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2021-01-08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邹远生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导图口语交际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邹远生

一、重构口语交际教学体系

第一,构建内容体系。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大量口语交际内容,有多元话题与深刻意义,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话题本身而未能适当扩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语交际内容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促进作用。所以,运用思维导图去理清内容见的关系,串联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构建完整内容体系,进而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整合后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下实现递进式上升。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的重构,能够清晰表示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整体与知识点局部的关系,并且在形象生动的表示方式引导下,学生能更轻松理解,教师能更准确教学,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

第二,翻转课堂结构。以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更看重发展学生“说”的能力,并不注重激发学生“思”,进而导致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一直处在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的状态,完全由教师一步步引导去机械地“说”,课堂结构也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将隐性思维显性呈现,对激发学生潜能与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思维导图中多彩颜色、形象图示能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从而对口语交际学习的参与更加积极,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人。如此一来,口语交际教学便能按照更合理的流程开展,如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构图→互动交流→调整完善,不难看出是此举对课堂教学的重构,由“教师主导”翻转为“学生主导”。

第三,转换话题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主要分为话题、情境图与教学要求提示三大部分,其中话题是重中之重。要想保证三者统一且创设出与小学生生活贴近的口语交际场景,则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思维导图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快速理清这三大部分内容的重点与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整合,用图示、文字、箭头、线段等形式巧妙地将口语交际内容转变为场景,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思维导图呈现出的口语交际话题,能够带给小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引导他们去思考、观察与想象。

二、优化互动口语交际过程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意愿,更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可见口语交际训练并非简单的听说训练,更多是互动的语言交际活动,唯有在有效的互动之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在交际中提高思维敏捷度。借助思维导图去优化互动口语交际过程,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立体式思考的优点,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促使他们在交际中会想、能说与善于变通,让互动变得更高效。

第一,放射思考,引导学生“会想”。思维导图中的图示文字元素能够直观呈现放射性思维模式,而这些元素的丰富性与个体大脑中的知识存储有着直接关系,多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度。小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不但会拓展思维,还能在思考中出现“奇奇怪怪”的想法,更具价值的是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有意义的想法即时记录下来,并且沿着这条思路不断延伸。这种独立且特殊的“想”的过程,正是学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比如,在口语交际教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相关内容是,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表达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归类总结,借助思维导图去有条理的思考,不断完善口语表达内容。如有的学生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孙悟空”,则可将孙悟空的外貌形象、性格特点、主要本领、主要故事等罗列在思维导图中,然后对各个分支进行内容丰富,独立组织好语言,按照自己设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如此一来,在思维导图这种发射性思考模式的辅助下,学生能够亲历“想→记→说”的过程,进而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断学会如何去“想”,懂得发散思维,既能产生更多独特性想法,也能有条理地清晰表达出来,明显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树状结构,引导学生“能说”。思维导图除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多维思考,还能通过树状结构中的图示与文字等元素,引导学生沿着一条思路深入思考,从而不断深入探究其思维与表达。在这种形象生动且逐层深入的思维模式中,小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逐步深化与延展,在口语表达中也会表现更缜密的逻辑。正因为有了思维导图的“草稿”辅助,学生不但想说,而且能说。比如,在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教师便可让学生尝试去讲解自己的学校,画出思维导图,以树状结构去整理自己的思路,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底稿,解决“说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说”的问题。围绕着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对学校的讲解会按照从校门一直到教室的顺序,分别讲解沿途的景色与事物;也有的学生会分类对教室、图书馆、办公室、操场等校园内部建筑进行讲解……学生声情并茂且条理清晰的讲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思维导图的辅助,每个学生在纸上绘制的思维导图都是他们思考的结果,所以才能让他们不仅有“说”的兴趣,而且能够自信且有条理地“说”。

第三,呈现思维,引导学生“善辩”。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彼此互动的平台。思维导图能够将发言者的思维形象地呈现出来,并且随着问题的逐步展开,更便于学生的倾听,从而按照思维导图出深入探知发言者的思维条理,结合思维导图快速总结出核心内容。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立体化思考辅助下,倾听者也能快速整理出来自己的意见,促使互动下的思辨更加深刻。比如,在口语交际“辩论”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你赞成家长放学后接孩子吗?”同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分别通过思考与讨论去总结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出来,准备辩论。其中,正方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列举出“能确保孩子安全”“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等论据,且对各条论据再深入分析;反方学生则可在思维导图中列举出“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发展”“影响校门口交通”等论据,且对各条论据再深入分析。如此一来,借助思维导图将思维形成呈现,构建起“说”与“听”的桥梁,辩论双方并不知道对方观点,所以在听的时候也要及时总结与调整自己的观点,在思维导图辅助下呈现出高水平辩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能够助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为了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则需要对教学模式予以创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高年级学生更要清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思维导图的利用也要兼顾他们的语言表达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导图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