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山话中的贬斥性话语标记“不/敢是说哩”

2021-01-03常海星

关键词:浮山省略主观

常海星

(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浮山县地处山西省南部,属临汾地区,古称尧都,浮山话属中原官话汾河片,是笔者的母语。本文拟对浮山话中的两个贬斥性话语标记“不是说哩”、“敢是说啦”进行考察。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话语标记都来源于言语类动词结构,董秀芳对“X说”的词汇化进行了研究,[1]也有很多学者从语用标记的角度对言语类话语标记进行研究。尹海良将自然会话中的“不是我说”定义为“虚化程度较低表示极性贬斥功能的语用标记”,[2]浮山话中这样的贬斥性话语标记有否定式的“不是说”和反问式的“敢是说”两种。这两种话语标记的共时系统和虚化过程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

一、浮山话中“不是说哩”与“敢是说啦”的句法形式、语义特征

1.“不是说哩,S”

浮山话中表示贬斥的“不是说哩,S”中的“说”来源于“批评”义的“说”,这是话语结构表贬斥的意义来源。话语标记“不是说哩”还有“不是我说你哩”、“不是说你哩”等变式,无论是完整式,还是省略式,话语标记总体上都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批评行为“说”的否定态度,后边的评价成分S是对批评内容的肯定,形成“否定行为+肯定内容”的矛盾形式。

(1)“俩娃正处着哩,我觉乎着(觉得)挺好的。”

“不是说哩,他俩人根本就不合适!”

(2)“就你将才(刚才)对老人兀(那)态度,不是(我)说哩,你也太没教养啦!”

(3)“听说的你想考过他哩,不是说哩,你咋学也考不过他!”

这种前后矛盾的“不是说哩,S”主要表达的是在说话者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持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批评或驳斥。郑娟曼[3]认为,人的情感态度与主观期望值密切相关,高于期望值即为褒扬,低于期望值则为贬抑,浮山话中“不是说哩”经常处于事件背景与主观评价之间(即使背景成分不出现,也能从语境中得知),说话者对背景事件的看法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因此对其进行贬抑性评价,且这种评价用含有程度成分的感叹句,说明其贬斥情绪比较强烈。这种贬斥缘于某一事件或某一行为,大多为临时的,说话者也是就事论事。

2.“敢是说啦,S”

田晓蓉[4]对临渭方言中的“敢”进行了描述,其中一种用法就是“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词,表示某种语气”,可以表疑问、表推测,同属中原官话的浮山话中的“敢”也有这种用法,“敢”和“是”经常组合成“敢是”,用在问句中,表反诘。话语标记“敢是说啦”便是由这种“敢是”结构语法化来的,语气词“啦”是“哩”和“吗”的合音。

这类句子与“不是说哩,S”一样,也有完整式和省略式,同时也是用“否定+肯定”的语义结构,话语标记“敢是说啦”为反问结构,表示对批评行为的否定;评价成分S为对批评内容的肯定。

(4)“都说了多少遍了,还自管(一直不停)地说哩。”

“敢是(我要)说啦,你老(总)是不好好听话,不说你能行么?”

(5)“不就是辞职不干歇俩天么,有啥说头子呢?”

“敢是说啦,你哪一样儿都干不了几天就不干啦,不说能行么?”

(6)“行啦,下一回考好不就行啦,别说啦!”

“敢是说啦,你一回比一回考得差,能不说你么?”

“敢是说啦”多用在辩解性对话语境中,针对他人的不满而为自己的批评行为进行辩解,与“不是说哩,S”不同的是:“不是说哩,S”中S大多是直接进行批评的感叹句,批评“对人不对事”;而“敢是说啦,S”中S往往是描写句,通过描述主体行为的错误之处及其造成的影响来对听者或第三者进行批评,也为自己的批评行为提供依据。前者表达的是比较纯粹的批评、责怪,后者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批评行为寻找理由、进行辩解,为了表明自己的批评行为的合理性,还会在批评完后用另一个反问句再次重申批评的必要性。这种批评缘于被批评者长期一贯的表现,这更证明了批评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浮山话中的两种贬斥性话语标记在形式上都有完整式和省略式;在语义结构上,都与后边的语句形成“否定批评行为+肯定批评内容”的结构;在S的句类上,“不是说哩”后的S多为带有程度成分的感叹句,而“敢是说哩”后的S则多为描写句;S表达的感情基调都为不满,但前者重在斥责他人,后者重在为自己辩解;虽都是贬斥性评价,但前者倾向于就事论事地发表评论,而后者则倾向于对长期一贯的不良表现进行批评。

