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2021-01-0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小学高晓明

天津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小学 高晓明

在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无论是教师授课方面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面临困难,逐渐缺少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重点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讲解教材内容、强调重点难点仍然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遵循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授课流程。通常情况下,教师只会着重教学生考试方法,争取在考试或测验中,学生可以取得好成绩,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与学习能力。小学的培养会影响到以后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一味关注分数而忽视了过程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和原则,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端正课堂授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而言,若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培养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对大部分学生与家长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使其忽略了在提升自身能力方面下功夫。评估学生能力是学校需要重点考查的环节,有助于多教学课堂成果的检测,还有助于学生直观反馈自身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若教师未能对学生能力进行充分了解,深入课堂掌握其实际学习状态,便难以对教学进度予以正确把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而言,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决定性作用,创设了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在问题里发现更多的信息与内容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由此教会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寻求恰当的解题思路。数学虽然是一门逻辑类学科,但是想要学习好数学也是需要一定情境的。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应注重对问题情境进行合理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解题兴趣,培养自身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反思式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的教育应该是形象性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给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上图形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教材需要的相关图形,让学生能感受到图形的奥妙。在算数的时候,可以准备色彩鲜艳的数数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归纳问题原型,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尚处于懵懂的成长阶段,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乐于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具有正确认识,把握并调动其好奇心理,对于教材要素进行深入探索,基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其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吸收与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内适当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当有了明确的解题目标与任务时,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态度,在探索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转化成为持久的动力。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下了很多的功夫,可是效果不太明显。很大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题的时候,做对一道题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点,可是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举一反三了,这是由于没有对数学题进行归纳总结,自己没有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归纳总结。例如,在“统计与猜测”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日”“买书”与“猜硬币”这三节入手,通过发展学生在统计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切实感受学会统计的必要性,进而从统计引申到概率的学习过程中。以“生日”主题为例,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那么以月份划分季节,自己的生日都处于哪一季节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后,根据月份进行划分,便可以得到以生日数据为基础的统计材料。通过对“生日”月份的调查,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这便是透过小问题,归结数学知识原型的过程。通过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置于思考、探索与总结的首要位置,引导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归纳与总结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网络架构的独立思考,转换传统被动学习的低效模式,激发其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宜直接公布知识点的关键所在或问题答案,应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营造充裕的空间。如果教师总是直接公布答案,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应该灵活启发小学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深入挖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潜力。

(三)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

学会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能够针对知识情境提出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问题均处于基础部分,主要反映对数字与计算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则更彰显一个学生的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不仅局限于对学生教材知识与重点技能的简单灌输,更着重于培养其创造性与探索力,树立知识应用意识,教育意义更重大。在创新与进步的道路上,发现问题往往是起点。学数学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氛围极其重要,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敢于质疑。对于自己的疑问及时向教师提问,课本上的不一定完全正确,教师应该灵活地进行数学教学,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搭建平等友善、团结向上的互动平台。

(四)提升实践能力,探究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

小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多思考、勤动手的习惯,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根据情境问题探寻知识本质,总结问题模型,转化抽象的逻辑问题,将其以形象化的模式直观反映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过程中不断提升感知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获取知识成果。加强学生的课堂实践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讲完课,学生根本不懂得自己是否掌握数学知识点内容。在问题的解决路径方面,小学生掌握的方法不多,要提升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丰富其解题方法方面入手,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有可能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导致对数学的探索丧失信心,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予以正确看待,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适时引导,从辨析问题中发现知识本质,从而探索并掌握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学习路径,对于容易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可以先与其他同学一同讨论,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因此彼此的想法和思维比教师更加贴切,应该鼓励学生之间多加沟通和交流,对出错原因予以总结,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薄弱点的重视。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成长根基,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与进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智慧的要求很高。只教会学生题目不代表数学教育的成功,要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题的方法,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要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更要提高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程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解题思路,架构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