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五墩小学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层次化思维能力小学生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乐镇五墩小学 颜 勇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通常,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中多用具体想象思维,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指出具体形象的本质和规律是比较困难的。高年级(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中多用逻辑抽象思维,他们掌握概念中具体形象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具体形象本质与规律的成分逐渐增多。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发展着,只是不同阶段两种思维的主导地位有所不同。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数学思维是人对数量关系、空间形象等数学问题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过程。数学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它具有思维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数学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它是数学科学与思维科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借助数学思维,人能够认识数学科学以及客观世界中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该过程是一种建立在数学科学与思维科学基础上,符合普遍数学规律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通常,数学思维能力表现为会用数学思维方法,如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方法进行推理;会准确、合乎逻辑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与判断数学问题等等。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学科。数学思维的过程,本质上讲是人把具体的实例加以抽象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反之,敏捷的思维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尽管数学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数学内容在不断丰富,但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不变。小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系统、全面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石。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能显著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实践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适应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点,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景,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二)层次化教学

由于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的不同,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程度也有所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不能否定。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层次化的教学方案。通常,针对学困生,教师应首先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然后纠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良习惯,逐渐弥他们数学基础知识的缺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培养他们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层次化教学最突出的表现为练习题的层次化。从可操作性角度来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如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其中,低档题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观察,培养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中档题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学会思考,培养他们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高档题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探究和创新,增强他们对新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

(三)开放式教学

需注意的是,无论是低档题、中档题还是高档题,教师都应尽量设计成开放题目。与封闭题目相比,开放题能学生创设了一个敢于表达、质疑、争论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注意问题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灌输式”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练习法等这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这些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灌输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教师不允许学生对教材或自己的教学经验产生疑问,不允许学生用未讲过的方法进行解题。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一大堆成文的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显然,这种“灌输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鉴于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游戏法、案例法、比赛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将学生课堂的主角,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与主张,鼓励他们相互探讨、相互比较,鼓励他们对教材之外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忌“随意式”培养

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他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非常随意的,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想到哪种数学思维,就培养哪种数学思维”“无论是哪位学生,都培养统一的数学思维”。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制订数学教学计划时未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或虽然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但表述得含糊不清。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随意式”培养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会造成学生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认知混乱。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学生数学水平与个体差异,详尽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计划。为了确保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计划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将学生提前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然后再分别对三个层次制订相对应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层次并非固定,而是变化的。每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结束,教师应重新对学生进行分层。

(三)忌“临阵磨枪式”培养

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临考前向学生再三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种“临阵磨枪式”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思维能力出现恐慌。教师在临考前的过分强调,让很多学生在临考前进行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从而获得数学思维。经过考试,虽然一些学生拿到了较高的分数,但过了几天,这些学生存在在脑海中的数学思维便烟消云散。可以看出,“临阵磨枪式”培养难以维持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稳定性与持久性。鉴于此,教师应当将数学思维能力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等有机结合。教师应当在每堂课上都阐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容,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模块经常讲述,不断强化学生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认知与理解。

(四)忌“单智力式”培养

学生的智力因素虽然对其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信心、人际关系等。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弱,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若信心不足,势必对数学产生抵触与厌恶。这里的人际关系特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佳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人或事,将其作为数学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其次,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及时鼓励与赞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信心。最后,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当中,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能否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经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层次化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了保障培养效果,教师要忌“灌输式”培养、“随意式”培养、“临阵磨枪式”培养和“单智力式”培养。

猜你喜欢

层次化思维能力小学生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培养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铁路传送网OTN设备互联互通开销层次化处理研究
我是小学生
舰船系统间电磁兼容性的层次化优化方法
基于层次化分类器的遥感图像飞机目标检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