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个案护理

2021-01-06郝海琴石厦厦沈丽丽张清清胡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5期
关键词:胃管负压气管

郝海琴,石厦厦,沈丽丽,张清清,胡艺

(1.扬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盐城 224000; 3.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科技处,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部气管,插入金属套管及硅胶套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紧急手术,当出现致命性的病情变化,需要气管切开维持有效呼吸,而气管切开后容易导致肺部炎症[1],严重的肺部感染病死率高达50%[2],有研究表明:7天内的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3],除了医生的诊疗外,也需要精细化的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病史

男,79岁,因“心肺复苏2月”于2019年8月15日门诊平车入院。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患者两月前因“膀胱结石”行经尿道激光碎石术,术后患者突发胸闷、恶心,面色及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40%并继续下降,随之瞳孔散大、血压下降、脉搏消失,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后转ICU继续治疗,考虑治疗周期长,于8-13行气管切开,后患者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痰不易咳出,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左右侧可见19mm液性暗区。考虑肺部感染所致胸腔积液,予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症状未见改善,遂至我院治疗,入院后胸片检查:X线示:两肺炎性改变,白蛋白:27g/L,白细胞:11.23*109/L,C-反应蛋白:113mg/L,目前患者神志浅昏,体温:36.4℃,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72mmHg,SpO2:100%,带入经鼻留置胃管一根,置入50cm,气管切开管一根,气囊压28cmH2O,右侧胸管一根置入12cm,左侧胸管一根置入15cm,均引出黄色胸水,导尿管一根畅,引出黄色尿液。入科后予氧气3L/min经气切面罩吸入,持续心电监护。

1.2 护理评估

10-25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分级:4级,跌倒评分7分,压力性损伤评分10分,自理能力评分0分,格拉斯评分6分,导管滑脱评分14分,静脉血栓评分(padua)5分,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4分,全身水肿++++,四肢肌力无法评估。

1.3 治疗措施

遵医嘱积极抗炎、平喘、化痰、护胃、利尿等对症治疗,营养支持。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病室保持安静,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湿度60%-70%,温度22℃-24℃,严格限制探视,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拍背。

2.1.2 床头抬高30°,每2小时翻身拍背,每日测定口腔Ph值,选取0.9%氯化钠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三次。

2.2 气道管理

2.2.1 妥善固定

采用超柔软固定带,魔术贴固定,3M泡沫敷料填塞导管两侧,松紧适度,以一指为宜,间隙处减压,保护皮肤。

2.2.2 气囊的管理

(1)气囊可以将气管导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得导管与气管壁之间无空隙,既可以防止漏气,也可以防止分泌物流入肺内。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mmH2O,每6小时监测调整一次;(2)听诊器置于患者床旁,在进行测压、充气或放气前应先吸引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以防误吸或加重肺部感染;(3)声门下吸引:持续声门下吸引,吸引负压60-80mmHg,根据医嘱间断冲洗。

2.2.3 气道湿化

充分的气道湿化可以保持气道湿润,预防肺部感染[4],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湿化剂量[5],选用0.9%氯化钠50毫升以2-3毫升/小时。

2.2.4 吸痰护理

(1)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1/2为宜;(2)按需吸痰:评估吸痰指征,遵循最小吸痰频次,听诊有痰鸣音,或者肺部湿啰音,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血氧饱和度下降[6];(3)吸痰的压力:密闭式吸痰可以持续供氧,减少肺泡的萎缩[7],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有效负压,该患者为成年男性,选择300-400mmHg(0.04-0.053MPa);(4)吸痰的方法:吸痰前,应拍背松解痰液,严格无菌操作,关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导管内,间断负压置入导管,遇痰鸣音的地方停留旋转抽吸,若遇到阻力稍退1cm后打开负压,轻轻右旋转进行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15秒,操作要柔,准,稳,快,每次吸痰最多连续3次。(5)遵循无菌原则;先吸引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颜面紫绀,立即停止。

2.2.5 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切开部位感染,气胸,皮下气肿等,该患者未发生并发症。

2.3 管道护理

2.3.1 胃管

(1)经鼻留置胃管,予鼻贴妥善固定,胃管尾端有胃管标识,置入深度,置管时间,班班交接;(2)鼻饲前,先确认胃管在胃内;(3)保持胃管顺畅,翻动病人避免打折或脱出;(4)一般每4小时冲洗一次,冲洗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胃壁;(5)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该患者未发生胃潴留,管道脱出。

2.3.2 胸管

(1)保持装置密闭与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2)引流袋低于引流管出胸腔处60cm以上,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3)保持引流通畅,每1-2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防止堵管;(4)评估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并记录,当引流鲜红色液体100毫升说明有活动性出血,汇报医生,配合处理;(5)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指征:48小时到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考虑拔除,该患者08-17日X线示肺膨胀良好,引流液小于50mL,予拔出两侧胸管。

2.3.3 导尿管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折叠;(2)防止逆行感染,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及尿道口;每周更换集尿袋,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禁忌逆流;(3)每天胃管内注入温开水1000毫升;(4)采用间歇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4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做好记录;(2)保持呼吸道通畅,该患者神志浅昏迷,头偏一侧;(3)动态监测患者血生化检验值:电解质,白蛋白,降钙素原,及时发现如呼吸困难,痰液堵塞等;(4)关注患者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动态记录。

2.5 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合理准确的营养供应可以促进恢复,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结构,可以维持胃肠功能[8]。

2.5.1 予肠内营养支持,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尤其是血红蛋白、血钾、血钠以及白蛋白的情况,定期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2.5.2 用药护理

遵医嘱予人血白蛋白10g、氨基酸250毫升静脉滴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mg bid、莫沙必利5mg tid胃管内注入;

2.5.3 患者NRS2002评分4分,请营养师会诊:每日(饮食)热量需求约1500kcal。患者每日瑞素500毫升(450kcal)+辅食(如浓肉汤600毫升约700kcal)+匀浆膳2包332Kcal分次经胃管注入,注意营养液的温度。观察有无胃潴留、两便情况。避免鼻饲反流,防止吸入性肺炎.8-20日患者白蛋白:30.4g/L,白细胞:9.26*109/L,水肿+++。

2.6 心理护理

由于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危重,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了限制探视的方式,除了常规的日常护理外,我们应该关注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强患者家属克服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9]。

2.6.1 我们采取患者家属易于接受的方式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充分地让其了解病情,解释相关检查的必要性,各项费用的明细,减轻患者家属的顾虑,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6.2 我们倾听患者家属的诉求,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采用轻拍肩膀,微笑等方式给予支持,让家属心理上获得情感依靠[10]。

3 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一项紧急的抢救操作,因其部位特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护理不当,易出现皮下血肿导致呼吸困难等并发症[11],该患者年龄大,体质弱,通过精心的护理已经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胃潴留,误吸,压力性损伤,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显著缓解了患者的不适,促进了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胃管负压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