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应用

2021-01-08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庄小燕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法小学生阅读教学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庄小燕

阅读是最好的文化传承途径。目前来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已经不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学习习惯和素质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语文思维和素养,从而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

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与学生成长背景脱节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现在“10后”的小学生从小习惯了快速的生活节奏和资讯丰富的电子设备,阅读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资讯和娱乐自己的首要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两年兴起的书香社会,阅读社会还在推广阶段,建设全社会积极鼓励阅读的导向依旧任重道远。

(二)内容模式单一

阅读课程总体来说创新性较小,而且主要方式是推荐阅读书目,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听说能力的练习,读写能力集中在作文教学上。

(三)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和阅读书籍推荐时为了省事,直接采取统一数目或者在网上搜索,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推荐,造成孩子阅读兴趣低,将看书当成作业,无法培养出阅读耐力。

二、什么是“行为-认知”教学法

(一)含义

“行为-认知”教学法是在乔姆斯基的“普遍与特定”学说基础上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是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行为能力与认知能力的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并优化课堂结构,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技巧性的引导的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在阅读课中应用“行为-认知”教学法

“行为-认知”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顺利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阅读的快乐,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行为-认知”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年龄段基本处于6~13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由表象性往逻辑性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利用这一阶段孩子独有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表达欲,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世界、了解自我、互相分享,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2.结合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师采取“行为-认知”教学法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上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采取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无论在前期选材还是教学指导或者后期辅导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学习,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如何在阅读教育中应用“行为-认知”教学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阅读能力增长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所以阅读课程设计在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同时,也要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影视剧《西游记》就是很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途径,这种让学生将看电视和阅读结合起来的假期作业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级的阅读材料,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推荐简化版、少儿版、注音版的《西游记》,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阅读文言文版的章节。还可以在每个月引导学生投票,选出最想阅读的书籍,教师经过评估后,如果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全班阅读比赛,举行知识问答等活动,让他们自己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多样性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0 后”的小学生从小习惯了电子产品作为主要资讯来源和娱乐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最近大热的《江南百景图》古风手游适合高年级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可以将扮演明朝时江南的设计师,兴造建筑、经营店铺、安排居民工作,其中众多的文人随口成诗,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当然这种迎合学生娱乐需求的教学方式不是适合所有年龄段和学习程度的学生,一定要严格控制,避免学生沉迷。多样性还可以体现在实践教育课堂,全国各地都有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师可以设计语文实践课堂,在课程前期有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辅助资料整理等活动,采取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有阅读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全面成长。

(三)创新思维的锻炼

阅读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但是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努力引导。其中故事续写,舞台剧编排等活动都是很好的阅读想象力锻炼,《龟兔赛跑》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视角的观察,比如说观众。《白雪公主》中公主与后妈如何才能和好如初?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的话剧,将阅读课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自己的想象是对他们创新能力最好的锻炼。

(四)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学生在幼儿阶段就背诵过唐诗,朗读过宋词,小学教育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进行民俗阅读,在班级举行民俗活动,如春节贴对联、端午带荷包、中秋吃月饼、重阳要登高,等等,这种在日常活动背后的文化含义可以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行为和认知上统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行为-认知”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地突出阅读的重要性和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行为中充分理解阅读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行为-认知”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法小学生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