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特支与宁都起义

2021-01-04曾春生

党史文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总指挥部特支中革军委

曾春生

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2万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驻地宁都县参加红军,这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武装起义。中共特别支部委员会在宁都起义前期在敌军中发展党员,拉拢进步势力,为起义的成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之前派往国民军联军(西北军)的党员,只有刘振亚顺利潜伏下来了。后来,国民军联军被蒋介石收编后,刘振亚被编入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任旅部上尉参谋。

1931年2月下旬,曾在冯玉祥军官教导团第四队的共产党员袁汉澄(又名袁血卒),化名袁零在浦口打入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第二团第三营营部。3月间,他随部队开赴江西宜黄,在宜黄二都镇找到西北军官学校的同学刘振亚,接上了党的关系。地下党员刘振亚安排袁汉澄去开封。袁汉澄回忆这段经历说:“刘振亚给我路费,告诉我接头地点是‘河南开封相国寺后街同春饭庄陈立’。我到了开封,接上关系的第二天,王超(1925年王在鄂西搞农民运动,八七会议后,党要搞武装斗争,他响应号召,进了西北军官学校学军事,是工兵队的学生)从归德(即商丘)来到此地。我把所知道的第二十六路军的情况和他们谈了。他们又和‘老李’(后来知道他是河南军委的负责人方纪纲)一块,把我们在西北军的旧关系谈了一遍,商议了两个方案:一是去河南潢川吉鸿昌部,二是到江西第二十六路军。‘老李’说:‘从全国范围考虑,我们工作重点在江西。蒋介石把新收编的第二十六路军匆匆忙忙开赴江西‘剿赤’,我们工作也应赶上去。你们留在河南好,还是去江西好呢?从全局看,我个人认为你们还是到江西好。这要请中央决定,你们暂等几天。”

这时,经过陈立同意,袁汉澄、王超、李肃三人一同到了上海。在上海,党员袁汉澄、王超给李肃举行了“入学式”(当时把入党叫入学)。当时,周恩来、聂荣臻负责中央军委的工作,他们派李富春和中央军委负责兵运的朱瑞给党员袁汉澄、王超、李肃开办了“兵运训练班”。在兵运训练班学习结束时,朱瑞对他们说:“你们是中央军委培训的第一批兵运人员”,“中央军委已决定派你们到第二十六路军去开展兵运工作,任务就是争取第二十六路军到革命方面来,二十六路军存在着直接革命的因素,胜利的大小,就要看你们努力。”“如果需要红军援助,来不及请示中央,可以直接去苏区,接头时就说‘是朱瑞叫我来的’。”

随后,袁汉澄、王超、李肃离开上海,到了南京。正要过江,在下关码头又巧遇党员刘振亚。刘振亚向他们三人介绍了第二十六路军的最近情况,说“赵博生跟董振堂根本上是同穿一条裤子,为人正派……”第二天,他们四个地下党员一同离开南京前往宜黄县第二十六路军的驻地。到5月下旬,刘振亚、袁汉澄、王超、李肃四人才到达宜黄。他们具体商定了几条秘密活动的原则,大家便分散开来。刘振亚仍回第七十三旅做参谋,李肃往第七十四旅当上士,袁汉澄到第七十九旅第二团当上士,王超以住闲和差遣名义住总指挥部和第七十四旅。按照王超的要求,他们各自顺着自己熟悉的关系找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谁发展,谁领导,暂时不形成组织,只发生纵的关系,除特殊情况不发生横的关系。从此,第二十六路军开始有了党的活动。

他们先是把大革命失败后失掉联系的总指挥部译电主任罗亚平(共产党员)、第七十九旅第二团第三营第九连副连长熊伯涛接上组织关系,然后各自在同学、老乡以及一些关键岗位中寻找可靠对象逐步发展党员,他们中有第七十四旅第二团第三营机枪连中尉副连长王铭五、总指挥部执法队队员王振铎、第七十四旅第二团排长李屏仁、学兵连教官李青云。李青云又介绍第七十三旅学兵连战士王际坦(即王幼平)入党,王际坦又先后介绍赵洪志、杨艺林、谭时清(又名谭志刚)、刘静生、霍万仲等入党。7月,第二十六路军进驻宁都后,又发展了一批党员。

