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1-01-05王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6期
关键词:卡压上皮针灸

王科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因臀上皮神经在过髂嵴处骨性纤维管内受压迫和牵拉而引起以腰臀部及不超过膝关节的下肢牵涉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易与腰椎间盘退变类疾病混淆而误诊或漏诊。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有针刀疗法及保守治疗两种,其中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1,2],但仍有较大一部分患者倾向保守治疗。温针灸以及穴位注射疗法在镇痛、消肿以及神经的营养及修复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本研究探讨温针灸以及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10日至2020年1月10日武汉市武昌医院中医科和康复科就诊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例12,女性例7,平均年龄(38.2±4.6)岁,平均病程(7.5±3.6)月;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9.5±4.2)岁,平均病程(8.1±4.2)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有腰部扭伤史;②一侧腰臀部疼痛,可放射至下肢,不超过膝关节;③髂嵴最高点内侧压痛,可触及条索样结节。年龄范围为25—65岁。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③脊柱结核患者;④精神疾患不能完成治疗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才用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具体操作:选取大肠俞、肾俞、委中、秩边、阿是穴,选用0.3mm×25—60mm针灸针。消毒后大肠俞、肾俞、委中直刺0.8—1.3寸,秩边直刺1.5—3寸,阿是穴直刺0.5—1寸,采用提插捻转行针至针下有沉涩感为度,在每个穴位周围放置一个垫片,针柄套一段长约2.5cm、半径1.5cm的艾条,从其下端开始点燃,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烫伤,燃尽后更换艾条,每个穴位每次使用2根艾条,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在温针灸疗法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具体操作:患者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定位臀上皮神经卡压位置,取患侧髂后上棘,过髂后上棘做一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其连线区域外上象限过髂嵴可触及硬性结节或条索状物,且有明显压痛。采用0.2%活力碘消毒后进针,小幅度提插捻转待患者有酸痛感后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

1.4.2 对照组

仅做穴位注射治疗,具体操作同上,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下腰痛评分

根据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疼痛越重则分值越低。

1.5.2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日常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症状无缓解,日常活动仍受一定限制。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比较,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久坐以及异常体态等问题易引起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主要起源于L1—L3腰神经后外侧支[4],其每一支穿过腰背筋膜行至皮下,共同构成臀上皮神经。越过髂嵴后,进入由骶棘肌以及背阔肌等肌肉肌腱与髂嵴形成大约3—5mm宽间隙的骨性纤维管[5],与原走行呈90°,此解剖结构决定了臀上皮神经最易在过髂嵴处发生压迫和牵拉。其一是腰椎的退变及创伤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失衡,引起脊柱周围组织包括肌肉和韧带等异常应力增加,肌纤维损伤,肌肉及肌腱肿胀,导致骨性纤维管内径变细,纤维管内压力增加,压迫臀上皮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其二是在上述损伤的基础上或环境因素如寒冷或劳累导致骨性纤维管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释放炎症因子等化学刺激臀上皮神经引起疼痛及麻木以及不超过膝关节的下肢牵涉症状。有研究发现[6]臀上皮神经行程过程中在髂嵴处,受损伤的可能性最大。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10.14±1.69 19.52±1.32观察组 20 9.49±1.45 24.35±1.7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维生素B12是一种含有钴元素的B族维生素,其广泛的功能不仅包括减缓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7],还有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以及抑制疼痛的作用[8]。穴位注射还能起到长时间缓慢刺激穴位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阿是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温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针身将艾灸之温热及药力直达病所。针刺镇痛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其原理包括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并且还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电生理活动等。温针灸在治疗多种临床常见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9-12]。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为西医诊断病名,此病中医属“腰痛病“、”痹病“等范畴。急性损伤后气血经脉瘀滞,此为不通则痛;急性期后病程缠绵不愈,肌腠失养,此为不荣则痛。取肾俞、大肠俞、秩边等为腰痛病常用穴位,委中意“腰背委中求”,阿是穴为疾病在体表的反映点,一部分取义为“以痛为输”。温针灸同时具有针刺以及艾灸之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阳散寒、行气活血之效,以此达到祛除痹痛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发现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穴位注射治疗(P<0.05)。综上所述,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同时此疗法较为安全,且病人痛苦小,接受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卡压上皮针灸
高频超声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关于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管道系统中的应用浅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