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探讨

2021-01-06朱成子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抗滑桩泥石流岩土

朱成子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发展要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障人类健康生存和繁衍的意识。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为保护自然生态,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相关部门应有效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并及时进行防灾减灾,避免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我国因开采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1.1 山体滑坡

所谓山体滑坡,是因山体破坏进而发生斜坡碎石滑落的情况,这类自然自嗨为一类十分常见的显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外界环境和土地开采工程所致。比如,在露天矿山开采时,会严重损坏山体的整体质量,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原来就很脆弱的地表环境遭受更为严重损害,继而发生山体滑坡情况,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1.2 山体崩塌

因各种因素所致,许多边坡表面岩土体会出现裂缝,而这部分岩土体裂缝会把边坡分成很多岩土体。分割后,会使得岩土体承载力与稳定性减弱,一旦有重力和外力作用时,边坡表面的岩土体将会和母体相分离,发生突然地崩塌或滑落,最后堆积于坡脚。崩塌可以摧毁地面建筑、矿山设施、工程设施、阻断交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崩塌的主要原因是未经控制的开采、对山根的破坏和随意堆放。大多都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蓄水、开挖边坡等造成的。

1.3 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一些山沟地区,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会冲刷表面的砂石,产生泥石流。主要原因如下:

①人们对树木的大肆砍伐而产生的残渣与废料未能及时排放,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体环境的安全指数。②人们对荒地任意开发,无法充分展现出土地的用途,若无法从根本上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山区整体的地质状况,最终会严重破坏地表环境,一旦遇见暴雨,那么泥石流出现的概率会降低,进而严重的破坏人们各方面的安全。

1.4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会使地面发生下沉,外界环境和人为破坏等均会造成地面出现塌陷问题。这类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人们无节制的应用地下水,太过重视眼前利益,却无节制的实施开采工作,进而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整体的地质环境,进而导致很多地质状况非常的不稳定,进而使地面出现塌陷的概率增加,最终会严重的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性。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2.1 加固技术

地基加固技术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常见的防治技术,通过对地基的加固,能提高地质相关工程的稳定,并可有效预防灾害发生。有地基的情况下,可以选夯实法、预压法这类提高地基层稳固性的加固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在地质土层被加固后的位置要用网格法保护,主要是将黏性较大的土层再加固,通过填充岩石缝隙可实现岩土工程密实度的提高。此外,土层的加固方法还有电化学法、灌浆法。

一般地基不稳的情况下可应用加固技术,如,河边的建筑工程,由于其与水源很近,土地含水量大,会使地质出现松软,最终形成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软土地基,不但有丰富的含水量,其还具有高触变及高压缩性质,为此,在具体施工中,会耗费很多物力和人力去对土质进行整治,从而能够最大程度防止出现建筑物沉降情况。此种情况可以选择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方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加固。

2.2 抗滑桩施工技术

当地多雨且身体不稳的坡地上适用于抗滑桩施工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山体滑坡。应用抗滑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①应根据坡地的具体实况对抗滑桩位置进行充分考虑,并把它布置在地质土层薄且推力小的地方。抗滑桩在布置时,在实际施工中,主要采用单排模式,但当滑坡推力过大时,采用分段阻滑动模式。同时,还需要抗滑桩长度,最多不得超过36m,应注意的是,如果抗滑桩的滑带深度超过25m,就必须考虑施工是否是标准的。②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抗滑桩位置的准确性,如果抗滑桩发生位置偏差,将严重影响抗滑桩的稳定性,最终也会影响到防治效果。③可应用机械挖孔及人工挖孔的两类方式对桩孔位置加以确定,然而,不管哪类方式均需要将空洞内杂质清理干净,并用导管浇筑混凝土,若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则导管的位置应比水面低2m。

