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引航 课程支撑 课堂融合
——我校“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下的特色发展实践探索

2021-01-08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周建章侯立杰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厚德办学育人

■大连渤海高级中学 周建章 侯立杰

特色建设与发展是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课堂是特色建设彰显课程育人作用的主渠道,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之一。大连渤海高中建校以来,积极探索与实践“厚德教育”文化特色建设,充分发挥课程与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多维度、多层面推进课程育人、课堂育人,走出了一条民办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新道路。

一、顶层建构,有序推进特色建设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明确指出的“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挖掘自身优势,提出符合校情的“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以此打造学校教育特色。“厚德教育”办学思想,即培养高中生必备品格素养的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和丰厚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在此办学思想下,学校提炼出“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学校精神,和“责任、担当、勇气、正义、公正、真情、真爱”的培养目标,完善了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系和实施策略。

学校为确保厚德教育特色有序推进,建立了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家顾问组,邀请高校、教科研等专家指导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制定了《渤海高中厚德教育特色建设与发展规划》,启动了与特色建设配套的实施方案,积极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意义,取得各方人员的认同和支持。组织教师进行了特色建设的办学理念和常识等培训,进一步转变了教师重知识轻育人、重活动育人轻课堂育人等传统观念,增强并提高了教师“课堂即是育人阵地,每节课都是育人过程”的育人意识与自觉性,提高了教师践行“厚德教育”办学思想的能力。学校加强特色建设的过程性管理,对实施厚德教育特色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课程构建,有效落实特色建设工作

课程育人是落实学校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学校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内容与形式的统筹,将厚德教育特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厚德教育有机融合,将学科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全方位的育人课程体系。第一,课程理念。“厚德教育”特色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支撑在课程建设与实施。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理念,即贯穿一条主线——立德树人、实现一个目标——全面发展、突出三全——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体现、建立三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六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达成四会目标——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养成四种好习惯——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第二,课程开发。在此理念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资源整合概览》,涵盖了14个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贯穿、渗透、融合厚德教育特色,对现有的国家课程,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和实际情况做了校本化的有效整合。学校拟定了《渤海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教师自主开发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为文化根基的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系列。“人与自我”系列中七年级的《礼仪与素养》、八年级的《仁爱与素养》、九年级的《诚信与素养》,突显了渤海高中校本课程立体化的特点。“人与自然”系列,注重自然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重视地域文化特点,从“渤海湾”切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做到课堂蕴德,学科育人。“人与社会”系列,以《十韵》为主体,包括社会实践育科学实践,多角度、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融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在课程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基础上,尽情释放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魅力,突出学科教学的独特育人功能,将“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理学科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第一,备好课,关注目标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各科教师对各种课型的“立德”学习目标进行研究,目标中要体现“两点”:一是挖掘“教育点”,二是建立“联系点”,并形成分科分课的《学习目标册》。第二,明路径,注重结合点。选择适合的“厚德教育”途径和方法,厚德教育随机发生在任何课堂的任何时点和环节,不仅人文、自然科学,甚至音体美等学科都结合教学环节,讲究融合艺术,渗透厚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科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厚德教育等思想品德与知识和技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第三,定策略,明确教育点。基于课程与课堂的“内容点”与“对应点”,“教育点”与“联系点”两组切入点的定位,带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对学生实施“厚德教育”有意义的真方法、好方法,并建立“厚德教育”常规要求。第四,上好课,把握对应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发掘的课程教材蕴含的“厚德教育”特色对应点,依据《厚德教育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资源整合概览》的要求,将学科中发掘出的育人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素养为重,建立多样化发展评价机制

评价是育人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树立评价即育人的理念,在评价上把综合素质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制定《大连渤海高中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课堂评价表》中“厚德”项目的权重进行评估,紧紧把握“两点”,即对学生厚德实施的教育点和联系点,作为“厚德教育”实施的标准,以评价为杠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总之,学校在践行“厚德教育”办学思想,打造学校文化特色的过程中,一路前行,一路收获着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我们坚信,“文化提升教育品质,特色树立学校品牌”是我们需要坚守的理念,“课程整合,课堂融合”是我们收获的宝贵经验。我们将在此道路上继续探索,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厚德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载物
厚德品质 尊天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