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海报——小学科学教学新视角

2021-01-08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朱燕萍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学儿童课堂

■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朱燕萍

海报在教学中常用的模式有两种:一是美国教师常常会采用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教学海报来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是国内课堂常常会利用教学海报来呈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再现学生的思维进程,帮助教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本文以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在成长》为实践课例,尝试将教学海报运用于小学科学课堂,并且思考有效运用“教学海报”的策略,给儿童更多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的空间,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教学海报,为课堂预热

为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教学海报”辅助研究科学,课前进行充分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生的“想知”,以及学生的“怎么知”,让教学海报为课堂预热。

第一,问卷调查。问题:同学们,如果给你提供全班所有人从7~12岁的身高、体重数据,你会想研究什么?统计梳理孩子们的研究想法之后,不难发现:毕业班的孩子们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有效问卷46 份中,有42 位学生能够认真阅读问题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问题条件出发,提出可以研究的内容,说明初步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课前问卷小调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儿童的研究想法、儿童的研究能力和儿童研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是后续课堂中运用“教学海报”进行研究科学本质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第二,数据收集。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成长脚印上摘取自己从入学以来的身高、体重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且按照要求绘制成曲线图。为后续课堂中运用“教学海报”整合、观察、对比、分析身高、体重数据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第三,海报制作工具筹备。预知学生课堂会运用“研究海报”进行研究科学,友情建议携带剪刀、彩笔、彩色便笺纸、彩色透明胶等小工具和装饰品来设计创作,对儿童来说,教学海报是新颖、好奇的,增加了儿童对科学课的期待值。“教学海报”作为新的研究工具引入到科学学习中,点燃儿童研究科学的热情,调动儿童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发挥儿童研究科学的主动性。

二、教学海报,为教学助力

第一,巧用海报整合数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成长》一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众多的科学数据资料需要学生去处理分析,更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这些数据。笔者在这节课中设计将海报作为研究的工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小组内6 名组员的身高、体重数据曲线图进行适当裁剪、粘贴、整合到一张教学海报中,学生既可以纵向比较,又可以横向比较。实现碎片化资源整合,便于组内对比男女生身高、体重数据,得出组内共同的认识与发现。“海报”是研究工具,是研究载体,亦是一种研究方法,能够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海报能更直观、更清晰、更能聚拢小组成员的关注点,更加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合作设计教学海报,跨界科学与艺术研究。美国STEAM 跨学科教育如火如荼,其中字母中A 代表艺术,作为重要学科之一,优势在于它帮助人们以美好的形式丰富世界。因此,研究的制作、设计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利用教学海报整合分析数据踏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再对教学海报进行制作、美化,为下面的研究成果展示汇报做好完美准备。第三,交流分享“教学海报”,发展科学思维。科学课堂上的交流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展示的科学发现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而生成新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从而产生新的期待、新的需要、新的探究、新的科学思维。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通过纵向观察自己折线统计图起伏的程度,对比不同年段身高起伏的差异,发现女生身高在9 岁左右发育最快,男生在12 岁左右发育最快;有的小组横向对比男、女生的身高折线统计图,研究讨论发现女生发育比男生早,等等,交流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

三、教学海报,拓宽展示研究舞台

教学海报的出现,给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科学研究舞台。让孩子们在课后仍然能够持续性展示,将研究的热情从课上延续到课后。教学海报不仅攻克了课堂40分钟的时间局限,给学生提供更多研究展示的舞台。相对于传统停留在科学课堂上展示汇报的实验记录单,教学海报纸张更大、创意更丰富,色彩更明艳。从课堂到课后,连续的研究成果展示,引发连续的思考、学习与研究。

四、运用教学海报的有效策略

第一,基于学生学情,适用教学海报。孩子是否拥有研究能力,是否拥有分析能力,是否拥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是教师适当选用教学海报的有效依据。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分析、判断,关系到借助“教学海报”助力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小调查的形式、谈话的形式,资料采集的形式等等,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设想,才能让“教学海报”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第二,驻足学习目标,精用教学海报。课堂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目的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小学科学的具体学习目标分别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教学海报的运用要驻足这四个方面的低、中、高三个年段学段目标。因而一切教学从学习目标出发,也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精益求精地去运用教学海报。第三,小组协调合作,妙用教学海报。小组协调合作才能用好教学海报,促进科学教学。下面是摘自第五小组的组员感受:“这节科学课让我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更重要!”“队员一点不团结,不听队长指挥,不让发言!”……为什么一个小组感受都是合作的重要性,笔者调查之后得知,他们组有个小伙伴不听指挥,不肯协调合作,甚至阻碍小组展示汇报,影响整组最后教学海报的设计,没能设计出他们组最满意的教学海报。尽管第五小组失败,但对于他们组而言收获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终身相伴的,是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在教学海报运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两点要素:其一,小组合作的人数不超过4 人,不然就是无效合作设计教学海报。其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确保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一份“教学海报”的设计成功与否,小组协调合作成为关键因素,也能促进科学教学的飞速发展,合作意识自然融入学生的研究意识中。

“教学海报”让儿童在研究科学的过程中,效率得以提高,合作变得紧密,思维得到发展。不论是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海报”始终贯穿其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退居幕后,适时提供协助,留给儿童更多自由支配且有效的研究时间。“教学海报”正是促进儿童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合作研究、自我发现、全面发展的有利工具。

猜你喜欢

科学儿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