成立特支

1931年8月间,党中央根据第二十六路军党的活动情况,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决定在第二十六路军成立中共地下组织——中共特别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特支)。由刘振亚任书记,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同时分别成立官长党支部和士兵党支部。刘振亚兼官长支部书记,李青云任士兵支部书记。特支成员的具体分工是:刘振亚分管官长党支部,袁汉澄分管士兵党支部,王铭五负责文件的修改与保存及收缴党费。

特支成立后,决定发展参谋长赵博生入党。特支组织委员袁汉澄回忆道:“9月,特支在宁都城北一家小酒馆的楼上,以打麻将为名,要老板娘给我们煮鸡吃作掩护,第三次讨论争取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入党的问题。我们对赵博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认真地作了全面分析。如:此人不骄不傲,不贪财、爱读书,在冯玉祥部时,即一向以正直、艰苦、朴素著称。大革命时,他受过革命影响,信仰刘伯坚同志,并对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国际歌》等很欣赏……于是,决定由特支党员王超执笔写封长信给赵博生,试探一下。此信交特支党员罗亚平趁工作之便夹在赵博生的书本里,并观察和相机妥善对付反应。”过了一个多星期,罗亚平带着满意的表情,向特支成员谈起了试探赵博生的经过,讲道:“……赵博生提出要求,说:‘我赵博生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有志革命已久,苦于无人领导。亚平,今天我找你没有别的话说,就是要你做我的引路人,我要求加入中國共产党。别看我是参谋长,组织叫我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你做我的引路人吧!’”随后特支便安排党员王超与赵博生谈入党问题,决定发展赵博生入党。10月底,经党中央批准,由特支党员罗亚平做入党介绍人,特支组织委员袁汉澄代表组织把上级的批复通知赵博生。特支还为赵博生举行了“入学式”。这样,赵博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赵博生入党,为争取第二十六路军起义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赵博生入党后,对党忠诚,做了许多工作,先后介绍了第八十旅董俊彦、卢子美两位连长入党。赵博生常利用参谋长的公开身份,集合全体官兵,痛诉祖国大好河山都快被日寇侵占的严峻形势,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帮助官兵认清形势,选择正确的道路去抗击日寇。他还积极做争取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高、中级军官的工作。尤其注重争取季振同、黄中岳,因他们所在的旅是第二十六路军中装备最好、军力最强的,又担负着宁都的城防任务,因此赵博生联合董振堂一起做季振同、黄中岳的工作,把第七十四旅争取过来实现全部起义。

特支成功发展了多名地下党员。他们大都分布在总部、师部、电台、执法队等要害部门,使党组织基本上控制了第二十六路军,成为第二十六路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联络各方

1931年11月底,王超奉调回上海向党中央和军委汇报工作,他到达南昌后,不料接头关系被破坏了,误将第二十六路军中党组织领导人名单及两份决议交给了敌人。12月5日,蒋介石从南昌行营拍来“十万火急”电报,“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3名共产党员星夜送行营惩处”。电报是罗亚平收译的。得知这一突发事变后,刘振亚、袁汉澄一同找赵博生商量对付的办法。他们分析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的原因,认为王超没有出卖党组织,否则电令严缉的就不只三个人,自然包括赵博生在内,而且是首要的。基于这个分析,最后商定提前举行起义,并拟订了两个方案:一是以第七十三旅为中心的局部暴动;二是争取第七十四旅也参加的全部暴动。还商定:由赵博生做联合董振堂与争取季振同的工作,以及安排人员拍发“遵令即办”的电报应付南昌行营;袁汉澄去中央苏区联系红军总司令部;刘振亚、王铭五、李青云等在党内做暴动的准备工作。

