空地,请同学们合作挖坑,埋树苗,培土,浇水,完成一系列种树的动作。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以及自己为小鸟所创造的价值,还能在植树的过程中学会更好地与人团结合作。

五、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生劳动技术课中的技术不仅包含了各种传统技术,也包括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国家事业更加快速向前发展。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保证祖国未来拥有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利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科技教育资源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趣味,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自觉主动探究,从小树立学生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学习了“‘天宫一号’模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天宫一号”模型的制作,首先请学生将实验舱、资源舱、对接机构和圆台按顺序进行粘贴,接着继续请学生粘贴天线和太阳能电池板,最后引导学生使用牙签穿过圆柱和电池板来增加电池板的强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能够对“天宫一号”进行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同时,在进行圆柱体制作和各个部位粘贴组装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粘贴技巧,掌握纸圆柱体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科技的探索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利用艺术资源实践,增强学生艺术修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劳动技术课本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艺术创作的教材内容,这就表明劳动技术课不仅是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教师在利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技术实践时,要充分考虑到关于艺术与审美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确保学生在未来成长为一个更加具有高级趣味的人,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学习了“插花艺术”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鲜花、人造花、干花等不同的花,请学生自己进行插花艺术的实践活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讲解有关插花的知识,一些花的花名、花语以及插花时需要用到的插花工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学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随后教师将花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自行进行插花,在插花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任何技术上的要求,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创作空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受益。通过开展插花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猜你喜欢

插花教育资源劳动
插花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插花由易到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讽刺插花欣赏
插花有感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