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1-01-05孔德辉刘思奇

护理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丧偶老年人研究

洪 燕,孔德辉,刘思奇,罗 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重庆 40003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丧偶老年人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体。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丧偶老年人已达4 770 万人,占60 岁以上人口的26.9%,预测到2050 年,我国丧偶老年人将达1.18 亿人[1]。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因为丧偶,会面临社会孤立、日常事务和休闲活动变化,以及经济保障的缺失[2],随着年龄增加,其健康状况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导致主动进行社会交往的频率和规模下降,社会网络萎缩[3]。老年人社会网络包括社会参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及社会关系网络[4]。研究表明,社会网络能够提供资源和情感支持,有益于老年人维持健康[5]。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配偶去世,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或许在该群体中更加突出。明确不同形式的社会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有助于为进一步开展丧偶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奠定基础,提高丧偶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丧偶老年人健康状况特点

配偶在老年人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常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及安全防护等。然而,丧偶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常见和重大负性事件,不仅影响其健康,甚至还会增加死亡风险。丧偶老年人的健康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在身体方面,老年人因为丧偶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出现身体功能下降[6],尤其是对于之前承担了长期照顾配偶角色的丧偶老年人而言,其自身健康状况更差[7]。大量研究报道,丧偶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8⁃9],并且增加痴呆风险[10]。Ho[11]研究发现,丧偶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女性相比,男性在丧偶后其身体健康状况会变得更差,可能是因为男性老年人对伴侣的依赖性更大。此外,高学历的丧偶老年人比低学历丧偶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11],可能是较高学历意味着老年人健康意识更强,并且有机会获得较好的经济医疗卫生条件。其次,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常表现为悲伤、孤独、焦虑、抑郁。据报道,中国老年人因丧偶罹患长期悲伤症的风险较高,其症状常持续超过6 个月[12]。一系列研究表明,老年人因为丧偶更容易遭受孤独,孤独是丧偶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巨大挑战[13⁃14]。Onrust 等[15]通过系统评价发现,老年人在丧偶1 年内焦虑增加,约31%丧偶老年人达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Spahni 等[16]报道了对先前婚姻感到满意的老年人,在丧偶后其抑郁症状增加。Monserud[17]发现丧偶者的抑郁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新丧偶再加之财务压力会导致老年人抑郁水平更高。Tiedt 等[18]指出,男性因为丧偶会表现出更大的负面情绪,这与相关研究结论[11]一致。最后,丧偶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会适应。Milbourn等[19]研究表明,经历过丧偶的人可能会难以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或生活目的。Batista 等[6]报道,老年人由于失去配偶而遭受的痛苦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其所赋予的意义。一项针对中国农村丧偶老年女性关于生活适应的研究,报道了农村老年女性在丧偶后常出现生活困难、农业生产劳动力不从心、人际网络弱化、社会融入低等[20]。已有研究表明,丧偶老年人可能面临更大的财务困难[21],然而Monserud[17]发现,只有新近丧偶的人有更大的财务压力,而丧偶时间较长的老年人其经济困难程度较低。有研究表明,对之前婚姻关系不满意的女性而言,在丧偶后他们会感到更加自由,适应能力也更好[6]。反之,对先前婚姻感到幸福的老年人,在丧偶后可能健康状况更差,并面临较高的医疗保健费用[22]。Jaumot⁃Pascual 等[23]研究发现,女 性在丧偶后会重新考虑生活并改变其休闲活动方式,会开始尝试新的有意义的活动,而男性变化不大。

2 社会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2.1 社会参与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社会参与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参与日常活动并完成相应的社会角色[2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会参与是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策略[25]。老年人的常见社会参与行为包括交友、锻炼、志愿服务、教堂活动、参加老年大学或兴趣俱乐部等[26⁃2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参与还拓展到线上形式。丧偶老年人社会参与既包括线下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又包括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互联网参与的在线活动。丧偶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提高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发挥价值,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

