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元医籍词语例释:以《儒门事亲》为考察对象

2021-01-05EaindraChoOo郭盈施苏雪涂海强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金元强力义项

Eaindra Cho Oo 郭盈 施苏雪 涂海强

1 理论背景与研究价值

1.1 理论背景

《儒门事亲》是金代张从正(字子和)撰写的一部医籍。全书十五卷,主张“用药多寒凉”,治疗用“汗吐下三法”“主于用攻”,世人号称“攻邪派”[1]。温长路言:“《儒门事亲》是张子和的传世之作,也是反映其学术思想的主要蓝本。”[2]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成为后世医家学习与研究的医学经典著作,也是金元医籍的代表性文献。

目前研究《儒门事亲》词汇的大都是医学用语,如李献宗《<儒门事亲>四穴考辨》等[3]。郭淳《<儒门事亲>词汇研究》[4]虽全面系统研究了名物类、动作类、形状类俗语词以及道教词汇与中医运气词汇,为汉语词汇史研究补充了新的材料,但还有许多口语词汇值得研究。

《儒门事亲》版本众多,徐江雁、刘文礼《<儒门事亲>校注·前言》:“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有22种不同版本。”[5]本文选用通行的底本为明王肯堂汇辑,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新安吴勉学校刻本、步月楼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映旭斋藏板),参校本为清江阴朱文震校刻本,原浙江书局于光绪壬辰(1892年)据武陵顾氏影宋嘉佑刻本《医统正脉全书》与清宣统元年(1909年)排印于梁园节暑的《豫医双壁》,并参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排印本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儒门事亲校注》二版本。根据不同版本,以底本为主,其他为辅,比刊各校本,尊重底本原貌,择善而从。

1.2 研究价值

金元医籍是中国古代医籍文化的宝贵遗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6]这既表明了金元医籍的重要,也揭示了金元时期“医学争鸣,学派蜂起”的历史现实。这一时期先后涌现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四位中医学大师,人称“金元四大家”,他们推动了医学长足的发展。与他们相关的金元医籍文献得以挖掘、整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还出版了《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这是中医学界的一大瑰宝,也是研究金元医籍语言现象的重要参考语料。金元医籍有很强的口语性语料,具有重要的语言史价值,理应引起学者的关注。王云路指出:“口语性强的语料最接近民间语言,因而具有语言研究价值。”[7]

《儒门事亲》语言文白夹杂,含有丰富的口语性语料,尤其是病症药方口语性语料比较强,这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考释《儒门事亲》中富有口语性的俗语词,参照目前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语文工具书,从增补词义方面着力研究,以完善辞书编纂,丰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2 《儒门事亲》词语例释

对比《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及《汉语大词典订补》等语文工具书,《儒门事亲》词语释义可以为辞书编撰增补义项,丰富汉语词汇史。

2.1 通口

通口,表整口、一口。《汉语大词典》释“通口”为“允诺”,这是词的引申义。在金元医籍中,“通口”基本释义是“整口,一口”。如《儒门事亲·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卷三:“人火者,烹饪之火是也,乃使曝于烈日之中,登于高堂之上,令侍婢携火炉,坐药铫于上,使药常极热,不至大沸,通口时时呷之百余次,龙火自散。”又金代李杲《兰室秘藏·头痛门·羌活汤》卷中云:“食后临卧,通口热服之。”[8]

宋代医书中,治疗畏寒,食伤积滞症,一般都是整口、一口服药,俗称通口。如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不可发汗证》卷二中的李根汤,治手足冷与呕哕,服药时主张“通口,日三五服”[9]。又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下籍中有治肠寒便白,食伤积滞的药方“香草散”,采用“通口,食前,日进三分”[10]340的服药方法。明胡文焕《香奁润色·胎部》记载治胎印时,用药是“通口饮,立效如神”[11]。清戴天章撰《广瘟疫论·里证·齿燥》卷之三记述了用三承气,三黄石膏治齿燥病症,形容患重病时“通口皆燥”[12],“通口”表整口义。

