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阶段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实践探索

2021-01-06

江苏教育 2020年88期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儿童

陈 娟

2008 年5 月3 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保障了残疾人“全面融入及有效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权利”,标志着融合教育正式由“福利时代”进入了“权利时代”。融合教育者认为,特殊儿童有权在普通学校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普通学校应该为社区内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适合儿童不同学习特点的、没有歧视的教育。

笔者所在幼儿园接纳了4 名医学确诊的自闭症患儿,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了近三年的学前阶段融合教育研究,从对自闭症的深入认识、追溯成因,到针对性干预、全方位行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融合教育实践方法。

一、走进自闭症,识别独特表征

(一)自闭症概述

1943 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一概念。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的精神疾患,属于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行为方式重复刻板。这些儿童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按照直觉的方式去理解别人的意图,较多表现为孤独、不合群,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有着不同常人的思维。部分患儿会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情况下表现出某种超常能力,如音乐感受和机械记忆等能力超常。自闭症的成因比较复杂,目前医学界仍未能阐明自闭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更多的是将自闭症看成是由神经系统失调及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异常行为综合征。

(二)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表征

自闭症儿童一般都具有一些较为显性的特质,因患病程度的不同而各有特点。笔者基于所在幼儿园4 名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闭症儿童的典型性特点,归纳出自闭症儿童6个方面的独特表征(见表1)。

只有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才能帮助教师与家长更好地进行观察、识别,从而清晰地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社会互动能力、语言与运动能力、学习方式与感知觉反应等;提升普通幼儿教育对特殊儿童的专业意识,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融合教育计划,开展有效的整体、小组及个别化早期干预活动。

二、重视早融合,开展教育实践

0~6 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得以形成。学前融合教育可以充分运用神经元的代偿功能以及“敏感期”发展特点,通过尽早开始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教育和干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唤醒自闭症儿童脑细胞中的潜能及代偿功能,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笔者所在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开展适宜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实践。

(一)变环境,添资源,促发展

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词是“平等”和“发展”。平等意味着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环境,发展意味着为每个儿童提供最大限度获取教育成就的机会。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对环境进行了全面变革,对班级空间重新规划布局,留出便于他们跑动、旋转的环形过道,清除区域之间的隔断障碍,使每个空间都成为开放空间,每一处棱角都被包裹,并投放了沙发、藤椅、靠垫、纱幔等让人感觉舒适的软质材料,缓解他们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另外,我们还专门建立了融合教育资源教室,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具专业性的干预空间与设施,结合每日活动,以小组及个别化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资源教室里获得优势能力的发展,接受更专业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寻求最适宜的发展。

表1 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表征

(二)借外力,练专业,促配合

成功的融合教育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园范围的改革,也需要教师对教育对象有专业的认知与理解,掌握融合教育的教学技能。为了提升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识别、支持与早期干预能力,我们以“研训”和“反思”为抓手,先对教师进行融合教育素养的前期调查,在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薄弱点和融合教育的盲区后,开展分层次、有重点、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实践操作观摩与指导、问题专项研究等活动,逐步提升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知以及教学技能。

学会反思是教师提升融合教育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与日常反思一样,融合教育的反思内容也应该包含自闭症儿童在园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得当,教育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多样性,教育教学内容是否深入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且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教育教学过程是否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知识建构与探究方式等。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观察记录方式,如教育随笔、持续观察、视频录音等,在保留大量实践性现场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理论提出假设、推理和解决方法,并通过行动实践去检验、改进、提升。同时,教师还应掌握一些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方法以及早期干预策略,这会让教师在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从容、专业、自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取得成效,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中的早期干预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还定期开展自闭症儿童家长培训,邀请自闭症研究专家入园开展“点对点”的指导,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早期干预支持。

(三)重日常,多感官,促融合

1.运动干预。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丰富的感官刺激活动,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一般的运动项目和特定的运动技能训练往往不适合自闭症儿童,也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可以设置一些有一定趣味性、没有特殊能力要求的体育游戏,利用群体性体育游戏刺激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行为,为他们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以递进的方式陪伴、支持、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此外,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有重点地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增加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互动,促进不良情绪的释放,激发行为动机。

2.心理干预。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表达内心的语言,只要提供游戏工具,他们就能在“被尊重、被包容、被保护”的环境中迅速进入游戏状态,自由地表达情绪情感、引发创造想象,唤醒自我治愈潜能。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当自闭症儿童第一次尝试或者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应立即给予他们鼓励或肯定;在儿童示弱或者抗拒的时候,不要强迫他们去做某件事,等他们情绪平稳时再给予拥抱,用自闭症儿童喜欢的重复式动作、语言、行为等引导他们慢慢接受与转变。

3.语言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不会表达,这主要是由于脑功能障碍导致自闭症儿童对语言信息的编码出现了问题,从而引发语言障碍。因此,在促进语言发展方面,激发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很重要。在进行融合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让自闭症儿童敢说、想说、喜欢说的生活化和自然化的语言环境,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引导他们主动表达。在日常干预中,教师需要反复地增加语言刺激,将指令、提示语不断重复3~5 遍,帮助自闭症儿童形成听觉记忆,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能够直接感受、动手操作的教学用具。

4.家庭干预。

家庭是自闭症儿童最早接触且接触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庭干预是实现融合教育效能的重要合力之一。家人的陪伴能让自闭症儿童感到踏实、舒服。在早期干预中,我们明确向家长提出半日陪读要求,在这半日陪读中,要求家长时刻陪伴儿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免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另外,我们还要求家长在家中利用生活环境,配合进行运动、语言、心理等系列早期干预训练,同时利用“应用行为分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种方法)做好儿童行为家庭评估和儿童行为管理,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施,不断调整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计划,以提高早期干预的效果。

5.社交干预。

社交回避是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中的关键问题,日常活动中的社会干预必须以自闭症儿童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激发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干预:(1)同伴关怀。在班级中开展爱护同伴的活动,鼓励自闭症儿童了解、认识同伴。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普通儿童带领自闭症儿童参与活动,让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以此积累人际互动的经验。(2)提供机会。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分享、交流的机会,每成功一次,教师和家长便给予最直接的鼓励与表扬,刺激自闭症儿童不断尝试与坚持,学习与人交往的策略及方法。

6.视听觉干预。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听觉干预不仅能影响自闭症儿童大脑区域之间的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因此,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可以加大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干预,每天播放节奏鲜明、旋律舒缓、高低频交错的音乐,提升其听觉水平,促进注意力发展。此外,我们还注重对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干预,提供丰富的视觉训练材料,让他们在针对性的训练中逐步学会与人对视、观察事物。

(四)真观察,实记录,促实效

持续的观察与分析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采用扫描、定点和追踪三种方式观察自闭症儿童,利用量表、观察实录,形成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记录册,这为更好地分析自闭症儿童现状、制订下一步干预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自闭症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融合》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