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教育对爱护眼睛的知识普及

2021-01-08甘肃省临泽县新华学区西街小学李天锋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眼保健操护眼普及

■甘肃省临泽县新华学区西街小学 李天锋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家庭教育还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对孩子来说,家长先要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农村家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理应受到学校以及相关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素质偏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不可否认,我国广大农村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其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此外,农村家长往往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因为干农活或者上班时间较长,导致农村家庭教育氛围缺乏。农村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家长无法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于保护孩子视力的知识更是缺乏指导性。

(二)家庭教育依然是“放养式”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各地大批所谓“山里的孩子”已经很快成为过去。由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普遍增加,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搬出大山,在当地乡镇区域建新房,孩子都进入乡镇一级的中小学求学,学校严抓教学质量,导致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堆积大量的家庭作业。但农村家庭教育并没有与城市家庭教育同步,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依然是“放养式”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放学之后,孩子不做作业,就算独立完成作业之后也是看电视或玩手机,导致孩子视力下降。

(三)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隔代教育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广大农村家庭收入的普遍增加与孩子的父母奔赴全国一、二线城市打工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农村家庭教育普遍出现隔辈教育的现象,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成为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主力军,老人们比孩子的父母更溺爱和迁就孩子,突出表现是孩子做家庭作业缺乏指导,做作业拖拉,长时间用眼,缺乏用眼方面的合理引导。对于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或外出打游戏,隔辈家长更是没有加以管教。

二、农村家庭的孩子视力现状以及原因

(一)令人担忧的青少年近视数据

根据我国对农村青少年视力状况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村青少年近视占比最高的年龄在14岁,高达22.5%,而在11~15 岁之间,产生近视的人数占比84.1%,这是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此外,有一项数据值得注意,7岁以下产生近视问题的人数只占2.5%左右。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农村青少年先天性近视的人数是极少的。而11~15岁之间的农村青少年才是产生近视的高发年龄段,都是后天所致。由此可见。我国农村青少年近视现象越发严重,极大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导致农村孩子近视眼的原因

依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村孩子的近视最初都表现为假性近视,即调节性近视——由于过度用眼而使睫状肌痉挛所导致的可恢复性的近视。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假性近视到最后都发展成了真性近视,也是非手术手段而不可逆的。结合到农村教育来看,最重要的便是给孩子和家长普及护眼知识以及各方共同监督孩子正确用眼,但基于当下农村孩子生存和学习环境的现状:首先是生存环境,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孩子能活动和娱乐的场所非常有限,孩子在过度用眼之后无法得到很好的缓解;然后,农村的经济来源单一,大多数家长不得不外出务工,从而忽视对孩子的身心教育,用眼监督更是无从谈起;最后是教育环境,整体教育资源的倾斜一直都是常态,农村教育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学校教育只能让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拥有与外界竞争的一席之地,那么在这种艰苦的生存条件与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家长自然都不会太重视对孩子正确用眼的知识普及和眼部健康的发展。而交通不发达,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教育资源稀缺都属于当下大环境的客观因素,此外,学生自身对于眼部健康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眼部疲劳不知缓解,学校的眼保健操也不认真做等都是导致农村孩子近视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三、学校协助农村家庭加强对保护眼睛的知识普及

(一)学校召集农村家长普及护眼知识

对大部分中小学而言,学校普遍采用的保护孩子眼睛的活动就是课间做眼保健操,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乡镇一级的中小学应该重视与农村家长的联系,组织召开一些保护孩子眼睛为主题的家长会或者组织保护眼睛的相关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

具体措施:一是组织家长会,专业指导眼保健操的做法。班主任逐个通知在册学生的每一位家长按时到达学校,由专业人员指导做眼保健操的动作。先示范,并讲解做出每一个动作对眼睛的好处。其后,开始指导家长做眼保健操,孩子跟着纠正动作,尽量规范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家长认识到爱护孩子眼睛的重要性,家长学会做眼保健操,并回家督促孩子坚持做,自己跟着做,起带头作用。二是组织爱护眼睛主题活动,召集家长参与。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比较详实的护眼知识,包括学生家庭生活习惯、用眼习惯以及饮食搭配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声情并茂地讲解给家长听。活动结束之后,提供给家长护眼知识小册子,让家长带回家,引导孩子护眼。

(二)学校协助医院深入农村家庭普及护眼知识

农村家庭教育中对护眼知识的普及仅仅依赖学校协助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农村家庭教育中爱护眼睛的知识普及更加完善,必须有专业机构的协助。因此,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相关医院的眼科医护人员,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定期深入农村家庭,对家长和孩子普及专业的护眼知识。当然,这也需要当地医院提供一些义务性的眼睛检查以及护眼知识普及。学校、医院、农村家庭三方通力合作,为农村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保驾护航。

四、农村家庭教育对爱护眼睛的具体措施

除了学校教师与当地医院眼科医护人员尽心地对农村孩子展开护眼知识的普及之外,家长更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要努力发挥主人翁精神,吃透学校教师和眼科医护人员的指导措施,将家庭教育中对爱护眼睛的具体措施全面贯彻落实。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农村家长应该转变观念,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严格遵照执行。要求孩子按时休息,规定作业完成时间,尤其要将打游戏、上网以及看电视的时间量化,做到科学安排日常活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配合调整台灯的光亮,及时纠正孩子做作业的姿势,切忌趴着或躺着做作业或看书。

(二)展开户外活动

农村乡镇地区尽管户外活动比较单一,不像城里有丰富多彩的户内外运动场所与设施,但家长也不能以农村劳作繁重为借口,放弃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晚饭之后或者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家长应该带领孩子打打球或者户外跑步与散步,都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是关键,而不是让孩子在家里一味看电视、打游戏。

(三)合理饮食

农村家庭往往拥有土地,自己种粮食与蔬菜。因此,家庭餐桌上营养搭配一定要均衡。在接受学校专业培训之后,家长要在饮食上注意合理安排。孩子正在成长发育期,营养不均衡以及搭配不合理对孩子视力是有影响的。

比如蛋白质的缺乏容易引起近视,所以孩子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补充营养。含有蛋白质食物有牛奶、豆类食品等,应该让孩子多吃。要少吃或不吃甜食,因为一旦大量摄入甜食,眼睛的巩膜变弱,引起眼轴拉伸,导致视力下降。此外,钙磷的补充也很重要,涉及钙磷的营养元素包括木耳、海带等,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猜你喜欢

眼保健操护眼普及
护眼“ABC”
正确用眼、护眼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眼保健操要会用、善用
眼睛要做操
护眼有新招 缓解视疲劳
声东击西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