二、“不是说哩”与“敢是说啦”的语用功能

1.“不/敢是说哩”的话语组织功能

许家金[5]指出:“所谓话语标记,主要指出现在现场即席话语中,用以标记话题连贯,传递话语互动信息的语言及非语言手段”,话语标记最重要的功能便是连接与传递功能。浮山话中的两种贬斥性话语标记都可以出现在对话语体中,对话的组织一般包括背景性内容和评论性内容两部分。对话中的背景性内容可以通过他人的说话内容提供,如(1)、(4)、(5)、(6)例,也可以通过说话人自己的引述提供,如(2)、(3)例,“敢是说啦”倾向于用他人的说话内容来提供背景,且这种背景比较一致,即他人对说话人的批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说话人为自己的批评行为进行辩解,话语标记“敢是说啦”处于背景性话语和辩解性评论话语之间;“不是说哩”则是两种背景提供方式都可以使用,在通过说话人自己的引述来提供背景的话语中,话语标记“不是说哩”的连接性功能更为明显。

“不是说哩,S”是单方面对某人进行贬斥性评价,说话者的交际目的是完成自己的评价行为,而不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互动性交流,其评价的背景和依据往往在当前话语之外,说话者需要通过引述建立评论背景,“激活共有知识”,“不是说哩”既是对背景性话题的总结,也是发表新评论的开端。姜望琪[6]认为,信息处理就是发话者将重要的新信息通过语序标注出来,而现代汉语又具有重要信息后置的倾向,“不是说哩,S”句中重要信息是表贬斥性评论的S,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说,“不是说哩”有标注重要信息,凸显评论内容的作用。

“敢是说哩,S”处于“甲提出批评——乙不满和厌烦——甲做出回应及辩解”的对话语流中,对话双方互动频繁,说话者用“敢是说哩,S”的主要目的是回应他人对自己批评的不满,为自己的批评行为进行辩解。因此,“敢是说哩”总是处于回应性话轮的开头,开启回应性话轮,因为是对乙方的不满态度的回应,所以,话语内容重在提出证据,论证自己的批评行为的必要性,因此,描述乙方行为或事件的语句便成为重要信息,“敢是说哩”既表明了自己主观上不想说的意愿,又对后边的重要信息进行了标注。

浮山话中贬斥性话语标记是一种话语组织性标记,其在话语组织中的功能主要是承上启下,连接背景知识与主观评论,同时有提醒听者注意、凸显评论内容的交际功能。

2.“不/敢是说哩”的礼貌功能

否定性话语标记“不/敢是说”中的“说”源自批评义,否定批评行为的话语标记成分,与后边的肯定性评价成分形成矛盾,之所以采用这种前后矛盾的形式,是由礼貌原则决定的。Brown & Levinson对威胁面子行为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威胁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通过间接性话语,让对方意识到说话人威胁面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7]这种策略是间接性礼貌策略,浮山话中的“不/敢是说哩,S”中S主要是对人进行批评,或者是当面贬斥听者,或者是当着听者的面贬斥第三者,都是威胁面子的不礼貌行为,标记成分“不/敢是说哩”就是作为一种间接性策略,通过否定说话者自己的行为,来维护被批评者的面子,同时表明说话人不得已的态度。

“不是说哩,S”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对他人进行贬斥,说话人对被批评者的品行、能力等持鄙夷态度,因此维护面子的“不是说哩”除了礼貌功能外,更多的是通过否定批评行为与后边的强调性批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更加凸显批评性内容的真实性和被批评者低劣的程度,这一点可以通过S句中表程度的成分来印证。

“敢是说啦,S”的目的是为自己的批评行为进行辩解,贬低他人的品行及行事的不当是为了给自己的批评行为提供依据。“敢是说啦”采用反问形式来否定批评行为,除了礼貌功能外,更是为了提醒被批评者关注自己后边的辩解,通过描述被批评者的行为事件,申明自己批评行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这可以通过S后半段的反问句来印证。

