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1-01-08江苏省徐州市明诚小学戴维帅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分组评价数学

■江苏省徐州市明诚小学 戴维帅

一、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较差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互动中,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经常出现冷场的情况,学习效果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分组存在问题。人数较多时,由于课上时间较短,每个人的发言机会较少,无法统一小组观点;人数较少时,小组内讨论不热烈,学生互相推诿,不愿意发表个人想法。有的小组内学生的数学能力较弱,组内成员都找不到学习思路,学习效果反而不如专心听讲,容易使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作用产生疑惑。因此,学生能力和分组人数是影响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在实施分组学习前首先要做到合理分组。

(二)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

合作学习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因此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否则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无法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中,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拓展性,要求学生相互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题思路。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开放性、探究性,导致一个小组内只有一两个数学能力强的学生积极运算,其他人撒手不管,对小组任务缺乏兴趣。

(三)学习评价过于片面

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期待得到教师的评价,然而部分教师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致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消极被动。通常情况下,教师只关注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对小组内的分工以及学生的表现缺乏重视,这样一来,那些学习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再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应认识到评价对学生个性以及学习态度的影响,要鼓励学生,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做出客观全面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小组学习中。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分组,激发学生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提升的平台,要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交流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由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较大,为确保合作学习的公平性,应由教师划分小组人数,组员自己划分职责,并在每次分组时轮流交换职责。日常教学中,以4人小组为宜,恰当的人数能满足小组讨论交流的需求,也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发表个人意见。划分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将优秀生和学困生均衡分布在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领头羊。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提出问题:有一个蛋糕,小红切下了蛋糕的,明明和小军各切下蛋糕的,这块蛋糕还有剩余吗?提出问题后,为学生分组,要求组员分别负责计算、画图、读题以及汇报成果。做出如上要求后,学生可以进行组内分工,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应了解学生的特点,提前做出正确引导。在互动交流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职责,引导学生友好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好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能达到拓展思维、强化数学能力的作用。教师选择问题时要结合学生能力与问题价值进行选择,要求所提问题具有启发性,不仅能吸引学生,还应有一定难度,让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后才能解决。对运算规则的推导,对题目的一题多解都符合以上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提问。比如,教学“年、月、日”,教师提出问题:某年的三月份有4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日,请补充这个月的日历。提出以上问题后,学生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做表,有人负责计算。学习基础知识时,学生已经记住3月份是大月,能得到“本月有31天”的有用信息。接着要思考如何正确填入数据,也是这道题的关键。学生要结合生活经验,画出正确的日历表格,然后结合题目条件进行尝试,最后也是结合题目条件检查填补后的表格。这类问题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要求学生逆向思考,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灵活的思维,不能固守旧知识,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可以借助小组合作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比如,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后,教师提问:“除了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位数和整数的两位数外,我们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还可以尝试将三位数拆分成整百的三位数和两位数,同样能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此法运算,发生计算结果是一样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多思考就能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三)全面评价,有效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成果并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教师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要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应做到全面客观评价,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结束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要邀请其他小组对该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由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比如,学完“年、月、日”,要求各小组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本单元知识,教师将各组作品展示到大屏幕上,最后选出最佳作品。在评选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作出点评,比如A组的分工合理,学习效率很高,B组的学生非常积极,导图的结构很新颖,等等。在教师的评价中,要突出每个小组的优点,也要对合作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很多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缺乏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看这些作品哪个最整洁,哪个内容最丰富?”通过合理的启发,学生也能认识到本组作品的问题,通过比较和评价能激发进取心,使学生在下次合作学习中更加努力。

小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只关注本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共同分享,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提高学习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相互评价、自我评价,能促进数学课堂上的反思,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有助于锻炼数学思维,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分组评价数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