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1-01-03孔伟萍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课程

孔伟萍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从源头定位语文学习与思政修养的关系,明确了语文课程思政主题,为语文课程思政指明方向,充分挖掘语文的思政元素,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分阶段实施课程思政,围绕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开展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使语文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做到课程与育人相叠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从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分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表达情感的媒介,当年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用于开启民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旧中国的国民性。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很多,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思政元素按类别融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局观,感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中华文化思想。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语句中体会毛泽东年轻时将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为己任的抱负,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崇高境界。从《荷花淀》中学习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于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宏观思想。

第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情世态、思乡亲情和爱情婚姻观。《我的母亲》老舍描写母亲所做的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款待客人、送三姐出嫁、筹款给我交学费……”是每个母亲都在做的“平常事”却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母子深情,由文章联系自己与母亲的相处,体会母爱。从《致橡树》中舒婷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个人思想品格、职业素养观。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不管被贬到哪里都能为当地老百姓服务,把自己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成就了一代美食家、大文豪,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美谈和著名诗篇,阐释面对挫折时豁达的人生态度。将词的豪迈与诗人面對挫折时的豁达精神相结合,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勇于面对,笑对人生;宋代少了个政治家,多了个美食家、文学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习《将进酒》了解李白年轻时收到皇帝的聘书时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仕途遇阻时依然能发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声音,到51岁依然表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乐观精神。乐观自信的性格成就了诗仙李白,也给后人留下大量脍炙人心、激人上进的诗篇。《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采用了大量的数据给读者介绍荔枝,作者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在文中处处可见,这正是现在所追求的工匠精神,不管做学问还是平时工作,我们都应追求这种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数据精确的学术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从语文教材的结构优势上分层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职语文基础版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三大部分,不同模块分层教学不断加强语文的课程思政教育,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就是在挖掘语文的思政元素,就是等同于在开展课程思政,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在阅读与欣赏教学中透过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实现立德树人。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用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更是将意美、音美、形美融为一身,有不少文学人物形象被塑造为忠义美好的化身。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都是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的文章,以感性的人物形象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发人生思考。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品味文中诗化的语言,作者对独立的、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她积极而坚定、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喧嚣的物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崇高的理想追求。透过《世间最美的坟墓》了解世间不同形式的美,引导学生追求人格美。读《项链》思考人物命运背后的性格及心理特征,通过讨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品味诚实守信、勤劳、担当等人性中的光辉品质。每篇文章都能揭示一个甚至多个道理,将抽象的、生硬的大道理通过现实生活案例、生动的故事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就能将思政教育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效果。

第二,在表达与交流环节渗透热爱美好生活、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个单元的表达与交流都分为口语交际与写作两部分,在教学中结合单元内容和社会热点新闻开展“中职生适不适合谈恋爱、企业用人德为先还是才为先、写封信给2035的我、工匠精神等辩论、演讲大赛。创造宽松的表达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优秀师兄师姐的讨论拓阔视野,在辩论中探索真理,黎汝清说“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在思想碰撞中寻找方向、茁壮成长。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之所以有恶的表现是因为成长过程中对事物、事件的错误理解而引起的消极心理防御。教育就是要拨开遮挡人的本性的云雾,激发人性中潜藏的善的本能。

第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例如开展“走进生活,关注环保广告词大赛”“战疫有我,爱在行动”“中华优秀文化手抄报”“经典诗词朗诵表演”等活动。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开展活动前都先对全体学生做大量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思想、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活动过程中分小组准备,组员由组长负责,组长向老师汇报准备情况,教师对各组出现的问题给予分别指导,课代表收集活动中出现的有共同性、代表性的问题,教师针对大家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指引,确保活动中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引领,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好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结互助、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从教学时间安排中分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包罗万象,语文的外延无限广大,生活即语文;因此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合理利用在课内外时间分阶段渗透思政教育。

第一,课前预习中融入课程思政。每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都不仅仅是课堂40分钟的展示,包含着大量的课前资料的搜索。教师要善于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动手寻找资料,在收集资料中升华思想情操。例如让学生课前查找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等,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怎么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革命者在敌人面前坚持理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革命信念,在无形中进行思政教育。

第二,善于用好课堂40分钟,做好课程思政。在课堂中以生动活泼的思政案例导入、以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以单元内容为专题嵌入等教学方式将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無形的道理化为有形,点滴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例如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时以最近生活中发生的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引入,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总结时再结合毛乌素沙漠50年来的变化,感谢一代代治沙人付出的努力,感叹祖国治理环境的决心,油然而生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第三,合理利用课后时间,结合优秀视频资料将思政教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成为学生行为的指导思想。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丰富课余、发展课外,形成以全过程育人为主线,以全面育人为宗旨的立德树人方针。例如学完《我的母亲》后布置学生观看《我的父亲母亲》《婚纱》等感人肺腑的电影,与电影中的主角产生共鸣,升华对母爱的理解。用实际行动落实感恩:给自己的父母发感激、祝福的短信,分享父母收到短信后的反应,将感恩由理论过渡到实践。

一百年前的共产党先锋用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启迪民众的思想自觉性,改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但仍有国家对我们进行科技封锁、打贸易战、信息战、舆论战,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布满荆棘,需要年轻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形成热爱祖国、服务民众、坚定信念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在此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课程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