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别间成瘾物质使用差异及其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

2021-01-03段春梅孟怡然孙荣基张从斌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片类大麻毒品

段春梅,孟怡然,孙荣基,张从斌

(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8)

由于女性生理上的复杂性、相对隐匿、较难接触等特点,既往大多数关于物质滥用的研究都没有纳入女性人群,因此其研究结果和结论必然存在局限性。女性物质滥用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重视,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多[1]。由于文化、政策以及毒品的可及性等差异,毒品在各个国家不同性别间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从世界各国总体情况看,毒品在男性中的流行率普遍高于女性[2]。但具体到毒品使用种类来说,非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静剂的流行率则在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分仲伯,甚至在有些国家女性使用的比例还要略高一些[3]。研究性别差异一般包括两个视角,一个是“sex”的差异,另一个是“gender”的差异。“sex”差异主要指的是男女生物学方面的差异;而“gender”主要指文化、 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4]。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近年来有关物质滥用问题在不同性别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不同成瘾物质间性别差异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

1 不同性别对成瘾物质的使用差异

1.1 大麻

动物研究表明[5],雌性大鼠对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THC)的奖励、镇痛作用更敏感。在临床研究中[6],男性大麻使用障碍的严重程度高于女性,且男性在吸食大麻后会比女性表现出更强烈的兴奋感,但女性在首次使用大麻后往往会更快地发展为使用障碍,并且空间记忆的损害更明显,较容易出现大脑结构异常。尽管尚无研究发现女性激素水平与大麻使用之间存在明确关系,但一项临床研究发现[7],处在黄体期的女性吸食大麻后,血浆中的促黄体激素水平降低了30%,而使用安慰剂组则无此变化,提示吸食大麻可能会减弱黄体期内促黄体激素的分泌,对女性的生殖功能存在潜在危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另外,在大麻使用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的共病研究中发现[8],男性患者多合并反社会人格障碍,而女性则更容易罹患惊恐发作和焦虑障碍。

1.2 兴奋剂

以甲基苯丙胺为主的兴奋剂是目前滥用最严重的毒品,即使在孕妇中的滥用情况也在日益增加。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早开始使用甲基苯丙胺,且通常比男性使用者更容易发展为依赖。同时,女性的戒断症状也更明显,尤其在戒断早期过度睡眠问题比男性明显[9]。就使用动机而言,很大一部分女性使用甲基苯丙胺的原因是相信使用后会有提高精力、抗疲劳、减肥等功效。研究表明[10],在女性甲基苯丙胺滥用人群中,共患抑郁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使用甲基苯丙胺更多是基于自我治疗。女性可能更容易受到兴奋剂的强化(奖励)作用,而雌激素可能是导致这种敏感性增加的因素之一。激素水平对苯丙胺类物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研究认为药物效果与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与孕激素呈负相关[11]。有关激素与可卡因滥用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有研究认为同时服用黄体酮的女性对可卡因的主观体验会有所降低[12]。此外,可卡因对女性心脏和血管的影响也较男性更敏感,而男性可卡因吸食者比女性吸食者更容易出现大脑额叶区域的血流异常。以上研究表明,某种与性别有关的机制可能会保护女性免受可卡因对大脑的有害影响。

1.3 阿片类物质

阿片类物质主要包括海洛因、鸦片等毒品及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处方类阿片药。研究表明[13],相较于男性,女性使用海洛因较少,但可在更短时间内成瘾。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注射海洛因过量死亡[14],其原因可能是注射海洛因的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同时使用其他处方药,从而增加了过量中毒的危险。此外,女性对疼痛比男性敏感,且更容易罹患慢性疼痛[15],这可能是育龄女性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原因。即使在疼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女性更有可能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服用处方阿片类药物来缓解疼痛。同时,女性也更有可能滥用处方类阿片药物来治疗焦虑或紧张等疼痛以外的问题。而滥用处方阿片类药物的一个可能后果是过量致死。调查显示[16],经阿片类药物过量致死的男性人数虽然多于女性,但从1999 年到2016 年间,处方阿片类药物过量致死的女性比男性增长更快,且45—54 岁的女性比其他年龄段的女性更有可能死于处方阿片类药物过量。

1.4 抗焦虑药及镇静催眠药

临床上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包括以地西泮等为代表的苯二氮 类药物及以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为代表的“Z 类药物(Z-drugs)”。苯二氮 类药物在临床上也常用于抗焦虑治疗,但滥用风险较高。而“Z 类药物”一度被认为具有较低的滥用风险及较好的耐受性,是苯二氮 类药物的安全替代物,但近20 余年来不乏有此类药物不当使用、滥用和依赖的案例报道和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发现[17],女性更有可能因误用或滥用抗抑郁药及镇静催眠药而寻求治疗,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患焦虑、睡眠障碍的风险比男性高,因此获得这些药物的机会也更多,从而增加了滥用此类药物的风险,并导致药物使用紊乱或过量。