12月5日晚上,袁汉澄带着总部执法队的证明穿过第二十六路军的岗哨,进入中央苏区,在固村见到彭湃(今宁都)县委书记霍步青,他用“是朱瑞叫我来的”联络暗号,同霍步青接上关系。霍步青备马派人把袁汉澄送往瑞金叶坪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6日早晨,袁汉澄顺利到达瑞金,向朱德总司令汇报了第二十六路军的兵运情况。7日上午,朱德主持召开中革军委会议,参加会议的王稼祥、左权、刘伯坚、李富春、叶剑英等,在听取袁汉澄对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准备起义的情况汇报后,大家对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的种种可能作了周密细致的分析,并作出具体部署和方案。

12月9日,袁汉澄回到宁都,带回了中革军委的七点指示和叶剑英参谋长交给的标有起义军开进苏区的路线和驻地的地图。特支马上召开有赵博生、李青云参加的会议,传达贯彻中革军委的七点指示。

赵博生把暴动后部队改编的意见告诉了季振同。恰在这时,第二十六路军的2万套冬衣、11月份的薪饷和经费已经到了广昌,很快就可运到宁都。为了得到这批棉衣和饷款,季振同提出推迟一天起义的建议。赵博生深感此事关系重大,特支作出决定再次派出袁汉澄去中革军委汇报与请示关于暴动的时间和暴动后部队的番号、编制等问题。

10日,袁汉澄日夜兼程赶到彭湃县驻地固村乡西湖里村,向负责联络、指导第二十六路军起义的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汇报了有关推迟一天起义的原因等情况。他们立即电报中革军委,得到同意把起义的时间推迟一天,决定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3个军,由毛泽东、朱德共同签署委任状,委任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

11日,毛泽东接见袁汉澄时说:“军委会昨天讨论了宁都暴动的方针,很好。”“暴动是一件大事,将给蒋介石一个很大的打击。能争取全部暴动最好。全部暴动的条件是存在的。这全靠我们党做好过细的组织工作,行动要坚决,要注意保密。万一不能全部暴动,局部暴动也是好的。在反革命的心脏捅上一刀也是好的。”

12日,袁汉澄带着中革军委的答复回到宁都。13日晚上,特支决定召开行动会议。为应付突发事变,刘振亚提出他和王铭五不参加此次会议,由袁汉澄组织召集赵博生、李青云、董振堂举行暴动行动会议。据袁汉澄回忆:“会上,我传达了中革军委的指示,研究了团以上军官的动态,通过了14日黄昏举行全部暴动的具体部署:(1)赵博生以请谈话名义逮捕靖卫团总和伪县长,并以执行行营‘进剿’命令为名,在总指挥部召开团以上主官紧急会议,并备酒菜招待,在会上宣布起义。(2)孙步霞负责在总指挥部协助赵博生解决反动军官,并以鸣枪为信号,示意全部开始行动。(3)袁汉澄负责和王振铎、杨履元共同组织特务队,行动一开始就破坏电话线,并在街上检查巡逻,发现什么情况及时向赵、董报告,以应付不意事变。(4)董振堂率特务连扼守总指挥部与七十四旅的中间地带,以取得多方面的联络与配合,准备策应对付意外事变,并负责收拾七十九旅贾团。(5)季振同负责自行挑选人员组织突击队,解决李松崑第二十五师师部。(6)李青云带领其学兵连之一部警戒城的东大街与小东门一带,并做董振堂的机动兵力,学兵连的另一部分,由郭如岳率领控制总指挥部电台。(7)刘振亚率其特务排,控制抵达苏区的交通线。(8)李肃去病房做伤病员的宣传工作。(9)王铭五负责写暴动的标语。同时,还确定由赵博生以私人关系争取八十旅的参谋长边章五,掌握八十旅,由我以师生关系争取第二十七师参谋处长王鸿章,掌握七十九旅。”

发动起义

1931年12月14日,一切人员按照行动会议的布置迅速进入岗位,起义按预定的计划进行。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根据事先部署,首先由特支党员、第七十三旅旅部参谋郭如岳率领第七十三旅学兵连一部分控制李松崑第二十五师师部和第二十六路军代总指挥部电台,由总指挥部上尉执法队员刘向三(党员)带人解决蒋介石的特务电台(监视台),第七十四旅第一团特务排的一个班长带领四个传令兵控制总指挥部电台。

