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思维角度——基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1-01-06宋辉蔡静

天中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工作

宋辉,蔡静

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思维角度——基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宋辉a,蔡静b

(大连海洋大学 a.应用技术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应注重从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维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的维度,切实抓好思想宣传、哲学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从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趋势的维度,主动适应意识形态工作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强化这三个维度的工作,建设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引领力

意识形态是精神之旗、思想之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意识形态工作应把握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阐述,为新时代不断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我们应注重从强化党的领导维度、加强工作体系建设维度和把握发展趋势维度综合发力,构建起符合新时代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的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强化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维度

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三个权能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看,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要体现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和影响力,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主要体现为党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引导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感召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主要体现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控制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是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的组织条件。三者彼此联系,紧密依托。新时代,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国家综合运用各项国家职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政策方针、组织机构以及各方资源进行统筹领导的国家权力[2]。习近平在深刻分析苏共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时指出,苏共丧失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进而失去执政地位的深刻教训证明,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团结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坚实稳固、关系到党和国家方向道路的正确选择、关系到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力量汇聚的关键问题。

1. 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权威性

从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就是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和掌握真理的过程,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引领并战胜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要在实践中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和全面掌握,其理论本身必须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和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优势转化为助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各方力量的实践效能。

2. 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

从实践途径看,意识形态领导权主要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引导实现的。党所构建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只有经过合理有效的传播环节,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学习、认同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信服和信仰的效果。在当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迭代发展、优势互补的趋势下,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就“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3]313,统筹促进媒体全面深度融合,“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3]318,让党的思想理论更广泛、更系统地为群众所掌握和运用。

3. 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符合、相统一是检验事物科学性的根本标准。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切实抓好理论引导与实践检验的辩证统一,这不仅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条件。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武装头脑,引导人民群众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合理运用上、建立在对现实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注重将党的意识形态理论融入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政策并体现于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各项实践中,从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辩证统一。

(二)必须科学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意识形态管理就是国家或政党通过灵活运用教育、引导和管控等方式,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非主流因素进行治理的过程。可以说,意识形态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地运用各种措施管理意识形态,增强管理主体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掌控力,保障意识形态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让社会大众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达到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政治稳定的目的。

新时代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重点要科学把握“三个地带”,严格区分“三个问题”,切实做到“三个结合”。所谓科学把握“三个地带”,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4],即坚决守住并扩大红色主阵地,大张旗鼓争取灰色地带,大力压缩和控制黑色地带。所谓严格区分“三个问题”,就是要准确鉴别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说,既要防止把学术探究和思想争鸣一概视为政治问题的“一刀切”,也要杜绝别有用心地把学术问题政治化的“假学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做到政治与学理相结合,即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努力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相关学理修养,培养科学严谨的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分析能力;二是要做到动机与行为相结合,即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效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又要做好意识形态的治理工作;三是要做到具体与整体相结合,即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在判断并确定意识形态主体的行为动机时,既要结合其行为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影响推断其行为的性质,又要结合意识形态主体整体思想状况和一贯思想表现,不能搞“一刀切”和“扩大化”。

(三)必须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5]。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质上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组织所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合法性被国际国内社会所认可、接受和践行的程度,体现的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党用以整合社会价值、凝聚社会合力、增进社会共识的思想体系,也是维护国家政权合法性的价值信仰体系。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路径、传播形式和宣传手段方面有较大改进,但就话语表达的有效性而言,总体上仍需增强。也就是说,在面对国外话语的无端指责和恶意污蔑时,在澄清事实和引导国际舆论等方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应更进一步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应更具有中国风范和中国特色。

1. 科学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习近平曾经多次强调,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切实加强符合中国理论特色和发展实践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首先,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价值理想融入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之中,使我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要坚持中国话语特色。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功能作用,在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用中国话语阐释和解读中国实践,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并绽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等。最后,要坚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致力于坚持并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内政外交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伟大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升华中国理论提供了丰富滋养。总之,我们要注重通过增强对外话语阐释力和跨文化传播力等方式,“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6],努力用便于传播和易于接受的话语形式推进中国理论升华。

2.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中国话语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融通程度是影响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这决定了中国话语的内容构建与表述形式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展示中国智慧,还要宣传中国主张。因此,中国话语体系在与外部世界融通过程中,要找准融通中外话语的契合点,促进中外话语体系自然顺畅地交融互通。比如,中国向国际社会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新概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曾经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并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同,对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二、统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维度

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7]这表明意识形态作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思想、社会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发展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发挥作用。

(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助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这表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管道作用。

