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孢子丝菌病一例

2021-01-08杨海琼周立东赵丽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鳞屑孢子

杨海琼 周立东 赵丽艳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临床资料患儿,女,10个月。因右侧面部斑块8个月于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家属诉患儿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以为蚊虫叮咬所致,当时未在意,后皮疹逐渐增大,患儿搔抓后出现破损结痂,外涂红霉素眼膏无好转,皮损逐渐扩大形成斑块。患儿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家住哈尔滨市,无动物接触史,父母体健,家属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右侧面部一横条状红色斑块,其上可见黄白色鳞屑、少许褐色结痂(图1a)。实验室检查:取皮损处深部组织液在27℃沙堡弱培养基培养阳性,肉眼可见黑褐色褶皱、呈绒毛样菌落生长(图2a);真菌小培养美兰染色可见菌丝及围绕菌丝的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顶端呈梅花样(图2b)。结合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诊断: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治疗:特比萘芬按5 mg/(kg·d)计算,给予患儿50 mg日1次口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日2次外用,6周后复诊,斑块缩小,其上痂屑明显减少(图1b)。治疗12周后复诊,其上痂屑脱落,但斑块缩小不明显(图1c)。

图1 1a:治疗前:右侧面部一条状红色斑块,上覆黄白色鳞屑,少许褐色结痂;1b:治疗6周后,斑块变小,鳞屑结痂明显减少;1c:治疗12周后,斑块缩小不明显,其上结痂脱落 图2 2a:真菌培养(27℃沙堡弱培养基):可见黑褐色褶皱、呈绒毛样菌落生长;2b:真菌小培养美兰染色: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及围绕菌丝的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顶端呈梅花样

讨论孢子丝菌病是由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引起的常见深部真菌病[1]。外伤是本病的主要诱因,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木材和腐生植物中。所有年龄的人群均可受累,但成年人更为多见[2]。发生于婴儿非常少见,本例患儿家住城市,未到过农村,在出生2个月时即发生皮损,且无明确外伤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患儿面部角质层较薄,易受蚊虫叮咬或者轻微搔抓导致真菌更易入侵所致,但病原菌的来源仍有待探究。该病局部治疗效果欠佳,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我国孢子丝菌病诊疗指南推荐伊曲康唑:儿童剂量5 mg/(kg·d)口服,疗程3~6个月或更长。特比萘芬:2岁以上儿童可酌情使用,剂量5~6.5 mg/(kg·d),疗程3~6个月或更长[3]。但有报道,口服特比萘芬7.5~10 mg/(kg·d)治疗婴幼儿孢子丝菌病安全、有效,其观察的20例患者12周后均全部治愈[4]。考虑患儿年龄较小,伊曲康唑一般为胶囊,难以按比例分配给患儿,故给予特比萘芬50 mg日1次口服(嘱患儿家属给予该药半片的4/5口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日2次外用,6周后微信随诊,斑块缩小,其上痂屑明显减少;治疗12周后微信随诊,结痂脱落,但斑块缩小不明显,口服特比萘芬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仍在随诊中。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鳞屑孢子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银屑病怎样防治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