2.1.1 线下社会参与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对于丧偶老年人而言,参与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分散注意力,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丧偶带来的负面情绪[29]。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堂活动、跳舞健身均能降低丧偶老年人抑郁水平[17,30]。韩东良等[31]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保持与亲友、同事接触,与人关系融洽,主动从事家务劳动、社会工作和团体活动等,有利于调节抑郁和焦虑情绪。Matz⁃Costa 等[32]研究发现,大量参与具有社会目的性的工作可增强个人健康行为、自尊感、生活意义和生活控制等,从而有利于缓解丧偶带来的悲伤情绪。研究发现,每周2 h 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丧偶老年人减轻孤独感,提高主观幸福感[33],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内容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在志愿服务上更多是支持性角色,如提供照顾支持,男性是领导性角色,如技术指导[34]。Collins[29]研究显示,丧偶经历还会激发老年人探索新的兴趣和追求,参与新的活动。对老年人支持性的参与策略和干预措施也有益于老年人。Crowe 等[35]研究显示,老年人丧偶后可采取行为激活策略,帮助其建立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和与他人建立联系,同时鼓励老年人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可帮助丧偶老年人维持健康。Stanley等[36]报道,帮助丧亲者管理独处时间,保持忙碌,从事一些与自己既往职业和身份有关的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缓解丧亲带来的痛苦。基于团体活动的社会促进干预措施,如共同兴趣主题小组活动[37]、慈善机构资助的友谊俱乐部[38]、友谊丰富计划[39]均有利于减轻老年人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此外,针对丧偶老年人的一些心理干预活动,如幽默疗法、正念疗法、怀旧小组疗法及认知干预措施等,均有利于增进幸福感和提高生活满意度[40]。无论是自发参与活动还是干预性参与活动,都有利于丧偶老年人维持健康。但对某些年长的丧偶老年人来说,年龄的增长和行动不便可导致其线下社会参与活动减少。

2.1.2 线上社会参与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Facebook、Google、Twitter、YouTube 等新媒介[41⁃43],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进入了线上活动阶段,且线上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包括休闲娱乐、网络社交、网上购物、参与社区活动[44],以及在线上进行与健康相关的活动,如与患相同疾病的病友交流、购买药物、疾病咨询等[45]。为了减轻老年人孤独感,英国早期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电话通话友好项目”[46],其他国家开展了计算机培训课程[47]、视频会议计划[48]等。Batista 等[6]研究发现,一些老年女性在丈夫去世后开始使用社交媒体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Silverman等[49]报道了一些男性丧偶老年人会主动在专门的丧偶网站上寻求有相似经历的丧偶男性或女性获得帮助和支持。可见,线上活动逐渐成为丧偶老年人寻求精神慰藉和支持的一种重要形式。

2.2 社会支持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指个体从他人、群体和社会等方面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包括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社会支持具有增益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防止老年人健康恶化,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

2.2.1 非正式支持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非正式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和朋友的支持。Monserud[17]基于种族、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墨西哥裔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与有配偶的老年人相比,丧偶墨西哥裔老年人能够从家人和朋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更多的社会支持能降低丧偶老年人抑郁水平。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农村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整体较低,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子女[50]。Collins[29]研究报道,一些丧偶老年男性认为邻居在丧偶期间提供了很好的近端支持。独居丧偶老年女性由于缺少家人的关怀及生活照顾,易产生抑郁情绪[51]。家人、朋友支持是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良好的支持水平可以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

2.2.2 正式支持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正式支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等支持。研究报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等正式社会支持均有益于改善丧偶老年人健康,高龄丧偶女性得到的社会正式支持较少[52],可能与早年因为照顾家庭失去教育及工作机会,缺少国家养老及医保等社会支持有关。相反,男性丧偶老年人获得的正式支持较多,可能与之前职业相关的社团和组织生活为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归属感有关[29]。由于丧偶对老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一些国家对该群体采取了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在国家层面,英国政府在2018 年提出了社交处方计划,该计划已被用于丧偶老年人群中,社交处方是指服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非临床社区服务活动,基于社交处方网络概念的服务,服务提供者和用户共同制定一项计划,支持用户参与社区活动和其他服务满足其心理需求,活动计划包括锻炼课程、艺术疗法、社区组织活动、住房支持和友善服务[53]。在社会层面,一些机构专门为丧偶群体建立了支持性质的网站。在社区层面,Bui 等[54]通过在社区实施压力管理和适应力训练⁃放松反应适应力计划(SMART⁃3RP)帮助丧偶老年人,SMART⁃3RP 是一个为期8 周的多模式心身计划,旨在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在心理和身体上的表现,结果表明SMART⁃3RP 有助于减少失去配偶的老年人的躯体和心理困扰。正式支持有利于从制度上和专业上为丧偶老年人提供保障,使老年人更好地适应丧偶生活。

