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思考

2021-01-03刘清扬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名城洛阳市洛阳

杜 伟 刘清扬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近年来,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狠抓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效初显。为了更好地建设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洛阳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是洛阳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洛阳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盯住“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科学规划、积极作为,取得了初步成效。

1.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一是明确了战略目标。洛阳市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洛阳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积极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重大专项,明确了“国际范、中国风、洛阳味”的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布局等。二是完善了工作措施。洛阳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抓手、以名城为载体、以国际为标准”的理念,出台了名城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八大战略、十大提升行动,确立了67个重大项目,统筹布局抓推进抓落实。三是出台了支持政策。制定了《洛阳文化产业转型行动计划(2018-2020年)》《洛阳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等,明确了相关支持政策。设立了50亿元的市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先后争取中央、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

2.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一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河南省《若干意见》明确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洛阳市33个重点支撑项目初见成效。二是重大专项加快实施。洛阳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文化、古都文化、工业遗产、基础设施、传统村落及特色小镇等6个重点专项,“博物馆之都”文化旅游品牌重点专项初具规模,已建成国有、非国有博物馆68家。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洛阳黛眉山景区提升工程、老君山旅游度假区等6个项目已完成,卫坡古村落、洛邑古城、重渡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已建成开放;契约文书博物馆等47个项目顺利推进。

3.基础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目前,洛阳市公路总里程2万多公里,正在建设尧栾西、洛济、新伊、渑栾、栾卢高速公路和“一中心六组团”快速通道等项目,洛阳机场通航城市25个,景区景点相关基础设施逐步提升。二是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洛阳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旅游标识不断规范,“厕所革命”成效斐然,龙门石窟“互联网+旅游”模式受到普遍好评。三是全域旅游势头良好。洛阳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全景栾川”“来孟津耍吧”“5A嵩县”等品牌越来越靓,卫坡古民居、倒盏民俗村、牡丹画小镇、爱和小镇等特色“乡村游”越来越受欢迎。

4.发展合力不断凝聚。一是统筹协调推动发展。洛阳市成立了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洛阳市旅发委、文物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挖掘文旅资源,成功打造了天堂明堂、洛邑古城、老君山等项目,促进了名城建设。

5.综合效益初步显现。一是旅游市场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42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2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3%和15.03% 。二是知名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洛阳市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香山峰会发起城市等称号,成功承办了世界古都论坛、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等国际性活动。三是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洛阳隋唐园立交、环城快速等工程建成通车,新建小游园97个、城市书房21座,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还推出了“旅游年票不受限”“文化消费有补贴”等惠民利民政策,得到居民群众广泛称赞。

二、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洛阳市文化旅游业一直靠龙门、关林、白马寺“老三篇”苦苦支撑,“有说头、没看头;有人头、没赚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等发展困局依然存在。为了分析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参与调查1268人。调查显示,当前洛阳市名城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旅游环境”(80.99%)、“服务水平”(76.97%)、“基础设施”(75.16%)“宣传推介”(61.20%)等。调研发现,在推进名城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在落实河南省委部署方面。一是重视程度应再提升。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市新的发展定位,但在推进中还存在宣传不到位、思想重视不够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对名城建设“非常了解”的只占25.39%,认为应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的占62.54%。二是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在市级层面,虽有市文化传承创新体系领导小组,但“国际名城”建设缺乏统筹推进的专门领导小组及协调推进机构。三是政策支持仍显不够。如河南省安排15亿资金支持洛阳市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至今洛阳市的配套资金还没完全明确,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发展基金尚未真正设立。

2.在项目建设推进方面。一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黛眉山、老君山等项目推进比较顺利,白云山、万安山野生动物园等项目问题较多、进展缓慢。二是部分项目标准不高。洛阳隋唐百戏城文化产业园、薰衣草庄园等项目演艺水平和休闲体验标准不高,洛邑水城、三彩陶艺村等项目业态不完善、产出效益低。三是项目瓶颈制约突出。洛阳应天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征迁任务重、难度大,汉函谷关、白马寺佛教文化产业园、中国铜工业文化旅游双创园、国际会展中心、河洛古城、盛世唐园等项目存在规划审批、资本运营等瓶颈问题。

