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关键问题,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2021-01-08欧国立

人民交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强国运输交通

文 / 欧国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因此,2021年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起始之年,也是关键之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议题,也是阐释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课题,并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建设交通强国作为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9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篇章。

《纲要》明确了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总目标、两个阶段性目标、及“三张交通网”和“两个交通圈”的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第二阶段,从2036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基础设施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的交通服务。“三张交通网”即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两个交通圈”即“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建设交通强国要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交通强国,要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领跑世界和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交通与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建成快速、经济、安全、绿色、自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时代跨越,为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撑。实现这个目标,我国须夯实智能现代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备有效的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自主的交通技术研发体系,

全面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强国第一阶段的建设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交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进一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

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这进一步指明交通运输市场应破除政策体制障碍,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作为交通运输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建议》指出应推进铁路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特别是铁路货运,党中央、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都出台了若干政策、意见,要求推动铁路货运效率变革和质量提升,提供高效便捷的铁路货物运输服务。

加快交通强国建设,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物流绩效水平。《纲要》中指出,要在第一阶段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绩效水平,需要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式联运发展。

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开局之年中,应关注并研究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交通强国背景下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新内涵、国际经验与体系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明确了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目标,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建设纲要》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设计了宏伟蓝图,也是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依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指出: 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概念,基于当前新发展格局,以及国家交通强国背景,应当在理论上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新内涵、国际经验以及体系构建进行研究解析,为建设符合交通强国要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2、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机制与路径

经济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作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环节和依托的交通运输能否与时俱进的问题。经济发展是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最高目的与物质基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与能力保障。交通运输(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入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能之一。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产业组织手段,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互动机制,可以从理论上支撑交通运输的先行性并说明经济发展的短板效应,以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表示:“要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引领,运输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既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也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我国运输市场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各地要打破运输市场的地域限制,全面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实现国内运输市场的统一及与全球运输市场的一体融合,推动市场主体在国内国际市场规则下有序竞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4、推进铁路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铁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双循环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要推进铁路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加快铁路市场化改革,一直是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点。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化铁路行业改革,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铁路改革领域应开展放开竞争性业务。在新发展格局下进行交通强国建设,铁路行业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发展机遇,深入剖析既有铁路的体制机制、运营模式与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抓住机遇,适时进行铁路市场化改革,逐步在铁路行业各关键性竞争环节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铁路整体效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提高我国物流绩效水平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背景下,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同步加速物流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物流绩效,推动物流业由大变强,不仅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国家竞争力、推进国际化、保障民生有重大影响,更是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保障。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处在投资驱动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物流基础设施则是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是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举措,是集约经营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部署。在学术界,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已经得到了大量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但是基础设施通过哪些机制来促进经济增长,各类机制的影响程度又如何,这一问题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虽然我国近年来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然而我国物流绩效水平仍无法支撑交通强国的建设,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占比仍居高不下。十三五期间,国内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2016年的14.9%下降到2019年14.7%,仅下降0.2%。与此同时,根据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标(LPI)排行榜,我国从2016年的第27位上升至2018年的26位,物流绩效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目前我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为56.2小时,物流效率距离交通强国的目标“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还有巨大差距。因此,在提高物流绩效水平是建设交通强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问题。

猜你喜欢

强国运输交通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繁忙的交通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小小交通劝导员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