1.5 酒精

一般来说,男性的酒精使用率更高,酗酒的可能性也更大。但有研究发现[18],12—20 岁人群中,女孩酗酒和豪饮的比例则略高于男性。即使女性饮酒较少或饮酒时间较短,但饮酒的生物学后果比男性更严重,考虑原因为女性身体总水分百分比比男性低,且乙醇脱氢酶活性水平也低,代谢率较慢,从而导致对酒精的代谢缓慢,在饮用等量的酒精后,女性血液中的乙醇浓度更高,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的情况[19]。在酒精使用障碍的人群中[20],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50%~100%,死亡原因包括自杀、酒精相关事故、心脏病、中风和肝病等。此外,女性饮酒后使暴力和性侵犯受害者的风险也增加[21]。

1.6 尼古丁

男性和女性在吸烟行为上也有所不同。女性每天吸烟较少,倾向于使用尼古丁含量较低的香烟,且不像男性那样深吸,女性吸烟的原因往往是为了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但女性在戒断尼古丁期间会比男性经历更多的压力和焦虑,因此戒断困难且复吸的可能性更大[19]。此外,女性死于与吸烟有关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以肺癌为例,研究认为[22],在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中,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血栓、心脏病、中风等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2 不同性别物质滥用者的社会心理特征差异

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状态、早期生活经历等也会对其物质滥用产生影响。以兴奋剂为例,不同性别间使用毒品的动机存在差异,女性更看重兴奋剂的提高精力、缓解情绪、减肥等作用,且更多的是因男朋友或配偶的影响而吸毒[23];而男性则更多是受朋友的影响,这是女性吸毒者较男性吸毒者所具有的又一特性。异性伴侣往往也是女性使用毒品的提供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是在男性伴侣自我注射之后再被注射的,也就是说女性注射使用的是“二次针头”。与男性相比,女性感染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的风险会因此而增加。

近年来,女性物质滥用者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问题受到临床重点关注。据报道[24],物质使用障碍的妇女中PTSD 的发生率为30%~59%。童年经历情感、身体和性虐待、身体忽视是女性罹患PTSD 的常见原因。童年逆境经历会使人产生负罪感、羞耻或自我贬低等负面情绪,经历过童年创伤的男孩往往会将自己的行为外化为攻击性和冲动性行为,并将其吸毒行为作为一种反抗社会的手段。而经历过童年逆境的女孩更有可能将其内化为焦虑、抑郁和社交退缩,而且也更有可能使用药物或毒品进行自我治疗。有研究显示[25],女性吸毒者在应对压力方面较男性更倾向于采取不良的防御机制,女性更容易把各种创伤和(或)压力源作为其开始触碰毒品或继续吸毒的理由。有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的退伍军人中非致死性自伤(non-fatal intentional self-harm, ISH)与物质滥用以及PTSD 之间的关系[26],结果发现在女性退伍军人中共患物质使用障碍及PTSD 是其发生ISH 的预测因素,而在男性退伍军人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在一项分析青少年物质滥用相关预测因素的研究中也提示[27],女性儿童时期的创伤史与之后的物质滥用相关,而在男性中未发现关联。

3 总结

研究性别差异的目的是对不同性别物质使用障碍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通过梳理各项研究结果发现,男性虽然比女性更有可能滥用各类非法物质,但女性比男性在物质成瘾方面有更明显的脆弱性,女性首次吸毒的时间一般晚于男性,可一旦开始使用,其对酒精、大麻、可卡因和阿片消费的增长速度往往快于男性,且女性更易发生过量中毒或其他一些不良后果。女性从开始吸毒到寻求治疗的周期往往比男性短,但其寻求治疗的直接原因往往不是毒品使用问题,而是因为相关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或者一些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女性往往比男性有更强的治疗意愿,但在寻求治疗方面会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障碍,且女性容易被压力性事件或毒品相关的线索诱发复吸,预后更加不确定。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那些能够提供社会服务和顾及性别差异的戒毒治疗服务可有助于女性更积极地参与和坚持治疗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性别因素,包括女性生理的复杂性以及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早期创伤经历、共患疾病等问题,确保各种治疗干预措施对女性物质使用障碍人群发挥更精准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阿片类大麻毒品
销毁毒品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2021年欧洲《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临床实践建议》解读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大麻二酚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火烧毒品
科技在线
大麻是个啥?
大麻促进骨折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