贬斥性话语“不/敢是说哩,S”的交际功能决定了对话双方的权势关系,根据李茹、刘雪芹[8]的论述,“权势”主要指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权势等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方言环境中主要体现为交际双方的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前者主要的辈分的差距,后者主要是对事件决定权和评判权的差距。“不是说哩”更多地用在非亲属关系的对话中,说话人对事件具有较大的决定权和评判权,被批评者在某件事中的表现远远低于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这使得说话人对其进行了比较严厉的贬斥性批评。“敢是说啦”则倾向于用在亲属关系的对话中,被批评者作为晚辈,长期地表现出某种不符合长辈要求的特质,从而引起长辈对晚辈的批评,“敢是说啦”强调批评者长辈的身份,以证明其批评行为的合理性,这符合其[+辩解]的语义特征。

三、“不/敢是说哩”话语标记的来源与演变

目前学界对话语标记有一些共识,认为话语标记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特征:语音上可识别,句法上可独立,语义上非真值,功能上可连接。浮山话中的“不/敢是说哩”都处于对话语境中,用在贬斥性话语的句首,与后边的贬斥性评论句之间有语音停顿,这种停顿通常用语气词标记,构成“不/敢是说哩,S”;这种话语标记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句子的意思;“不/敢是说哩”都具有连接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说话人为自己免责的功能。从这些方面来看,浮山话中的“不/敢是说哩”结构已经具备了话语标记的特征,浮山话的共时系统中“不是说”有三种不同的表现,代表了“不/敢是说”从分句到话语标记演变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体现在句法上的小句整合、信息上的背景化、功能上的主观化。

1.否定命题的“不/敢是S1”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敢是……是……”的并列复句,前一分句S1是言语动词“说”构成的间接引语句,“动词“说”与间接引语之间用“的”作标记,“的”与古汉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相似。“不/敢是S1”中有主语(说话人)、宾语(评价性结论)、动词“说”(评价行为),“不/敢是”可以对说话人和评价行为形成焦点否定,也可以对整个S1表述的评价事件形成命题否定,后一分句S2的内容,根据S1中“不/敢是”的否定情况而有所不同。如:

(10)不是我说的你考不上好大学,是你学得不好,确实考不上。(命题否定)

是你老师说的。(焦点否定)

是我看的、想的。(焦点否定)

(11)敢是我说的你没教养呀,是你自己成天骂骂咧咧的,哪像有教养的呢(命题否定)

是你婆(婆婆)说出来的。(焦点否定)

是我看着你没教养。(焦点否定)

焦点否定形成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对立是说话人的对立或行为方式的对立,命题否定形成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对立是评价事件的对立,二者的辖域不同,发生语用化的是命题否定。

一般情况下“不/敢是……是……”的并列复句的两个分句表达的都是客观的事件,前一分句否定某一事件,后一分句肯定与此相反的事件,两个分句分别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评价,如“不是老师教得不好,是你学得不好”。但在这一复句中,S1和S2都是对同一对象的负面评价,S1是说话人的言语评价,S2是对被批评者现实情况的描述,前一分句用“不/敢是”对说话者的言语评价进行了否定,后一分句用“是”对被批评者的现实情况进行肯定和强调。在评价内容相同的前提下,两个分句的对立集中在批评者的说与被批评者的做,形成“不是我说……是你做……”这样的对立复句。两个分句都传达重要信息,形成命题与命题的对立,逻辑关系紧密。

“不/敢是说S1”分句无论从谓语动词还是从句子结构上都隐含了虚化及主观化的条件。从结构上,“不/敢是说S1”是“言说类动词+小句宾语”,方梅[9]指出,主句谓语动词虚化的条件是控制度与句法环境。而认知类和言说类动词对其后的小句宾语的控制度低,浮山话中表评价的“说”在方文的控制度线上处于弱控制区域,更容易发生虚化;其次“评价类动词+小句宾语”中小句本身表达的就是评价内容,具有很强的主观认知性,这是动词虚化及结构语用化的一个句法条件。

2.否定言语行为的“不/敢是VP”

这一阶段的“不/敢是……,(是)……”句中,S1中表批评内容的宾语从句省略,S1句末添加语气词,后一分句中关联词“是”可以省略或替换。

(12)不是我说你哩,是你做的这事就该说。

(13)不是我说你哩,你也太抠啦!

