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21-01-08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南湖小学赵广超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件图形知识点

■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南湖小学 赵广超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教育形式,如今正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相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微课教学的优点在于科技感强,信息技术的体现方式多元化,可以综合声光电技术来为学生营造非常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活力,深度展现学科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一、做好微课的设计管理和课前准备

微课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需要以我们对微课内容的优化管理为前提。很多教师习惯于在网上搜集一些微课视频课件直接使用,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不是生搬硬套。根据课程进度、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微课视频,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育职能,让学生从数学课堂获得启迪,有所进步。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认为微课视频首先要在时长方面做好管理,视频时间不要太长。正常情况下,5~8 分钟就足够了。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微课视频的画面播放进度较快,信息承载量较大。在短时间内把主要内容呈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掌握。此外,为了方便学生的认知理解,微课内容应该做到主题鲜明,结构简单,把最主要的信息呈现给学生,让其从整体把握微课内容,相信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有所帮助。

二、有效的话题引导,让微课教学与课堂内容紧密衔接

微课是一种依托视频课件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教材宣讲有一定的差异。很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开门见山直接播放视频,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最有效的。直接播放视频,学生容易将微课和课本教材的内容隔绝开来,容易给学生形成干扰,造成知识点无法有效融会贯通。开展话题导入,是指教师应当用有效的话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课本教材内容与微课内容的紧密衔接,让学生了解微课内容从何而来,围绕什么展开,与课本中哪些内容紧密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微课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例如,在关于“分数”这方面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数字化的演示。我们用一根粉笔代表“1”,通过折断这根粉笔来展示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在进行分数的具象化展示的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分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还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做演示,这硬币本身没有变,但它可以是一百元的百分之一,可以是十元钱的十分之一,这种分数的分子或者分母的改变到底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演示过程,学生开始对分数这个概念进行思考。结合大家的思考,我播放微课视频课件,让大家看看课件里面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展现分数的意义。

通过话题来引导,会发现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对微课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吸收掌握。对于话题的引导,我认为具体需要把握两点:一是我们选择的话题应该和微课视频的内容有紧密相关性,让学生带着对话题的思考来观看视频课件,思考视频课件中的内容;二是话题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因为小学生的认真能力追求趣味性,关注趣味性,对乏味无趣的课堂内容缺乏积极呼应。在趣味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三、围绕微课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微课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一次性地把整个视频播放完毕,整个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活动对话,只在视频完结后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下总结强调。我认为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讲,面向小学生的微课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依然比较大,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精细全面地把握视频内容。此外,每个学生看待事物的思路和眼界也会有不同。在微课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有的同学能跟上视频节奏,但也有的同学后知后觉,容易丢掉重点,或者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有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做好学生思路的引导,让他们可以在整个微课播放过程中把握重点,跟上节奏。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数学中“图形的运动”这方面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对图形的运动规律、轨迹及其在不同运动状态中的表现缺乏一种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总是不能通过现象准确把握其运动过程。为此,我利用PPT软件和录屏软件,在电脑上操作演示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状围绕圆心旋转移动,在特定象限中进行位移,围绕一定路径进行位移等的过程,试图帮助同学们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微课的教学进度,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出了三个思考题,让大家尝试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解答题目:1.你认为图形的运动轨迹是固定的吗?2.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它本身会发生变化么?3.怎样才能精确地计算一个图形的运动轨迹路径呢?通过这三个思考题目,我让大家对整个视频微课的内容进行把握。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最浅显易懂的,奠定同学们对图形运动的基础认知,了解图形的运动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让大家思考,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变化是两码事。在数学上,在小学阶段,同学们接触的图形是不会发生形状颜色的改变的。只有它的位置、运动轨迹会改变,并通过这种改变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第三个问题让同学们学会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思考和认知图形的运动。结合微课视频中的象限设计,大家会意识到,图形的运动过程是可以用数学来呈现的,是一个精密的过程。围绕平面象限或者某个表格,图形的运动总会有数字上的呈现。

四、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参与微课教学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这意味着,微课教学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让学生思考问题,找到答案,而是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适合同学们相互启迪借鉴,相互辅助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看微课视频,接受微课视频知识点的熏陶,并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讨论。

在小组合作完成微课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每个小组都围绕微课视频内容做出了很好的创新思考。比如在关于五角星的面积计算中,很多小组都想到了把五角星按照对角线进行拆解,形成多个三角形,然后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垂线、边长等数据,通过图案的拆解拆分来计算其面积数据。而在对正六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一些小组不仅对图案进行了拆分,分解成六个等边三角形来计算面积,还在纸上给出了解题思路,像完成数学解析题目一样进行了严谨的解答。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微课视频知识点的有效总结利用,而且体现出了小组学习良好的学科素养。这是微课视频理论和图案面积计算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巩固深化的过程,对提高数学教学成果有很好的作用。

五、运用微课视频开展线上线下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和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如今在微课教学的形式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鼓励同学们课下自行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温习、复习。这也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思维,对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学习数学中“统计表”这方面的知识点,教师了解同学们对于统计图、统计表这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扎实,对统计图的结构构造缺乏准确的了解。为此,教师在班级群里分享了这一则微课视频,与学生家长沟通好,要求学生在家里自行对照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复习,并完成好课后作业。借助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可以帮孩子下载微课课件到手机、电脑上,让孩子在家里观看微课视频复习相关内容。这种便利性,对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有积极作用,也给家长们辅导功课,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帮助。

猜你喜欢

课件图形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分图形
找图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图形变变变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