1. 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从功能上看,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领社会意识发展方向的功能作用。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引领力的构建,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切实体现教育引导功能,“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3]312。所谓“举旗帜”,就是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持之以恒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全党、教育群众、指导工作,牢牢把握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所谓“聚民心”,就是指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人心、凝聚力量、集中智慧。所谓“育新人”,就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担当时代责任及历史使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谓“兴文化”,是指文化宣传工作中要遵循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让文化切实成为助推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所谓“展形象”,就是要注重通过主动宣传和讲好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 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

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整合社会意识的功能作用。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3]311。所谓“统一思想”,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全社会对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形成高度认同并予以支持,将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众志成城的理想信念。所谓“凝聚力量”,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把国内外各方面积极力量整合统一到深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及战略目标贯彻实施的具体行动上来。

(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科学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注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1.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支撑

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强大公信力和说服力的话语权。面对国际社会纷纭复杂的话语环境,我们必须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支撑作用。

首先,要注重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需要将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并进行反复的升华和校验,不断用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发展中的实践。这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理论创新和思维创新方面的学科优势,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发展与转化相促进,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及建设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构建科学完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

其次,要注重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意识形态上的“文化霸权”,当前国际舆论仍处于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中国在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力与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太相称,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着重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下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不断增进和深化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

2. 构建科学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前提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需要以科学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理论支撑。从世界范围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西方敌对势力必将加紧对我国实施战略上的威胁、围堵和攻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将伴随大国之间的地位竞争而日益加剧,由此导致的制度冲突和意识形态斗争将愈发激烈。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更具理论优势,谁的话语体系更具影响力,谁将会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占据更多主动。因此,新时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必须构建科学严谨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首先,要注重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主动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9]长期以来,国内外反动敌对势力以意识形态为突破口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甚嚣尘上,而国内有些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却出现有所淡化甚至弱化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理论武器,对外构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防线,对内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其次,要注重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汇聚中国力量。时代发展需要凝聚“共识”,答疑解惑也需要依托“共识”。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非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和增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亟待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思想舆论的整合引领作用,使全社会在思想上同频共振,在实践中同心同向,从而汇聚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力量。

(三)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文化在内涵构成上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且其发展必将影响或制约意识形态的方向与道路。因此,必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首先,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发展的能力。要注重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论契合、实践逻辑和价值融通,以先进的理论引领新时代文化的科学发展。其次,要提高马克思主义整合社会文化的能力。要始终坚持以包容开放的精神对待国内外各种优秀文化资源,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其进行改造创新。最后,要提升马克思主义融入文化发展的能力。要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贴近民众生活、关注民生问题、引导大众精神追求和信仰的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理论武器。

2. 文化生产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产品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一方面,要强调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价值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别文化产品思想性的根本标尺;另一方面,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都应该通过一定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精神自觉融入其中,让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和进行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和熏陶。

3. 文艺创作要遵循“四个坚持”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所谓与时代同步伐,就是文艺创作要坚持立足时代特征,回答时代课题,讴歌时代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文艺创作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发展;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深度和价值效度,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土化发展;所谓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科学运用文化作品的德育价值,以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作品引领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构建崇德向善、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风尚。

三、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维度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工作制度化展现了新时代国内外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这表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将面对的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制度化趋势,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意识形态工作要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需要构建与之相符合的国家话语地位。但是,由于国际话语体系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操控,虽然我们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努力发声,但西方一些国家居心叵测地编造并散布多种版本的“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趋同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观点和言论,妄图以此抹黑、丑化和妖魔化中国的国际形象,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目的。习近平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强调,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全方位增强对外话语的公信力和吸引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影响力。

1. 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化建设应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传播力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重点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要不断推进外宣方式及话语形式的转变和创新,构建和发展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表述,切实提升对外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其次,要合理有效运用国际化传播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多角度客观科学地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践与成就,有效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最后,要创新外宣方式和载体,及时将VR、AR与智慧技术融入外宣载体,以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外宣效果。

2. 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在加强对外话语体系的内容及传递方式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对外话语的吸引力和感知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全方位科学概括、多角度透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制度,以赢得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对称的国际话语权。

3. 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公信力

首先,要重视并做好公共外交。要善于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沟通交流活动,宣传、展示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不仅能够及时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能深刻体会中国正视和解决国际问题的积极态度。其次,要充分用好对外交流载体平台。要注重通过涉外新闻发布、历史纪念庆典活动、主场筹办的重要节展赛事和中华传统节庆等对外宣传交流平台,用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中国故事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中国故事享誉海内外。最后,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要注重研究和把握国外受众的语言习惯及思维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把实现本国利益与增进国际社会福祉结合起来,把“讲故事”和“明道理”结合起来,把“被动解释”和“积极阐释”结合起来,让中国话语更好地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二)意识形态工作要全面融入网络信息化发展