当天下午4时,第七十四旅第一团第三营在营长严图阁的带领下,顺利接替总指挥部特务营开始负责起义总指挥部的警戒任务。黄昏时刻,赵博生在总指挥部耶稣堂里,宴请团以上军官。在楼上就座的是与会军官。在楼下入席的是他们的随从护兵,由参谋处派人招呼。除第二十五师师长兼代总指挥李松崑外,其余应到的军官全部到齐。时至晚8时,赵博生以简明的语言向军官们讲明了当前形势和第二十六路军的处境和唯一出路,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联合红军抗击日寇,赞成或不赞成的都请当场表态。与此同时,第七十四旅第一团柴副官带领团部特务排的人化装成传令兵,在楼下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们。他们有意识地插花就座,两个对付一个,把那些护兵夹在中间。时机一到,特务排人员的枪口都抵在那些护兵的后腰上,干脆利落地把他们的枪下了。随后,第七十四旅第一团第三营第九连战士20多人在焦连长的带领下,迅速向楼上冲去。他们往楼上冲时,第七十四旅旅部传令兵王秉璋手里的冲锋枪突然打出一梭子子弹,并大喊:“红军打来了!”枪声、喊声一响,正在喝酒的军官们立即大乱。第九连战士乘机冲进宴会会场,迅速将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黄中岳和曹金声5人安全转移出来。这时,营长严图阁也带兵冲上二楼宴会会场,将在场的反动旅长王恩布、张金照,团长杨守道、曹明道等捆绑起来。第七十九旅李锦亭、第八十旅王天顺,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腿脚敏捷,迅速从楼上跳下去。当然,他们两个刚跳到院子里,就被那里负责警戒的第七十四旅第三营的人员捉住了。随即,赵博生命令孙步霞对空鸣枪3次,全城各部开始统一行动。

另一路是由第七十四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卢寿椿率领,去苏家祠堂第二十五师师部捉拿代总指挥李松崑。卢寿椿带着队伍跑步赶到祠堂门口后,几个人把门外两个哨兵抱住,其余的人正要往里冲,门里的哨兵突然一扣扳机,前头五人应声倒下,后面的人稍一迟疑,门里的两个哨兵突然把祠堂两扇大门关死了。双方僵持到很晚,在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副官处少将副官长赵安恕的斡旋下,里面的人才把两扇黑漆漆的大门打开,百余人缴械。但李松崑早在双方对峙时,翻越后墙逃跑了。

起义进展非常顺利。除李松崑带走驻扎在城北40里外的石上1个团外,其余各部,包括军直、兩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共1.7万余官兵携2万余支枪,全部参加起义。起义成功后,全城口令立即换成赵博生亲笔写下的“解放”二字。

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在宁都城南门外沙滩上。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来到队列前,赵博生向全体官兵发表简短的讲话,宣布起义成功。接着,他们带头扯下帽上的国民党党徽、撕掉国民党旗帜。当天,起义部队顺利到达距宁都城约60里远的固厚圩宿营,在那里受到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人的迎接。晚上,在固厚通过电台,用明码向全国播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用革命的呼声向全国的工人、农民、白军士兵们表白与声明:“我整个两师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在红色的江西彭湃县城(即旧宁都县城)实行革命的暴动,消灭了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走狗、反革命的军官,扯毁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帜,高举着苏维埃的红旗,加入工农红军,编为中华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了!我们永远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挥,永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国民党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完成中国民族的解放和统一。”

宁都起义的胜利,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是党指导第二十六路军起义的路线、方针、策略正确的结果,党的领导是宁都起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宁都起义的胜利,沉重打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促进国民党反动阵营的分裂,壮大红军力量,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对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 / 程芳池

猜你喜欢

总指挥部特支中革军委
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巡礼(十二)
营口特支领导铁路工人运动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的燎原星火
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我省“千人计划”“特支计划”“三秦学者”评审结果揭晓
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7年工作会议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召开 汪洋强调落实责任强化举措科学防控扎实有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