3.在国际知名度方面。一是“走出去”仍需加强。洛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不够,与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合作水平不高,河洛文化“走出去”的少,影响力不大,在文化交流、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效欠佳。二是对外推介力度不够。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宣传推介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欠佳。2020年,洛阳市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仅约1人次,而杭州、成都、厦门等城市分别是洛阳的3倍、2.3倍、1.9倍。三是服务保障质量不高。洛阳目前境外航线只有日本大阪、泰国曼谷,境内外航线、航班偏少;高铁始发车次少,游客来洛极不便利;高档次住宿、餐饮、娱乐场所偏少,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较差,服务保障方面差距不小。

4.在品牌质量效益方面。一是文旅融合不够紧密。龙门、白马寺、关林、天堂明堂等已成“洛阳品牌”,但研学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新兴高附加值项目不多,高品质演艺项目少,古物活化、可观可感的文旅项目较少。二是文创产品水平不高。洛阳缺少像牡丹瓷、唐三彩等品质高、有特色、受欢迎的文创产品,目前市场能够提供的文创产品多数创意不足,精细化程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三是文旅消费水平较低。近年来,虽然洛阳市游客人次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不高。2019年,来洛游客人均停留仅2.12天,人均消费只有929.64元。

三、加快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对策

1.不断健全机制。一是强化推进机制。建议洛阳成立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统筹协调推进机构,健全例会、联席会等工作机制。建议在深化市县机构改革中,围绕打造“国际名城”优化机构和职能,统筹整合文化、文物、旅游、宗教等部门分管的相关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名城建设。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洛阳应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政策,在规划、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方面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建议尽快设立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发展基金,将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以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发展基金、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名城建设。

2.狠抓项目建设。一是提升打造一批。在提升完善“老三篇”的基础上,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在更高站位上着力打造“新三篇”。要发扬工匠精神,把二里头夏都遗址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精品,让游客在这里感受“最早的中国”;坚持“文化隋唐、生态隋唐、品质隋唐、国际隋唐”的标准,精心打造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定鼎门、应天门、九州池、两坊一街、南城墙等重点项目,再现隋唐都城的繁华和“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观;积极打造“博物馆之都”,依托国有博物馆,相对集中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博物馆集聚园区,提升馆展品质和水平,展示“千年古都”悠久历史文化,打造洛阳文化新地标。二是招商引进一批。洛阳应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最优惠条件吸引名企、强企投资参与名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品质高、影响力强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建议在汉魏故城考古公园打造纸文化博物馆,结合大遗址保护展示,让游客知道纸发明于2000年前东汉时期的洛阳,从洛阳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不忘纸的发明惠及全人类、源头在洛阳。三是创新培育一批。洛阳要做到年年有项目,年年见成效,有序推进名城建设。紧紧抓住“年轻一代”的时尚需求,积极培育动漫演绎、野外探险、自驾游等新业态;鼓励现有景区景点创新互动项目,打造特色亮点,提升颜值和内涵,每个景区景点能让游客多停留10分钟,洛阳市旅游消费将有较大提升。四是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加大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等项目周边征迁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建成开放。要成立专人专班,协调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推动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汉函谷关等项目的规划审批早日落地。

3.做好文旅融合。一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议洛阳市史志部门加强洛阳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加快编纂出版《洛阳通史》等历史文化巨著;宣传文化部门要着力策划打造“洛阳形象”宣传片,全方位宣传展示洛阳,让洛阳市人民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读懂洛阳、向往洛阳。二是讲好洛阳故事。就是要讲好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丝路文化、运河文化等,要让文化走出书本,走进景区景点、城市建筑、传统村落、演艺项目、博物馆等,处处展示洛阳文化、洛阳故事,让更多人感到洛阳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三是彰显洛阳特色。洛阳应借鉴杭州《印象西湖》、 西安《大明宫》等,邀约国内一流策划团队,着力打造一部“极致洛阳”影视精品;进一步提升《武则天》等演艺项目,彰显洛阳历史文化;持续办好世界古都论坛、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展示洛阳特色风貌;谋划承接“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洛阳开放发展。四是打造特色产品。洛阳应深入挖掘牡丹、宫灯、剪纸等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开发新的特色文创产品;持续提升牡丹瓷、唐三彩、青铜器、澄泥砚等产品质量;建设特色文创产品形象店,为游客提供有特色、高品质旅游产品,让游客有特色产品可买,物有所值、满载而归。

