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2021-01-03孔应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学生

孔应清

[摘    要]人类从事一切社会及个人活动的基础就是健康,健康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学校能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十分重要。而中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过渡的青春发展期,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完善建设学校心理健康队伍、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希望能够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塑造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在面对压力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中小学生经常不知所措,出现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此,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保障,基于此,今后学校要不断地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就十分有必要。

一、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些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有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约有3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应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后,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此,对学习产生厌烦感和失落感,并因此而压抑、自暴自弃。第二,性格与情绪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多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抗挫能力比较低,同时正值青春期,比较逆反,爱激动、易暴躁,在面对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状况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容易出现偏激、孤僻、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问题,甚至因此而转变形成一系列的躯体性疾病。第三,网络成瘾问题。中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瘾成性,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形成暴力倾向、陷入网恋离家出走的现象屡见不鲜。第四,产生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问题。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的心理日趋独立,对于社会交往有更强烈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认识,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多疑、自私、逆反等问题,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性发育成熟是中学阶段学生的重要特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中小学生思想并不成熟,并不能正确地处理恋爱与交友关系,这也很容易诱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建设学校心理健康队伍

首先,严格录用标准,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打造高素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就必须要将录用标准提高。建议今后学校依照全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标准要求,将获得教师专业资格证、至少有五年教学经验、接受过大学高级心理学训练作为录用教师的标准,以此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此外,在教师录用后,还应该加强监管,规范教师工作行为,对不能够胜任的教师坚决剔除,同时要通过完善法规政策,提升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晋升待遇,以此更好地调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学校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其次,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在职培训力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考虑到现在很多教师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还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学校能够加强对校内在职教师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校内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交流,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技巧掌握能力。同时,校内教师自身也应该认识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加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心理教育理论,促使自身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要。

(二)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第一,在德育教学课堂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有很多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内容。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与心理健康知识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有关心理学科的调节机能。这样的教学在落实德育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可实现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双赢,因此,在今后教育管理中,教师可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第二,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教育。德育不仅限于课堂,还可以在课外更加广泛的天地中,因此,在将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初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德育,从而获得对自身内心更加完整的认识。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实践德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社会环保活动、父母感恩活动等,从而在这些活动当中,帮助学生理解关怀和传递,调节学生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理解良好环境对个人生活的重要影响。这些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社会的顺利融入提供保障。

(三)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对教育方法做出创新,要立足于学生特征,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学习提供保障,本文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养成性教育模式与补偿性教育模式。

首先,养成性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是为适应學生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将乐观积极的性格、勤于思考的习惯,独立自主的精神作为培养要点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实施养成教育模式:一是情景教育,即为学生模拟一种特定的社会情景,并让学生结合这种情景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做出合乎常规的社会反应,以此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抗挫折的心理能力,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得到发展提高。二是家校同步教育,教师要认识到养成性的教育不能够只依靠学校,还必须要与家庭密切结合。教师要指导家长掌握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与学校形成密切的配合,通过家校同步教育,以此实现更好的养成教育效果。三是典型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典型,让学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模仿,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其次,补偿性教育模式。若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些学生已经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此时教师就不能单采用养成性教育,还必须要采用积极的补偿性教育策略,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治疗技术的运用,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困扰,实现更好的心理修补。如对于一些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帮助学生消除这种不良的情绪冲突,达到心理平衡,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认知训练、潜能开发训练、社会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等补偿性教育训练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正确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

(四)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开发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但从本次调查研究情况来看,现有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多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考察评价重点,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并不科学。有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了解,但是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心理问题,基于此,为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发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十分必要。

第一,档案袋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学术界公认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记录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并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到档案袋中。然后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分析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确定自身应该如何进步。要实现更好的评价效果,教师在应用档案袋评价法时,还应该预先列出一份清单,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不断完善档案,为评价效果提供保障。

第二,行为观察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很大程度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心理情况。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行为观察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在观察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如教师要确定观察行为要点,留心发现学生隐秘的行为,同时要分析记录学生偏激的心理来源和有意义的行为发生情境。通过不断的观察、记录、补充,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作出全面的记录,依次形成科学的结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雅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6-7.

[2]姜韬,王亭.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119-120.

[3]曾燕平.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1):23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69。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写话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