2.2 困弱

困弱,表疲累虚弱。如《儒门事亲·骨蒸热劳》卷四:“饮食少味,困弱无力。”又卷十一《论火热二门》:“又一医所论与前亦同,又投暖药五七日,其证转加困弱,请余治之。”“困弱”在金元医籍中,多形容体质疲累虚弱。如金李杲《脾胃论》中的升阳除湿汤,可以治脾胃虚弱,也可以缓解“四肢困弱”[13]。元朱丹溪《丹溪手镜·下利》卷中记述了白术芍药汤,它可以宣利身体“微满困弱”[14]的表征。宋陈直《养老奉亲书·兔头饮方》上籍记载了食用兔头的药方,它能治老人“日渐羸瘦困弱”[10]97的病症。清沈源《奇症汇》卷之四也有“懈倦困弱”[15]的临床表征叙述。

“困”也有穷困义,“困弱”连用,指称国力和个人实力时,往往表穷困、弱小。这是词的基本义。如东汉范晔《后汉书·列传·窦融》第十三曰:“若兵不早进,久生持疑,则外长寇仇,内示困弱,复令谗邪得有因缘,臣窃忧之。”[16]

2.3 退落

退落,指瘤子、疮疤等消退。如《儒门事亲·疮疡痈肿·治头面生瘤子》卷十五:“用蛛丝勒瘤子根,三二日自然退落。”《汉语大词典》只列举一个义项“倒退落后”,例证是现代文学用例。

医籍文献中,“退落”常用来描述疤痕、疮痂、瘤子等印记的消退,毛发的掉落,病症的减退。如明张时彻《急救良方·诸疮·治瘤赘》卷二使用蜘蛛丝勒瘤子根,可以“三二日自然退落”[17]50。清吴世昌《奇方类编·奇疾方·灸疮飞蝶》:“因艾灸火,疮痂退落。”[18]它用艾灸方法使疮痂退落。“退落”还指毛发的掉落。如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三“毛渐退落”[19]。明朱橚《普济方·诸风门·黑虎丹》卷一百一十五“眉毛退落”[20]。

“退落”还可指病症的消退。如清丁尧臣《奇效良方·中恶门》卷六十八记载了用钟乳石治疗因食用猪羊血过多导致的恶露的药方。它是用钟乳石和砂磨成分,与饭和成丸,临卧前,空心用水服下,恶露可以“自然退落”[21]。

2.4 提正

提正,指胎位转正。如《儒门事亲·妇人病症·治产妇横生》卷十五:“蓖麻子三十个,研烂。妇人顶上刮去发少许,以上药涂之。须臾,觉腹中提正,便刮去药,却于脚心涂之。自然顺生也。”

在明代,医家治疗妇人逆产或横生,贯用三十颗蓖麻子研烂,敷在剃过头顶的妇人头上,等待腹中胎儿胎位转正。如明胡濙《卫生易简方·逆产》卷十一言:“用蓖麻子三十个研烂,妇人顶上剃去发,少许涂之,须臾觉腹中提正便刮去,却于脚心涂之,自然生也。”[22]明张时彻《急救良方·妇人·治妇人逆生倒产》卷之二:“用蓖麻子三十粒,研烂。妇人顶上剃去发,少涂之。须臾,觉腹中提正便刮去,却于脚心涂之,自然顺生。”[17]64又明朱橚《普济方·产难门·治产妇横生》卷三百五十七:“用萆麻子三十个。研烂。妇人顶上剃去发少许。药涂之。须臾觉腹中提正。便刮去药。却于脚心涂之。自然顺生也。”[20]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未必可行,但“提正”义项不可忽略。