4.发挥特色优势。一是打好河洛文化牌。建议洛阳利用河图洛书、孔子问礼、周公庙、二程故里、古运河、丝路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举办华夏文明及河洛文化论坛、策划儒道理学等主题活动,打造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让河洛文化成为海内外客家人的情感纽带,提升河洛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二是打好“一带一路”牌。洛阳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要抢抓机遇、用好平台,加快建设丝路文化交流中心,建立旅游城市发展联盟,缔结友好城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交流合作,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推动洛阳文化、洛阳品牌沿着“一带一路”东进西联、跨洋过海。三是打好自贸区牌。建议洛阳借助自贸区的便利化政策,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市场规律的文化旅游高端及实用人才,汇聚天下英才,打造“国际名城”;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带动效应强、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和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名城”,进一步拉近洛阳与世界旅游业的距离。四是打好牡丹文化牌。洛阳应积极举办国际性牡丹文化论坛,持续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品质,开发牡丹特色创意产品,建好牡丹产业综合交易中心等平台,进一步壮大牡丹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推动牡丹瓷、牡丹画等“牡丹品牌”走向世界。

5.打造全域旅游。一要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坚持“洛阳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洛阳”的理念,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旅游+”“文化+”等产业型项目,拓展创新主题公园、家庭游等旅游新业态;精心打造爱和小镇、杜康小镇、围棋小镇、甘泉古镇以及倒盏村、卫坡村、石头部落等特色小镇和古村落,让文化旅游成为新的富民产业;提升创意产品品质,丰富“洛阳礼物”,建设特色购物中心,增加游客二次消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二要打造最优旅游环境。有一流的旅游环境,游客才敢来观光、才愿来消费。洛阳应参照国际化标准,尽快制定更严格的文化旅游经营者、从业者行为规范,建立完善诚信制度、旅游者正当权益保障制度、考核评价督查惩戒机制等,严惩违法违规、严重侵权、欺诈游客等行为,让游客在洛阳吃住行满意、游购娱舒心,努力打造“舒心洛阳”品牌。三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际名城”,发展全域旅游,服务质量要向国际标准看齐。洛阳应对照国际标准,在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大力提升服务品质。要建好旅游信息平台,旅游部门要下大力气办好“洛阳旅游网”,从历史、文化、景观、住宿、美食、购物、特色店铺等方面细数洛阳的经典之处,让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清楚明白;要着力保持洛阳特色传统饮食的原汁原味,推动“洛阳小吃”成为“洛阳名吃”,着力打造一个品质高、规模大的特色饮食城,让游客品尝洛阳美食、吃的满意舒心。四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当前洛阳市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加快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加快洛阳机场扩建和龙门高铁动车的建设,拓展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增加高铁始发班次,让海内外游客来去畅通。不断提升市县之间、景区之间高速公路、旅游专线的通行能力,让全域旅游更加快捷便利。景区景点要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升展示水平,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复活”,让游客细看慢游。

6.大力宣传洛阳。一要树立好洛阳形象。洛阳是千年古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打造“国际名城”,就是要敞开怀抱迎接四方宾朋来洛阳观光度假、休闲消费。能不能把洛阳建成“国际范”、建出“洛阳味”,关系到洛阳在新的起点上能否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求700余万洛阳人积极适应国际标准、大力提升文明素质,更要求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把洛阳建出特色、建出品质,有特色才会与众不同,品质高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二要宣传好洛阳形象。“酒香也怕巷子深”。打造“国际名城”,要借鉴“老家河南”“好客山东”“梦幻丽江”及青岛啤酒节“与世界干杯”等成功创意,推出冲击力强、有震撼力的“洛阳形象”品牌,利用各种形式、创造一切机会,瞄准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客源地,面向全世界,大力宣传推介,让更多的人知道“最早的中国”在洛阳、“华夏之源”是洛阳,让更多华人来洛阳“寻根求源”,让海内外更多人把洛阳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三要加强名城建设宣传。洛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广告路标指示牌、高铁高速冠名权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名城建设,要在全市形成共识:名城建设“想不来”“等不来”,都是责任人,没有旁观者,必须全力拼搏、务实苦干;让更多的外地人才和更多的企业知道,洛阳的名城建设是立功建业的大好机遇,是投资挣钱的难逢契机,欢迎所有有梦想、想创业的劳动者来洛阳大展宏图。

猜你喜欢

名城洛阳市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正大剧院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引吭高歌
惊天之举
花开富贵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洛阳自古繁华
北威州名城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