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2021-01-08甘肃省临泽县鸭暖镇曹庄幼儿园王玉花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乡土幼儿园资源

■甘肃省临泽县鸭暖镇曹庄幼儿园 王玉花

乡土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活动与生活经验等,与幼儿生长生活的地区密切相关。笔者所在地区乡土资源主要包括水果、蔬菜、各类花卉、沙石、动物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村的一些生产活动和生活经验。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20多年来,笔者对自己所在幼儿园周边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了广泛的考察、收集和筛选,将它们恰当地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拓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发挥本土优势,充分发掘幼儿园周边乡土资源,为教育活动提供硬件支撑

我县村村都有公办幼儿园,办园普及率达到100%。全县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9.89%,指标远远高于甘肃省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幼儿园办在家门口,极大方便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园。由于地处农村,校园内外充满乡土气息,乡土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植物、动物种类繁多。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勤动手,精心搜集贴近幼儿生活的本土优质资源,依据教育属性和幼儿认知水平,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如植物可细分为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动物又可根据生活环境分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针对每一种资源详细记录它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信息,赋予它们相应的教育功能,分门别类地建立资源档案,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在计划制订中纳入乡土资源应用,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制订计划,是幼儿园开展好各项活动的前提。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制订学期教育活动计划时,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月份,纳入与时节相符的乡土资源教育内容,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趣味性。春学期,在教育计划中设计种植养殖活动。种植计划可让幼儿参与两园(菜园、果园)建设,如种植前捡拾废旧地膜、了解作物耕种的步骤环节、认识蔬菜作物的种子特征、观察幼苗的生长过程和花朵果实的颜色形状,参与菜园的除草、施肥劳动等。养殖计划考虑养殖哪些种类的小动物?如何保证成活率以及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家庭环境中,要认识哪些家畜、家禽?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等;秋学期,结合收获的季节,在教育计划中设计玉米、大豆、土豆、红枣等各类作物、果蔬的认识,参与采摘活动以及乡土素材手工作品展等活动。在学期计划的大框架下,将各项活动分解到月计划、周活动安排中并严格落实,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在环境创设中引入乡土资源,使幼儿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园严格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大力开展环境创设活动,区角创设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其中又以自然角和美工角最为引人瞩目。自然角虽然占地不大,但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犹如一个微型的自然界。漂亮的金鱼、捉来的蝌蚪、制作的蝴蝶标本、昆虫盒里的蚂蚁生动有趣;幼儿用泡沫包装箱种植的小麦、黄豆等农作物生机勃勃;水培的葱、蒜等蔬菜翠绿鲜嫩;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统一规格的透明饮料瓶收集的植物种子,贴上醒目的标签,排列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此外,形状各异的石头、玉米秸秆、鸡蛋壳、晾干的葫芦等制作材料,也成了美工角的必备品。巧妙的环境创设,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平常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去认识每一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生长特性,鼓励幼儿参与种植养殖,积极动手尝试,大胆探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在手工创作中使用乡土资源,发挥自然资源及废弃农产品的作用

笔者曾多次参与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到城区幼儿园跟班培训学习及观摩活动。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精巧、美观,品种繁多,材料各异。但大部分孩子都是以各种彩纸、布料、橡皮泥、成品黏土、彩砂等市场售卖的材料制作而成,更有部分孩子直接使用商场销售的套装制作材料,按照说明组装完成。虽然精美,但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思维,没有新意,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农村不比城市,家长没有过多的精力和费用去选购材料,帮助孩子完成制作,一切都靠教师在幼儿园指导完成。因此,把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乡土资源选好用好,制作出的手工作品一点不比商品差。

春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从河滩捡来大量的片状石头,和幼儿一起制作石头画。手工课上,师生一起给石头涂底色、描绘、上色。不出半天,一件件石头画作品展现在幼儿面前,这些作品或大或小,颜色绚丽,内容丰富,现在已成为我园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与之类似的还有蛋壳画、葫芦画。让幼儿在家中收集较为完整的鸡蛋壳和农家小院种植的葫芦,晾干后带到幼儿园,在教师指导下涂色绘画,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美工角,师生一起用葫芦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童话故事《葫芦兄弟》,形象各异,栩栩如生,赢来了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利用菜园中的黏土和泥巴,制作泥塑作品,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捏泥人、捏小动物、塑汽车、塑坦克……待作品晾干后再涂上鲜艳的颜色,一件件作品虽然笨拙,但更能体现出幼儿的创作乐趣和创新思维;秋天,利用本地制种玉米的优势,用玉米粒粘贴画,玉米芯和秸秆制作眼镜、飞机,搭建房屋、城堡,让幼儿在“玩中学知识,乐中求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丰富了幼儿的玩具世界。

五、在家园共育中涉及乡土资源,让幼儿在农村环境中体验生活,提高教育实效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幼儿自小生活在农村,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的乡土资源要比幼儿园要多,尤其是家畜家禽的认识和养殖,更是幼儿园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和家长多沟通,多走访,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定期举办家园共育培训讲座,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乡土资源的就地利用。幼儿好奇心强,我们经常会听到如“爸爸,这是什么?”“妈妈,小鸡为什么不吃青草?”“杏子为什么很酸?”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要充分把握时机,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引导幼儿认识陌生事物,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帮助幼儿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可以说,幼儿的农村生活史,就是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和了解史。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分不清韭菜和小麦,搞不清土豆和洋芋的关系问题。因此,在家园共育中涉及乡土资源,让幼儿在广阔的农村环境中体验生活,可以切实提高家园共育成效。

六、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成果,编印园本教材,为后续改进工作、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应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普及面将更广,学前教育也将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变革等方面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炼研究成果,以现有的经验编印了适合农村幼儿园使用的园本教材,把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加以研究和推广。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乡土幼儿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我爱幼儿园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欢乐的幼儿园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