2.5 合定

合定,指盖好、覆盖。如《儒门事亲·诸风疾证·不老丹》卷十五:“治一切诸风。常服乌髭驻颜,明目延年。苍术四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内一斤用椒三两,去白,炒黄去椒;一斤盐三两炒黄,去盐;一斤好醋一升煮汁尽;一斤好酒一升煮令汁尽、何首乌二斤,水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三升、干枣二升,上放何首乌。上更铺枣二升、黑豆三升,用炊单复著,上用盆合定。候豆枣香熟取出,不用枣豆、地骨散去粗皮,重二斤,右伴于石臼内捣为细末,候有椹汁、搜和,如软面剂相似,瓷盆内按平。上更用椹汁、药上高三指,用纱绵帛覆护之。昼取太阳,夜取太阴。使干再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六十丸,忌五辛之物。”药方中何首乌制作完成后,需“用盆合定”。合定指用盆或其他器皿覆盖或盖好,以便贮存。

合定是日常口语词,有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覆盖、盖好;第二个义项是合计、商定。但这两个义项,《汉语大词典》都失收。第一个义项,从金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梅觉春丸》卷之八记述了用梅觉春丸治阳事痿弱的方法。制法:用丁香、木香、朱砂研末与荞麦面揉和,倾放在黑附子内,黑附子事先剜去中心,制成空瓮子。然后把放入空瓮子里的药放进挖空心的萝卜里。药制好后,为方便贮存,“将药安在坑内四畔,用炭火一斤铺盖,之一时辰为度,去火,用新盆合定,令冷,与后药一处为末”[23]。宋至清,还沿用了这种贮存方式。南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孙真人养胎论·丹参膏》卷二记述蜀椒炒少时后,“以碗合定出汗”备用[24]。明缪希雍《炮炙大法·石部·水银粉》在药物贮存方法上,主张“用一盆合定,以盐泥石膏,蜜醋调封盆口,勿令泄气,下盆底用铁钉三脚支住四五寸高”[25]。又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目·服椒方》第七册记载了用川椒治肝肾虚风上攻、头目不利的药方。如花椒炒透后,需要“用新盆合定”[26],四周用黄土泥封。清萧晓亭《疯门全书·疯门总论·四生散》记述了四生散制药后的煨熟方法,是“合定纸包煨熟”[27]。

“合定”在制成药后,用盆子、碗或纸包覆盖、盖好以便贮存。动词修饰的名词一般是家用器具。“合定”在清代也可以修饰人体部位名词,主要是眼睛。人的眼睛可以一开一合,“合定”修饰眼睛,指闭上或盖上眼睛。如清魏文中《绣云阁》第十八回“三缄如命,合定双眸”[28]140,又第二十回“双眸合定”[28]150。

第二个义项,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明清承袭。如董诰等辑《全唐文·杜光庭·代人请归姓表》卷九百三十:“将垂久大之规,合定亲疏之分。”[29]9689宋钟邦直《靖康稗史笺证·瓮中人语笺证》之二记载了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赵良嗣等人“赍书再往军前,计以银绢代燕地税赋合定议数目”[30]的事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五十三回:“小优儿拿檀板、琵琶、弦索、箫管上来,合定腔调,细细唱了一套,<宜春令>‘青阳候烟雨淋’。”[31]清张之洞《书院学规·广雅书院》:“各衙门官课,仿学海堂之例,统归四分校代阅,详加评点,分拟各门名次,仍送各衙门复核。合定名次发榜。斋课亦由四分校评阅,各拟名次,送院长复阅,合定发榜。”[32]

2.6 软快

软快,指松软轻快,多形容手足血液畅通。如《儒门事亲·诸风疾证·起死神应丹》卷十五:“如未安,隔三二日再服,手足即时软快。及治卒中风邪,涎潮不利,小儿惊风,服之立效。”

“软快”在清代医籍中也有记载。如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夹证·夹哮伤寒》第九章批评了“恣行疏利以求速效,反损真气”[33]的做法,主张“用外治烫运法”[33]。具体方法是用麸皮与生姜渣抄拌,再用盐水炒枳壳片,炒热后用布包定,然后以“揉熨软快为度”[33]。“软快”是在肠道或肝脏上通过揉熨的方法使血液畅通后,感觉松软轻快。