当今时代,互联网与智慧化紧密融合成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动力。网络作为新型信息媒介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内容爆发式传播,信息控制难度大增,使得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场域、最前沿。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能否有效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能否打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保卫战,将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与否。由此可见,在意识形态工作与网络化、信息化日益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不断提升用网、管网的能力和水平,是适应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1. 要提升网络使用水平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因此,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握网络舆论的正方向。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共有空间,是影响公众舆论和社会思想的关键场域,是坚持和传递正能量的主管道、主阵地。这就要求主流媒体要科学把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善于守正创新网络媒体宣传方式,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对是非问题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对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同时,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还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高效、快捷的功能优势,要有效防范并阻止网络攻击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批驳错误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有效运用网络了解民意,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掌握舆情、为群众释疑解惑的新途径。

2. 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内容建设

习近平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10]首先,要切实落实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使网络舆论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联合并团结全国广大网民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积极进取的舆论氛围。其次,要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助推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要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建设集图书、数据库等文献资源于一体的高效快捷、内容齐全、集中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此外,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代传媒领域发展的新规律、新趋势,强化智能媒体和网络信息融合发展理念,推进各种媒介资源有效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融通。最后,要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发展导致的社会文化重大变革的新形势,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3. 要提高网络信息治理能力

面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党和政府的管网、治网能力与水平要与时俱进地持续得到提升。首先,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善于把党管媒体的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到新媒体治理全过程,把各类具有思想文化教育和舆论价值引导功能的网络信息平台全部纳入监管体系,严格规范网媒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制度。其次,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制度机制的构建上,要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完善科学管理体系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控联动机制,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处突的联动机制,建构并形成网络舆论“管”“引”协同的治理合力。在治理主体力量上,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网企履责、公众监督、用户自律的多元共治的综合治网格局。再次,要坚持依法治网。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认真总结推广互联网法院试点工作经验,健全完善网络案件诉讼规则,构建统一诉讼平台,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同时,要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有效发挥网民用网、治网的主体作用,形成多方联动协同配合的网络治理体系。最后,要积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和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共同协商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地体现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三)意识形态工作要稳步推进制度化发展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为基本依托。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看,构建科学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应着力加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工作制度,坚持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制度。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首先,要健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和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建设和用好“学习强国”“干部在线”等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其次,要建立并完善有效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将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全方位融入党的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全过程,尤其要注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切实保证中国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后,要不断完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的基本原则,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评判和鉴别政治立场问题、思想意识问题和学术见解问题的理论依据,旗帜鲜明地驳斥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舆论观点。

2. 坚持和完善党管意识形态的制度原则

党管意识形态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制度原则。首先,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就是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促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尽其责的意识形态责任落实体系。其次,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坚持落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制,切实做到可管可控与合理管控有机统一;要注重通过加大宣传思想战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精湛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队伍。

3. 要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首先,在政治方向上要按照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使新闻舆论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让唱响主旋律和弘扬正能量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总基调。其次,在传播方式上要构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在线与线下相补充、内宣与外宣相协同的舆论传播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内容积极向上、技术手段先进、管理制度规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再次,在新闻舆论管控上,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尤其是要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应急引导和有效监督机制。最后,在网络舆论治理上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和执法力度,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4.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首先,推动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制度层面注重发挥信念指引和价值引领的合力作用,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同向、同行。其次,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建设的有机衔接。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突出强调核心价值观导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体系建设的各方面;另一方面要在社会文化治理过程中突出法治与德治的科学统一,将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前进动力,在文化治理中彰显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力量。最后,要持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做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

[2] 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46–51.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8.

[5] 本书编写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6]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0:3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

[9]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6.

[10] 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日报,2015-12-27(1).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Study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Opinions

SONG Hui, CAI Jing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China )

Ideological work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 Ping's opinions on it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ork. Facing the complex situation in domestic and abroad, we should grasp the leadership, management and discursive power in the dimens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ideological work.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communi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system. We should adapt to the glob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keeping the trends. We can build up a socialist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strong leadership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ideological work; communication;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discursive power; leadership

D610

A

1006–5261(2021)06–0028–09

2021-05-18

2020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20BZZ011)

宋辉(1979―),男,河北兴隆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蔡静(19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工作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