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2021-01-03周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道腹腔

周强

胆结石为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主要指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因其结石病灶生理解剖学特异性,临床学者针对胆结石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以提高结石清除率,规避胆结石复发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多样化改变,胆结石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临床病理表现以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因病灶特异性,部分患者于结石发病后伴有出血等风险,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需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既往临床医学发展限制,针对胆结石疾病多采用开腹治疗措施,其手术创伤较大,手术耗时久,腹腔暴露程度大,术中及术后继发感染几率较高,一定程度限制外科手术开展有效性。内镜技术为微创外科手术,随着近年内镜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成熟,为胆结石微创手术开展首选方案,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开展精细化,广泛适用于手术耐受度较低的中老年患者。本文为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特选取80 例胆结石患者开展此项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80 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参照组,各40 例。内镜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75 岁,平均年龄(46.83±9.85)岁;结石直径0.8~3.5 cm,平均结石直径(2.08±0.78)cm;病程0.3~7 年,平均病程(3.11±1.75)年。参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5~72 岁,平均年龄(47.02±9.00)岁;结石直径1.0~3.6 cm,平均结石直径(2.11±0.85)cm;病程0.2~6 年,平均病程(3.09±1.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80 例患者均符合《胆道结石诊治指南》[2]中对胆结石的评估标准,经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道水成像(MRCP)探查确诊;②研究开展征求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授权病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排除标准:①合并危重胆管炎、恶性病变、胆道出血及其他器质性病变;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均由相同外科手术小组完成操作;于术前辅助患者进行手术准备,术后6 h禁食,进行肠道准备;借助腹部超声等明确结石位置,制定手术开展入路;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气腹,稳定气腹压力在12~14 mm Hg(1mm Hg=0.133 kPa)。

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指导患者手术体位,呈平卧位,充分暴露腹腔,术前明显患者病灶部位,以右腹胆区为切入口,对胆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及铺巾,做长约10~15cm 切口,逐层分开皮肤组织,充分暴露胆道,探查及清除结石,借助电凝刀止血,结石清除后肉眼探查无结石遗漏,借助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术后给予患者止痛、止血药物,联合使用抗生素,开展有效的饮食管理及切口护理对策。内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指导患者呈平卧位,对腹部皮肤进行消毒,待获得麻醉平面后,于患者脐部旁1 cm 处做小切口,辅助导丝置入腹腔镜,再分别于患者左右肋缘下1 cm、剑突下2 cm 处做观察孔,辅助置入内镜,建立腹腔下视野,探查结石情况,清除结石,借助内镜反馈信息,探查胆道内结石残留情况,待无残留后借助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术后给予患者止痛、止血药物,联合使用抗生素,开展有效的饮食管理及切口护理对策;于患者术后依据其引流管内性状评估引流管拔除指征。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出血量(依据吸引器直接吸引血液进行输血量预估)、麻醉起效-缝合用时、初始排气用时、术后-出院用时。②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病灶感染、胆道出血、胆漏、切口疝。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内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麻醉起效-缝合用时、初始排气用时、术后-出院用时分别为(45.02±6.33)ml、(92.53±5.25)min、(9.85±1.26)h、(8.52±0.95)d;参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麻醉起效-缝合用时、初始排气用时、术后-出院用时分别为(91.82±7.48)ml、(120.83±6.18)min、(14.02±2.02)h、(13.26±1.24)d;内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参照组,麻醉起效-缝合用时、初始排气用时、术后-出院用时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6、22.073、11.078、191.191,P<0.05)。

2.2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内镜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发生1 例病灶感染,1 例胆漏;参照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其中发生4 例病灶感染,1 例胆道出血,3 例胆漏,2 例切口疝;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内镜技术不断完善,内镜技术的推广为临床微创手术提供技术支持,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临床腹腔疾病首选治疗方案;且随着内镜手术的推广实施,疾病治疗适应证扩大,广泛适用于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胰腺炎、胆结石、胆梗阻等疾病治疗中,因其手术创伤较小,于手术耐受度较低的老年人与婴幼儿同样适用[3]。

胆结石为胆道系统常见疾病,其临床诱发因素较多,疾病发病后伴有明显的腹部疼痛,受结石因素的影响,病灶部位受结石压迫,极易导致出血感染情况,继发肠穿孔几率较高,需及时予以结石清扫[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为胆道疾病治疗首选方案,对比开腹手术临床优势显著。内镜技术可极大程度缩小切口长度,减少手术创伤,通过3 个内镜观察孔建立腹腔下视野,借助内镜反馈信息实施结石清扫,可显著规避传统开腹手术对施术者操作技能的依赖,规避传统术野的限制,借助内镜反馈技术,有效探查局部病灶结石情况,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细小结石遗漏情况,最大程度规避胆结石复发;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开展精细化更高,于手术操作期间最大程度规避腹腔暴露情况,手术操作对周围肠道组织的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内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参照组,麻醉起效-缝合用时、初始排气用时、术后-出院用时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其围手术期指标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符合预后转归需求。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道腹腔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SpyGlass直视系统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治中的初步探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2例腹腔妊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