2.7 开发

开发,指张开宣泄。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如《素问·疟论篇》卷十:“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34]《儒门事亲》也有用例。例如:(1)因其一涌,腠理开发,汗出周身。复将余药温热而服之,仍以酸醋辛辣浆粥投之,可以立愈(《儒门事亲·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卷一);(2)王太仆云: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荣卫大通,津液外渗,汗大泄(《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卷三);(3)先令浴之,乘腠理开发,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剂加全蝎一枚吐之(《儒门事亲·风水》卷六)。

2.8 强力

强力,表勉强、强迫。例如:(1)或小儿亦有此疾,俗曰偏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筑宾一穴针之(《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卷二);(2)《难经》曰:强力入房则肾伤而髓枯,枯则高骨乃坏而不用,与此相同。今君之证,太阳为寒所遇,血坠下滞腰间也,必有积血,非肾也(《儒门事亲·寒形》卷七)。

“强力”表勉强行事。这种勉强行事往往导致不良后果。“强力”义项从汉延至清。如汉《八十一难经》卷四十九:“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35]唐代孙思邈《千金宝要》卷六:“有五劳七伤六极,强力行事举重,重病后骨髓未满而行房室,所食不消,胃气不平者。”[36]明庄履严《妇科百辨·调经》:“行经时被人强力交媾,闭住血窍,十难救三,宜养血补血行窍等药。”[37]又明王化贞《产鉴·中风》下卷记述产后“强力下床”[38]的严重后果。清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39]

“强力”作动词,还指勤勉努力。如南北朝时期《魏书·列传》第四十一记述李冲秉持政务的态度,如“勤志强力,孜孜无怠”[40]。又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三十五记述了顾觊之的孙子宪之勤政方法,如“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人和”[41]。

“强力”作形容词,指强健勇力。如西汉王充《论衡·效力》卷十三:“长巨之物,强力之人乃能举之。重任之车,强力之牛乃能挽之。”[42]又引申为“强悍”义,如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卷二十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43]

“强力”作动词,还表增强体力。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三用山茱萸来“轻身明目,强力长年”[44]。

2.9 快利

快利,指通畅。如《儒门事亲·解利伤寒·牛羹白木丸》卷十五:“治腰脚湿。黑牵牛、大黄各二两、白术一两,右为细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从唐至清医籍文献中,药物在治疗水肿、伤寒和胸膈不利方面,“快利”表通畅义。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水肿》卷三用木防己、甘遂、甘草治疗水肿,以“快利小便为度”[44]。金刘完素《伤寒直格·十枣汤》卷下记载了用芫花、大戟、甘遂等药治伤寒的药方,服药时“以意加减,快利为度”[45]。明兰茂《滇南本草》卷一记述了草果药的功效,如“开通胃脾,快利中膈”[46]。清丁尧臣《奇效良方·杂症》卷二记载了治疗阴症伤寒的方法。它用鸡子反复摩擦胸腹,“以胸膈快利为度”[21]56。

3 思考与展望

金元医籍不仅是研究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医籍文献中口语性的语料,具有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词语负载着历史与文化,词语的变迁随着时代的更迭,语义也会发生变化。词语从古到今,形成一条历史链。辞书编纂也需与时俱进。本文以金元医籍的代表性文献《儒门事亲》为例,采用文献考证法、共时考察与历时溯源的方法考释词语义项,可以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撰提供参考。辞书编纂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其高水平与高质量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词语考释可以弥补现有的不足,增强文化自信。辞书编纂也是一种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金元医籍的词语考释理应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金元医籍是中国古代医籍文化的宝贵遗产。金元医籍不仅是研究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医籍文献中口语性的语料,具有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金元强力义项
纱线强力对纯棉平纹面料强力的影响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70年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持续强力推进
展现力量的意义,来自激光的强力进化 BenQ(明基)L6000
金元饺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漫画脑力快车
父与子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