2.3 社会关系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情感支持理论认为,人们可以借助与家人、亲戚和朋友的联系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55]。在社会关系中,子女是丧偶老年人重要的依靠。也有研究报道,以朋友为中心的社交网络主要见于丧偶群体[29]。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会寻求新的伴侣关系。Manvelian等[56]调查了2 347 名老年人的亲密关系、婚姻状况和死亡率的关系,同时使用Logistic 回归和适度分析检验亲密关系人数是否对10 年后丧偶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有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亲密关系人数少于4~6 个与丧偶老年人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2.3.1 家庭关系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亲属是老年人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的主要来源,而居住方式反映了老年人与家人和亲戚的社会关系网络。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我国家庭结构从主干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再到空巢独居家庭,丧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为独居比例增加[57],说明家庭功能在减弱,子女的支持水平在下降。李明锋[58]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详细划分了居住方式,利用Stereotype Ordinal 模型研究了不同居住方式下丧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发现丧偶老年人在自评健康和幸福感方面,从最好到最差依次排序为与已婚女儿同住、与已婚儿子同住、与其他人同住、独居、与未婚子女或孙子女同住。金雅茹等[59]进一步证实,独居会增加丧偶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可能与孤独、情感支持不足、经济变化、社会支持缺乏等有关。Choi 等[60]研究显示,与未婚子女同住的丧偶老年人自评健康更差,可能是由于未婚子女并不能很好地照顾父母,父母还要承担照顾子女的责任。Li 等[61]报道,儒家孝道可能对丧偶引起的负性表现有缓冲作用,因此,传统的东亚文化鼓励子女、亲戚与丧偶老年人同住,以促进其享受晚年生活。

2.3.2 朋友关系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的朋友关系网络会因为丧偶发生变化,一些女性在丧偶后会扩大其社交网络,主动结识新朋友[6]。Collins[29]在针对男性丧偶老年人的质性研究中发现,受访者均提到与其他丧偶男性建立了友谊,因为有过相同的丧偶经历可以帮助其渡过丧偶后的艰难时刻,更好地适应生活。有研究发现,一些老年人在刚经历丧偶时会放弃与朋友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重新选择与朋友交往,并且对朋友关系的投入会增加[6]。还有一些丧偶男性谈到他们积极的变化,包括与失去联系的朋友关系得到恢复[49]。Batista 等[6]发现曾经遭受丈夫虐待、生活社交网络受到限制的老年女性在丈夫去世后与邻居、朋友的联系增加,幸福感提高。但是一些老年人谈到了在丧偶后维持长期友谊的困难性,如年龄增长导致的慢性疾病、行动不便和交通不便等[29]。

2.3.3 寻求新的伴侣关系对丧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赵晓航等[62]研究发现,丧偶后再婚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间接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积极影响。Indriana[63]研究发现,超过60%的鳏夫希望再次得到伴侣和再婚,女性低于20%。Osmani 等[64]报道,某些国家的文化认为老年人的再婚是不道德的,老年人往往因为舆论、社会压力、害怕屈辱而避免结婚。中国老年人总体上对再婚的态度较为消极,赞成丧偶后再找伴侣的比例低于1/3[62],然而低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再婚态度较为积极[65]。

3 小结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对丧偶老年人具有重要作用。就社会参与而言,无论是自发参与活动还是干预性社会活动都能够使老年人身心受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参与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拓展,但社会参与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应鼓励丧偶老年人积极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各类公益活动、继续教育等,同时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形式和渠道。对于丧偶老年人来说,家人、朋友不仅是丧偶老年人的主要社会关系,而且是丧偶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正式的社会支持作为一种补充有利于从制度上和专业上为丧偶老年人提供保障。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倡导子女等家庭成员增强对丧偶老年人的情感和物质支持,同时鼓励丧偶老年人与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亲密关系;同时依托社区,开展针对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干预项目和老年继续教育及培训项目,增加老年人对丧偶的适应性;建议政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尤其关注失能、失独等弱势丧偶老年人群体。

猜你喜欢

丧偶老年人研究
认识老年人跌倒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如何拯救一段“丧偶式”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