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学生提问的有效开展

2021-01-07吕成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启发式教学评价

吕成栋

【摘要】语文课堂深度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文字符号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归纳分析和思考质疑,最终提出问题。语文教师选择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进行点拨和启发,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度教学把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高阶思维推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深度教学;学生提问;启发式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教学提出的依据。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后大胆思考,提出问题。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知识的生成,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学生提问的必要性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达成。”语文课堂深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学生经过思考后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使课堂教学的重点更有针对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的激发,通过细读文本,发现了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了疑惑,或者和参考书的提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成了学生思维的航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向深度课堂教学迈进。

二、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相互相成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收益者必然是学生。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发挥出价值,教师要特别讲究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1.基于学情,启发有“度”

教师是“探求真理的导航,他是船长。他的主体性的强度、深度和开放度,包括启发学生主体兴奋即兴奋度,决定了课堂对话的水准。”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需要语文教师启发学生逐步进入学习。这需要语文教师多方面、多层次对文本进行解读,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充分备课,准备好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质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思考,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问题,通过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识,促进知识的交融,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启发时,要力求启发的内容能围绕学生问题的核心,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大胆质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深度教学中启发学生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问题启发复杂化。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的启发点拨超出了学生理解的知识范畴,学术概念一大堆,学生听了不明就里。这就失去了启发的效用。如讲解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讲解“象征手法”的概念以及作用,单纯让学生去背诵几种海鸟的象征意义,就失去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缺乏了引导学生去深挖文字符号背后的内涵,难以实现深度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教师的课堂引导,有的学生这样提问:“海鸥和海燕一样在暴风雨来临时,随风雨而上下飞动,为什么海燕象征了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而海鸥不是?” 倘若教师只是介绍海鸥和海燕的生物学区别,不从当时社会背景来启发思考,学生还是解决不了提出的问题。二是问题启发形式化。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启发的形式化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灌输式,直接给出观点,一种是极肤浅的反问式“为什么不是呢?”或者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不是问题。”如讲解莫怀戚的《散步》,学生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教师觉得问题太简单便不做启发,而是简单直接忽略。启发过于形式,就没有思考的价值。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要有“度”,不能偏难,把正常的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偏易,把简单的问题形式化。教师只有通过有“度”的启发,才能保证课堂深度教学的有效性。

2.基于课时,提问有“量”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一篇课文、一堂课中,问题并不仅止于独立的一个两个,它总是以各种形态分布在每一教学环节、每一知识点的教学中,组成一个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序列。”教师要辨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是否围绕教学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充分全面,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向,克服课堂上学生提问的随意性。

例如,教师讲授文言文《狼》时,可以在课前跟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①通读理解文本,掌握重点字、词、句;②梳理故事情节,清晰讲述故事;③揣摩语言,分析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明确了教学重点之后便开始阅读课文,问题就一一提了出来:学生1:狼为什么要跟踪屠户?学生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3:有些人比狼还贪婪和狡诈,我们该如何做?……一节课的学习时间40分钟,我们设计学习活动时,要给学生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主题,进行有针对性提问,从而来掌控学生提问的“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深层,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提问中生成,在交流中碰撞,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确保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有效开展。

3.基于整体,评价有“方”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提问中的评价,教师也要讲究方法和方式,要因材施教,因材评价。无论是赞赏还是提出要求,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当然,在评价中会遇到学生提出肤浅甚至幼稚的问题,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等。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婉转纠正。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发表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即使在课堂无法及时进行交流,也应该在课后及时组织讨论。

还有一些学生阅读量不多,对文字的敏感度不强,知识面狭窄,无法质疑,自然就提不出问题来。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积极推荐书籍,使之加强阅读量,拓宽视野,引导自主思考、大胆质疑,鼓励提出问题,手把手地启发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对于即使多次启而不发的学生,也应让他们先听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注意教师的启发,直至引导他们学会了思考、质疑和提问为止。

通过有“方”的评价,让学生明晰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优势以及努力方向,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更加积极阅读、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从而验证了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语文课堂深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問题的思考,进一步推动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亚丽.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0).

[3]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启发式教学评价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