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化瘀法治疗肺癌咯血验案

2021-01-06焦百卉张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9期
关键词:血丝仙鹤草瘀血

焦百卉,张莉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1)

0 引言

咯血常作为肺癌的首发症状出现,它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咳血”范畴[3],主要表现为血丝痰、痰血、少量鲜血,少数见大咯血,常反复出现。在春秋时期就有其相关论述,如《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等。宋代的《圣济总录》最早提出咯血这一病名[4]:“咳嗽唾脓血者,由肺感寒气咳嗽,伤于阳脉也,心主血,肺主气,血随气行,气上逆故咳而有血,寒邪壅热,与肺间津液相搏,凝滞蕴结,故又为脓,因咳而咯唾脓血也。”

1 中医理论支持

1.1 肺癌咯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肺癌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而秽浊邪毒侵袭、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劳逸调摄失度等都是导致正气不足的先决条件。正气亏虚,卫外失司,六淫邪气乘虚入肺,肺气郁阻,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阻滞,瘀阻脉络,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液郁久化热,形成气、血、痰、湿、火热、毒的胶结,日久形成肺郁积块,发为癌肿。而肺癌咯血多因肺气郁阻,不能正常的宣发肃降,气不顺,则血不能正常循环周始,血溢脉外而发生咯血。

1.2 肺癌咯血的辨证分型

肺癌咯血临床常见分型有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燥邪犯肺、毒热壅肺、痰热蕴肺等,主要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滋阴润肺、清热化痰、凉血止血等。也可采取辨期施治,如:张霆[5]认为肺癌咯血急性期常见亡阳证,此时应塞流止血以保血存血;肺癌咯血中期多见肺络空虚,应益气活血以补虚祛瘀;肺癌咯血进入缓和期多为脾气虚衰,此时当补益脾肾以温血养血。

1.3 益气化瘀法使用依据

《血证论》提出“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所以咯血止后,离经之血多形成瘀血,瘀血导致血行不畅,且影响新血的生成,久可致虚,使咯血反复发生。而反复咯血,机体失血且新血未能及时生成,使血愈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正气,故治疗时当注意补益脾肾。清代医家唐容川提出“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行而吐溢矣,故以祛瘀为治血要法”。现代医家郭芹[6]经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咯血时单纯止血疗效欠佳,且易闭门留寇,使病情反复,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咯血后疗效显著。

2 验案举隅

王某,男,65岁,2020年10月主因间断咳嗽、咯痰1年余,痰中带血丝,就诊于我院门诊。追问病史:患者3年前于天津市肿瘤医院诊为肺癌,后行手术及辅助化疗(具体用药及过程不详)。来诊拒绝接受查体。刻诊:神清,情绪低落,咳嗽咯痰,痰白易咯,量中,痰中带血丝,量中色暗红,右侧肢体麻木,触之不温,无发热,无胸闷憋气,纳可,寐安,二便可。舌淡暗苔白,脉细。既往体健,无脑血管病史。有吸烟饮酒史,现已戒烟酒。中医诊断:咳血,证型:气虚血瘀。治法:益气化瘀,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党参 20g、茯苓 8g、白术 3g、鸡血藤 30g、黄芪 30g、炒鸡内金30g、桂枝 20g、当归 10g、升麻 10g、蜈蚣 3 条、威灵仙 20g、桃仁 10g、红花 15g、川芎 20g、沉香曲 12g、熟大黄 30g、肉桂 6g、白芍30g、仙鹤草2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二诊: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自述服药后咳嗽咯痰减轻,痰中血丝减少,右侧肢体麻木、触之不温症状好转。舌淡暗苔白,脉细。遂在一诊方基础上,改炒鸡内金20g、桂枝30g、当归15g、仙鹤草30g。继服7剂。三诊: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减轻,痰中未见血丝,右侧肢体麻木症状好转。未诉其他不适。舌淡苔白,脉细。在二诊方基础上加减调整,服药至今,诸症较前明显减轻,未诉有其他不适。

此患者为老年男性,癌症内耗,正气亏虚,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血行阻滞,发为血瘀。气虚无力固摄血液,又有瘀血阻滞肺络,血不循经则血溢脉外,出现咯血;气虚推动、温煦动能减弱,肢体失于血液濡养、阳气温煦,出现右侧肢体麻木,触之不温。舌淡暗苔白,脉细均为气虚血瘀之象。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补阳还五汤重不在逐瘀而在补气以活血,八珍汤益气养血。并合用鸡血藤、蜈蚣、威灵仙,通经活络;桂枝、肉桂、升麻,温通经脉,升阳化气;沉香曲、炒鸡内金,健脾理气;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大黄性苦寒,泻下攻积力强,方中用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副作用减轻,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力。另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能够缩短出血时间,具有止血作用[7];且当代经方大家黄煌认为大黄具有引血下行之功效,咯血时可以调整人体的血流分布,特别适合用于上部出血诸证[8]。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之效。

3 讨论

本案患者初次就诊,长期间断咯血造成精神压力较大,使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经3周治疗症状已明显好转,精神压力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可见其效用。因此治疗咯血时,不必见血止血,应先明动血之由,再选择治疗方法。而对于活血止血时机的选择,可从出血的颜色,痰中血量的多少再结合脉象来判断。血色鲜红、痰少血多,脉多弦、滑、数、洪,指下脉动不安,提示出血未止,当以止血为主;血色转淡变暗,痰中血量减少,脉由数转缓,由动转静,提示出血渐止,此时若有瘀血之象,可用活血化瘀之法[9]。

猜你喜欢

血丝仙鹤草瘀血
仙鹤草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不同土壤对仙鹤草愈伤组织增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冬 雪(二首)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冬雪(二首)
熬药的人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小鸡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