(14)敢是我说你啦?是你一天天地老不省事。

(15)敢是我说你啦?你说你惹了多少人呢!

S1中宾语从句的省略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决定的。首先,表评价内容的宾语从句与话语焦点S2所表达的内容相近,二者重复,非焦点的宾语从句承后省略;其次,S1否定的焦点是评价行为,而不是评价内容,因此表评价内容的宾语从句可以省略。省略后,“不/敢是”后的成分由结构完整的命题句变为表示言者评价行为的结构,“不/敢是”否定命题的作用减弱,与其相对应的肯定命题的“是”也可有可无。另外S2所表达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原来对被评价者客观行为或表现的陈述扩展为陈述事实与主观贬斥并存。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的“不/敢是”、“是”作为逻辑关联词的功能已经减弱,句子的表达重心在后边的评价性成分,前边的成分更多的作为话语交际成分,具有言语行为功能,用来在对话中起到取得话轮的作用,这一作用延续到了第三阶段,连接背景事件和主观评价,激活共有知识,开启新话轮;同时“不/敢是”部分还延续了第一阶段的强主观认知性,用来表达言者的主观态度。

S1句末添加了语气词后,分句的独立性更强,与后一分句之间的句法联系越来越松散,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联减少。第一种复句,两个分句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逻辑关系,后一分句通过对前一分句有解释的作用,为了明确这种逻辑关系,关联词“不/敢是……是……”不能省略,而到了这一阶段,随着分句间逻辑关系的松散,巩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也可以省略或替换为话语成分“你说”,两个分句之间由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向语用上的话语关联转变。张伯江、方梅[10]将句首“表明说话人的能愿、评议、情态等方面态度”的成分归为人际主位,而作为人际主位标记的语气词则可以看作是“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分界点”,原来S1、S2都为重要信息,添加语气词后,S1变为次要信息,S2为重要信息,这为S1的进一步语用化奠定了基础。

3.标记话语的“不/敢是VP”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讨论的“不/敢是说哩,S”句,前一部分“不/敢是”后的成分变为简单的光杆动词“说”;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是”省略,同时原来的S2所表达的内容由对客观现实的描述性评价演变为主观的感叹性贬斥。

(14)不是说哩,你干的这事也太不上台面啦!

(15)敢是说啦,你这成天嘴里没一句实话!

从句法上说,第一阶段的“不/敢是S1”表现为“不/敢是+S1”,与“是+S2”形成对比,二者之间为等立关系;第二阶段的“不/敢是S1”虽然仍表现为“不/敢是+S1”,但由于成分的删减、结构的简化,已无法形成完整的命题,“不/敢是”所在的分句无法与“(是)+S2”形成等立关系,加了语气词的“不/敢是S1”变为次要信息,两个分句之间形成主次关系;第三阶段的前半部分已简化为“不/敢是+说哩”的“副词+动词”结构,这一结构作为独立成分附属于后面的小句,独立成分与小句之间形成从属关系。整个话语从并列复句演变为主从关系的组合,再到含有独立成分的单句,这一过程被称为小句整合。

从信息表达的角度来说,“不/敢是S1”由表达主要内容的前景信息演变为表达次要内容的背景信息,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背景化。信息背景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法降级带来的信息的从属性,二是结构的不完整体现的信息的背景性。“不/敢是S1”从第一阶段复句的分句到第三阶段单句的独立成分,是一种句法降级,句法降级的过程同时也是从主要信息向次要信息,甚至是只有语用功能而无信息表达功能的成分的演变过程。方梅[9]“前景信息倾向于用完整体来表现,而背景信息倾向于用非完整体表现”,“不/敢是S1”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先是删减了引语的宾语小句,后又删减了言者主语及听者宾语,结构最终变成了一个非完整体的“不/敢是说哩”,结构的变化使得其表达的信息也从前景信息变为背景信息,直至话语标记。

