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文言文初中语文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 李 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于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都积极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进行思考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引导学生在语文领域中实现发展。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探究性阅读,即倾向于问题解决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询问,不断探究,找到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的透彻理解。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文本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通过探究性阅读,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改掉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意识,从自己的需求入手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性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活泼、积极、快乐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探究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积累的语文知识投入实际应用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很多教师认为,学习语文需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只有进行大量的抄写和背诵,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觉非常枯燥,容易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过于关注预设的固定教学模式,而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也没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进行关注,使语文教学活动过于单一。

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不管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学习流程上,都要求学生遵循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在课堂上,教师成了主角,而学生成了配角,被动听从教师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会压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采用消极的方式来面对语文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主动吸收。

最后,很多学生在面对语文学习的时候,往往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分离,过分关注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而没有将语文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未能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降低。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而单一领域的发展,使学生“纸上谈兵”,而无法灵活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

(一)引发学生好奇,培养问题意识

探究性阅读的核心在于带着问题去阅读,主动发现文本中的好奇之处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深入课文中去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生对“格物致知精神”感觉非常陌生,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含义,不明白什么样的精神才叫格物致知精神,因此希望教师能够为其进行解答。我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找出作者表达格物致知精神的句子,并进行阅读和分享,集体讨论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认识到,所谓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在学生都获得答案了之后,我又结合课文的内容向学生询问:“为什么作者说,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是畅游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传统儒家的‘格物致知’是指什么?”学生从这些问题入手,深入课文中,积极思考,尝试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深入课文进行思考,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鼓励小组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学生能够集合在一起,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就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小组中每名成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庄子——北冥有鱼》,这篇课文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存在很多阻碍。不过,学生之前也接触了很多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让学生前后4 人组成小组,共同对课文进行学习。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小组围绕课文进行了讨论,先共同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了梳理,共同学习了生词、生字,对文言文的大体意思进行了掌握。小组中的学生还分段落对文言文进行了翻译,使大家都能够对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进行认识。在梳理字词之后,有的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到这篇文言文所讲的含义。有的小组成员文言文基础比较好,认识到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中包含着人生哲理,我们可以对大鹏的形象进行梳理,并将大鹏与小虫进行对比,揭示这篇寓言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有的学生非常喜欢“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句话,认识到“如果我们想要做出一番成就,我们就要做好长时间的积累,使自己的能力能够到达更远的地方,而不要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吸收他人的长处,还能主动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到课文所蕴含的优秀人文思想,对学生的常用发展进行了启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提升和发展。

(三)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多元解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张,很多教师都习惯于用“标准答案”来解读课文,而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允许学生出现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回答,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禁锢,难以从文本中获得个性化的结论,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转换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认识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领域实现思维拓展。

例如,学习《桃花源记》,陶渊明描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外桃源生活,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压力,民风非常淳朴,景色也非常优美,能够让人忘记了现实的烦忧。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很多学生也对这种生活方式非常羡慕。但是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桃花源正因为不存在,才会显得如此美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想要逃避,那么我们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我对学生的这种观点表示鼓励,并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还有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当前社会中,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只有做好自己,为自己的心灵准备一个纯净的角落,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教师的鼓励下和同学的热烈讨论下,每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对《桃花源记》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与理想的认识,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

(四)阅读融合写作,发展综合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过分关注阅读教学,而没有将其与写作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写作当作探究性阅读的途径之一,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发展。

例如,学习《送友人》,学生对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进行了了解。我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微作文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诗中的内容进行表达,不需要与原诗百分之百的吻合,只要表达出类似的意境即可。学生在微作文中,都展示出了诗中所表达的对朋友恋恋不舍的情感,有的用现代诗进行表达,有的用散文进行表达,有的用记叙文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阅读融合写作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