2.3 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中,应对土层钻孔,需要考虑锚固施工技术对钻孔孔径及深度的要求。轻型液压钻孔机、全液压履带式钻孔机为锚固施工中应用的两种钻孔设备,应用后者的钻孔深度大且孔径大,比较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而前者因其本身灵活轻便的优点,主要应用于峡谷或山谷地区。要注意的是,锚固施工对材料质量的要求极高,材料还需具备耐腐蚀性能,所以要严格审核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的强度能够达到锚固施工的标准。最后锚固施工孔径直径偏差在5mm以内。

2.4 泥石流防治技术

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泥石流的防治技术,要充分利用相应的配套技术对所造成的泥石流进行排放,在沟谷下游地区建立疏导排放区域,让泥石流在该区域进行排放和分流,并建立合适的位置,对这些砂石进行处理,有效地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对于泥石流中体积较大的砂石要进行拦截,不断的去采用阻挡技术利用机械去对其中的砂石进行处理,防止因砂石堆积而给岩土工程造成损害并影响工程的开展。对泥石流下游地区采用储淤技术,有效的控制泥石流所造成的冲击和伤害,在后期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防治处理工作。泥石流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泥石流灾害给岩土工程造成的伤害,从而减轻相应的损失,使岩土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开展。

2.5 地面变形防治技术

在岩土工程的开展过程如果出现地面变形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而且在后期也会增加整个工程施工难度,进而严重的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岩土工程质量。因此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地面变形的防治技术,通过运用添堵技术,在容易产生地面变形位置进行石块填埋,向其中添加充足的黏土,使相应的区域结构强度增加,降低变形现象的产生。也可以直接对变形区域进行夯实工作,利用夯实所造成的压力和冲击力使地面的整体承载力提升,同时再采用回填土层,进而加强产生地面变形区域的强度,有效降低地面变形现象的产生,促进岩土工程能够顺利开展,有效保证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 改进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每当有地质灾害发生之前,通常会有预兆,想要预防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建设中有关部门需要将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做好,并构建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而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复杂地质或地质灾害高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测,现如今,也可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区域附近河流余量、水文和地表变形等信息进行监测,根据真实有效的环境数据可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精准预测,预警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并提醒人们躲避险情。

3.2 灾害避让

所谓避让措施,即地质灾害出现前将应急避让准备做好,并科学制定灾害预防方案,且同地质灾害无正面冲突,最爱限度的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措施有:

(1)雨天避让措施,即避让工作开展中,对雨天带来的灾害情况作重点关注,根据特定灾害应用有效的必然避让转移举措,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应用避让举措时,需要应用安全转移方式,最好使用就近点将转移任务完成,进而可以更为高效且迅速的将雨天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

(2)搬迁避让措施,即当有很多大型地质灾害发生时,政府通过出资,让受灾住户进行搬迁,尽量减少安全隐患,而搬迁避让举措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并要把原来的住房拆除掉,并在新的地质建立房屋,这样会有十分巨大且明显的作用。

3.3 合理应用生物措施

所谓生物措施,其中包含了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植树造林等,通过借助生物的作用和功能发挥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作用,应用种植植物的方式,也可以确保水土稳定,以免发生水土流失情况。一旦遇见很强的水流冲击和地震,也可降低其威胁,防止出现滑坡灾害。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应立足具体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完善的灾害防治举措,以此从根本上将灾害发生率降低。

3.4 加强工程动态监控与报警

动态监控能够及时掌握区域范围内潜藏的灾害信息,利用信息采集、收集整理与分析功能,深入了解灾害信息,当各项数据超出临界值或者是出现先兆性症状,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撤出地质灾害区域。在成功渡过灾害以后,地质部门还应该对本次灾害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探寻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而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对灾害频发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与处理,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与预控目的。

4 结语

岩土工程在工程施工和资源开发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直接关系到了我国民生工程的质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岩土工程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特点,且施工特殊,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若不加以防治、预控,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在今后施工企业需要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到考虑范围。因此,施工企业可通过高效完成施工预防、科学利用生物防治、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工程动态监控与报警等方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并进行控制,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猜你喜欢

抗滑桩泥石流岩土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基于BIM的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及应用策略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机械班长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