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

2021-01-03王洁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教机制院校

王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开启,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必要路径。国家基于职业教育育人目标与特征提出产教融合的战略,其含义一般是指职业学校在自身专业布局的基础上,积极举办专业产业,紧密将产业和教学结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让学校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身的办学主体,构建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产教融合建设原则、目标、方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日益赋予产教融合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文献综述

1.软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方法论(SSM,Soft Systems Methodology)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学者切克兰德在硬系统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是为解决非系统问题而运用系统思考方式的定性研究技术,能够被用来解决囊括大量人为的、社会的以及政治因素的矛盾。SSM将人类的社会组织当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人类社会的真实活动中应用系统思考。软系统方法论的运用通常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调查非结构化问题。通常运用“丰富图”(Rich Pictures)来表述问题,丰富图需要充分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完备的丰富图不仅要能够体现问题的边界与结构,也要体现信息流及沟通渠道。第二步,对相关系统进行根定义(Root Definition)。也就是我们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视角思考这个问题,根定义通常用字母缩写为CATWOE,具体包含的内容如下:一是顾客,是指在系统中收获利益或者蒙受损失的人;二是执行者(Actor),为已有系统确认流入和流出信息;三是转变过程,将执行者对信息流入和流出的活动过程展现出来;四是世界观,要求转变流程要从整体上具有综合意义;五是所有者,指能够选择系统开启和关闭的人;六是环境限制。系统主体被要求识别外部要素,比如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限制。第三步,评估设计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第四步,执行设计的系统方法,处理矛盾,必要时需要组织运用组织化、结构化的手段,解決复杂的组织难题。

2.产教融合相关的研究

学界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产教融合的内涵、目标、内容、模式等方面。就产教融合的内涵来看,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宏观层面的产业与教育的互动融合,主要研究教育与产业互促共进的发展问题,尤其关注学校学科构建与产业的契合度;第二层是微观层面的生产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对接融合。聚焦于学校与企业如何共同培养人才,特别关注教育教学模式与生产活动的匹配度。已有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关注四个目标: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适应度,深入推进实践能力培养,深化学校与企业协作,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在产教融合的内容和要求方面,学术界大都认同“五个连接”的观点。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连接,教学方式与生产环节连接,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连接,学业认证与职业资格认证连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连接。就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合作层次较低、资源不均衡、学生认识不足、服务能力较弱、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存问题分析

不可否认,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有力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合作层次较低。尽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主体态度已经由一头热变为两头热,但在专业发展、师资培养、平台开发等方面缺乏自身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而企业顾虑学生经验不足、回报企业能力有限、工学矛盾突出等原因,往往采取低投入、低水平合作,学校和企业同时采取顶岗实习及订单培养等比较简单的、最浅层次的合作形式,在共建二级学院、共建双师团队上有所进展,但不够普遍,而在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合作模式方面相对较少。

二是高职院校间发展资源不均衡。由于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已有物质基础、地理条件以及各地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行业企业对其投入情况的差异等发展资源的不均衡,高职院校间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不一。

三是学生认识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存在就业不稳定、对职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一方面,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赋予其的“学生”与“员工”双主体身份缺乏认同感,在合作教学过程中配合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受限于个人能力,对于教学模式改革的适应能力相对欠缺,疲于应对合作教学育人模式。双重因素交替作用,以致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育人根本使命难以落到实处,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差距大。

四是服务能力较弱。《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选出“服务贡献50强”。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有所提高,但对照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全面提升的需求,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有学者调查发现,不仅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并且不同地区间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能力的差异较大,其中西部明显较弱。

五是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是由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需要建立跨主体质量保障体系,围绕质量保障体系确立机构保障、课程和教学、就业评估、教师发展、基地建设等多级标准体系,构建跨主体的成效评估体系,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当前国内鲜有高职院校建立评价体系,更不存在相对完善的、能为广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参考的评价体系。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办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然而,产教融合如何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关键命题。文章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多重问题,采用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思想,构建“三层次五要素”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系统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广州N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作为该模型的案例研究,静态理论与动态实践相结合研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完整过程,提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型。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思想,开展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理论建构。从“理念-制度-主体-活动-物理”五大要素出发,构建“三层次五要素”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系统模式的分析框架。其中,理念要素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起到引领全局的作用,引导合作双方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体系,约束和激励产教融合创新的运行;制度是产教融合创新的保障,规范着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制度创新是改变人类行为的关键;产教融合要以人为主体,各方合作主体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作保障机制,各类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价值创造活动;资源是创新的基础,一定的资源是人类及其组织生存、发展和合作的基本条件,物理要素作为产教融合创新的主要资源基础,为上述要素系统的组合和运转提供物质保障和资源支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三层次五要素”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系统模式的理论模型,以广州N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展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型。广州N职业学院提出了“跨界”发展的理念,在基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的理论建构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基于跨界发展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之路。在理念要素层面,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愿景;制度要素层面包括人事、薪酬、教学、科研等制度;主体要素主要包括以学生、教师、高校、企业与政府;活动要素层面包括形成机制、组織机制、行为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其中形成机制包括动力机制、选择机制与退出机制,组织机制包括沟通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与学习成长机制,行为机制包括资源整合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评价机制包括协同度评价、创新绩效评价与合作绩效的评价;物理要素层面包括经费、专业、场地及平台,其中经费包括企业投入、专项支持、财政优惠、组合投融资以及产业投资等,专业包括师资建设、课程体系与实训条件,场地包括实训基地、实验室与教室,平台包括信息服务、共建育人、技术中心及创新中心。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型如图2所示。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采用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思想,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系统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广州N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作为案例具体阐述该理论模型,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结合,静态理论与动态实践结合,提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型,能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提供一定借鉴,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及评价水平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Peter Checkland.Systems Thinking,Systems Practice.John Wiley & Sons Ltd,1981:115-121,113,110-111,278.

[2]陈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陈维霞.应用型大学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42-47.

[4]王祝华.产教融合从内涵深化到载体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1-64.

[5]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

[6]赵永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01):64-70.

[7]熊晨超,齐思廉.基于创新驱动战略的高职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2):12-18.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界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A880043)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产教机制院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