从功能上说,“不/敢是S1”经历了从表概念义到表情感义的主观化演变。随着后项关联词“是”的省略,前后两部分语义上的逻辑关联削弱;同时原来的“否定主观评价事件+肯定客观事实”向“否定主观评价行为+肯定主观评价内容”转变,句子前后两部分的主观性都有所增强,原来前后并重的双焦点结构,逐渐变为“前部分只表礼貌性的次要信息,后部分表贬斥性评价的主要信息”的单一焦点结构,“不/敢是说哩”部分经历了从表概念义到表情感义的主观化演变过程。三个阶段的句首部分都倾向于否定主观评价,而后续部分则不同:第一阶段的后续部分“肯定客观现实的描述性评价”;第二阶段的后续部分既有“肯定客观现实的描述性评价”的,也有“加强肯定主观评价”的;第三阶段后续部分大多为“加强肯定主观评价”的。“否定主观+肯定客观”是前后并重的双焦点结构,重在用客观真实来印证主观评价内容的真实;“否定主观+肯定主观”因为前一部分中评价内容的省略,使得其否定的只是评价行为,因此后续部分的评价不限于客观真实,也可以是主观评价,双主观内容加强了结构的主观性。

4.“不/敢是说哩”的标记化与“说”的通用性

“不/敢是说哩”的标记化的条件,除了评价动词“说”的控制度较弱以及“评价动词+宾语小句”的句法环境外,还与“说”的通用性及高频使用有关。这可以从相同结构中“说”与其它同类言说动词的对比中看出。

“不/敢是说哩”话语标记中的言说动词还可以替换为表示褒扬的“夸、吹”和表示贬斥的“骂”等,但用“夸、吹、骂”时,话语结构的形式倾向于用完整式,而几乎不能用省略式;并且用“夸、吹、骂”时,后边的S所表达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可以用来叙述事件,也可以进行褒扬或贬斥。这种话语结构的语法化程度比不上“不是说哩。

(16)不是我吹哩,我回回(每一次)都比他考得好。

(17)不是我非要夸你哩,实际上你就是干得好!

(18)不是我骂你哩,你自己说你哪样儿比得上他呢?

首先,言说类动词大都可以看作是三目动词,涉及说者、听者、说话内容,“不是说哩”的省略式中既没有说者,也没有听者,结构所表达的意义明确性被大大削弱,使语义虚化得以完成,而“不是吹/夸哩”只能用小句形式,结构的意义比较完整、明确,语义虚化的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其次,动词“说”是所有言语类动词中最常用的,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这也为“说”类话语结构的语法化奠定了基础;另外,言说类动词中,“夸、吹、骂”都有比较强的个性色彩,而“说”无论是在感情色彩上,还是在使用范围上都比较中性,这使得它在虚化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要少得多。

综上,浮山话中的贬斥性话语标记“不是说哩”和“敢是说啦”分别用否定和反问的形式来对言者的负面评价行为进行否定,然后再发出贬斥行为。这种通过贬低自己来维护被批评者的面子的方式符合话语的礼貌原则。这种话语都出现在对话中,“不是说哩”和“敢是说啦”在对话的衔接和连贯中起到激活共有知识,取得话轮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背景信息与贬斥性评价的前景信息连接起来。

浮山话中的贬斥性话语标记“不是说哩”和“敢是说啦”来源于“不是……是……”的并列复句,复句中的否定分句经过句法结构的逐步简化,由完整的“言者主语+说+间接宾语+引语性宾语小句”变成非完整的“不/敢是+说”,并列复句经过小句整合,变为一个含独立成分的单句。

结构完整的否定分句中,否定词“不/敢是”否定整个小句,是命题否定,到非完整的结构中,否定词“不/敢是”否定言语行为,只有言语行为功能。完整体分句表达前景信息,非完整体结构具有从属性,表达背景信息。这种信息背景化的演变除了结构的完整性变化外,还体现在分句到独立成分的句法降级上。

来源于分句的“不是说哩”和“敢是说啦”还经历了功能上的变化:从表逻辑关联到表主观态度。在这种主观化的过程中,后续部分从“肯定客观现实的描述性评价”到“加强肯定主观评价”,加强了整个话语的主观性。同时“不/敢是说哩”的贬斥标记义来源于其否定言者评价的意义,后来尽管结构历经简化,但其否定义却作为隐含义固化在了结构中,由否定命题的功能虚化为否定言者行为的“面子保全”功能。

猜你喜欢

浮山省略主观
山西浮山:用心学党史 用情办实事
刘步海:一碗浮山刀拨面“烹制”出生活馨香
莫娴作品
浮山云舍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
中间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