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儿童歌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2021-01-03王喆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童谣民歌音乐

王喆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不爱唱儿童歌曲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切身教学感受,就怎样让小学生更喜欢儿童歌曲做了探讨和交流。着重从提高兴趣,改进方法,加强艺术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让课堂充满魅力,让教材换发异彩,让学生更喜欢儿童歌曲。

说起儿童歌曲,大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这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曾陪伴几代青少年成长,而如今的小学生经常哼唱的歌曲却与音乐课本里的无关,流行歌曲、网络歌曲随处听到。这一结果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一是课上所教的歌曲过于陈旧,更新节奏慢,已经不能引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二是在传授方式上存在问题。“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認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也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音乐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往往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认为值得学的东西,就会感到有兴趣,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而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受到年代、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因此不能吸引他们。作为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唱童谣》内容原本很好,但《天黑黑》是台湾地区童谣,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学生兴趣不大。于是在课前我发动大家去收集现存的老南京童谣,进行归纳。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地在课下查找童谣资料,并且把通过查找总结的童谣带到课堂中,在游戏中运用。如:《打铁歌》

一摸金,二摸银,三摸四摸打手心。

张打铁,李打铁,拿把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张家学打铁

打铁打到正月正,家家门口挂红灯。

打铁打到二月二,家家门口接女儿。

打铁打到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

打铁打到四月四,一个零钱四个字。

打铁打到五月五,洋糖粽子送丈母。

又如:《月亮月亮梭梭》

月亮月亮梭梭,里头蹲个哥哥,哥哥出来买菜,里面蹲个老太,老太出来梳头,里面有头水牛,水牛出来淹水,里头蹲个小鬼,小鬼出来点灯,里面蹲个先生,先生出来放学,里头蹲个麻雀,麻雀出来飞飞,里头蹲个乌龟,乌龟出来爬爬,里头蹲个娃娃,娃娃出来吃饭,麻雀生个两蛋,不够娃娃当顿饭。

课堂上,孩子们边玩拍手游戏边用南京话来说儿歌,别提多高兴了。我还为一些没有条件找资料的或没有找到合适资料的同学准备了一些童谣,为其在课堂上架设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会说会背很多南京童谣,还从中了解到不少老南京的风土人情,并学会自己创编简单的童谣,提高了创作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

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教法贵在得法,所谓得法不一定在于追求新和奇,而在于能切合学生实际,确有实效的就是好方法。优势教育观提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采,而是注意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愉快的教、生愉快地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例如:三年级上册有一课民歌欣赏《对鸟》,因为方言的问题,以往这类课不太好上,也就是听听录音一带而过,因此造成学生对民歌总是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以教师自己范唱来代替录音,用江苏民歌《茉莉花》导入,取得了异常好的效果。事先,我做了几张PPT,内容包括民歌的定义、分类以及歌词。课堂上,我首先问全班同学:“谁知道民歌指的是什么歌曲吗?”学生各抒己见:“是名人写的歌”,“是著名的歌曲”,“是少数民族的歌”等等五花八门。我一一记在黑板上暂不下结论,又问:“谁知道我们江苏有一首人人皆知的民歌吗?”“茉莉花”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到,“好一朵茉莉花……”我趁势唱了起来,甜美的歌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哼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着让学生听《对鸟》,我边出示歌词边演唱,还让学生猜方言的意思(如“介母”是什么的意思)把学生听不懂方言的难题也给解决了。在唱《叫我唱歌我唱歌》时,我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师唱:“叫我唱歌登登”生唱:“呀嗬嗨”,边唱边模仿干农活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演唱积极性很高,从这种演唱方式上让学生体验到了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三首歌曲分别代表民歌的三种类型,即小调、山歌、号子,最后我又一次把什么是民歌的问题提了出来,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书上的解释用自己的话来说,最终得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流传在民间的歌曲”这一结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民歌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还使他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以启趣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音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及表现价值,教师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课内课外搞一些简单、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表演,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与气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如在课堂上搞一些音乐小品,小组间的歌咏比赛,班级间的联欢会;在课外搞一些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等,也可组织全校性的联欢会、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学习环境。也会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想着上音乐课。

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他们。只有音乐教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对自己的学生充满责任感,并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领会新大纲的精神。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会“学海无崖‘乐’作舟”,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课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郭亨杰. 《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1]王安国.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童谣民歌音乐
快乐童谣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