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胰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43例

2021-01-07沈正艳

中医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脂肪酶气滞肝郁

沈正艳

(桐柏县中医院,河南 桐柏 47475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急腹症,同时也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胰酶激活,可引起胰腺组织出血、水肿、自身消化,甚至坏死等局部炎症反应。感染、高脂血症、酒精、胆石症、创伤等均可诱导其发生。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可导致患者突发持续性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1]。现阶段,禁食、持续性胃肠减压、营养液补充、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是临床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方法。通过上述干预方式减轻消化道负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仍难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相关研究[2]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基于此,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胰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43例,旨在进一步观察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相关血生化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桐柏县中医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3~57岁,平均(38.52±9.63)岁;病程4~39 h,平均(11.58±3.49) h;致病因素为酗酒8例,暴饮暴食13例,胆源性17例,高脂血症5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5~58岁,平均(38.61±9.57)岁;病程3~42 h,平均(11.63±3.52) h;致病因素为酗酒7例,暴饮暴食12例,胆源性19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4]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相关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肝郁气滞证。主症:恶心呕吐或干呕,中上腹胀痛或窜痛。次症:胸脘满闷,往来寒热,嗳气,发热汗少,大便秘结,尿黄短赤。舌脉: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象弦或弦紧。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禁食、持续性胃肠减压、营养液补充、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由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026,20190617,0.1 g/瓶)静脉滴注,初始剂量100 mg/次,1次/d;治疗第3天剂量增至300 mg/d,症状减轻后剂量降低至100 mg/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加减,处方:延胡索25 g,栀子15 g,大黄15 g,柴胡10 g,赤芍10 g,木香10 g,胡黄连10 g。加减:燥热者,加石膏15 g、连翘10 g;湿重者,加龙胆草10 g、茵陈15 g;腹胀者,加枳壳10 g、厚朴10 g;呕吐者,加竹茹5 g、代赭石10 g。1剂/d,水煎,取浓汁200 mL,温度至38~40 ℃时保留灌肠,1次/d。

两组均于连续治疗7 d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①相关血生化指标: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U5800)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包括脂肪酶、淀粉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②疾病严重程度:按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系统[5]对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含急性生理学、年龄、慢性健康状况3个部分,总分0~71分,评分越高表明疾病越严重。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6.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生化指标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脂肪酶、淀粉酶、WBC、CPR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脂肪酶、淀粉酶、WBC、CP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生化指标对比

6.2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对比 分,

7 讨 论

急性胰腺炎可归为中医学“胃痛”“腹痛”“胸结”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因为情志失畅、饮食不节、虫积、胆石等导致气滞邪阻、肝胆不利、湿热郁结,蕴于中焦。该病发展迅速,湿、热、气结聚不散,酿生热毒,血热妄行而致血瘀,热毒、血瘀互结,导致血败肉腐成脓[6-7]。因此,临床应以疏肝理气、除湿化瘀、导逆攻下为主要治疗原则。

清胰汤方中大黄为君药,具有泻下攻积、活血化瘀之效。胡黄连、延胡索为臣药,其中胡黄连清热解毒,延胡索行血止痛。木香、柴胡为佐药,其中木香调中止痛、疏肝理气,柴胡升阳举陷、退热散结、疏肝解郁。赤芍为使药,可起到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除湿化瘀、导逆攻下之效[8-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可对肠内水分吸收产生抑制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同时还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10];胡黄连可增加脱氧胆酸、胆酸、胆汁盐的排泄,抗肝损伤、利胆作用显著[11];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催眠的作用[12]。该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脂肪酶、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分泌,其水平升高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常见的病理改变[13]。WBC为机体重要血细胞,具有吞噬异物、产生抗体等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存在化脓性细菌性炎症或组织损伤等[14]。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的敏感标志物,急性胰腺炎发生及感染侵害阶段其浓度均呈上升表现[15]。本研究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脂肪酶、淀粉酶、WBC、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清胰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1),提示清胰汤利于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促进机体康复。

综上所述,清胰汤加减可改善肝郁气滞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血生化指标,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脂肪酶气滞肝郁
胰脂肪酶升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MCM-41分子筛固载脂肪酶的研究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脂肪酶Lip2在蚕丝表面交联固定及其催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