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理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

2021-01-02金艳红李倩

新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理论

金艳红 李倩

摘 要:“两山”理论是关于“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论,科学认识理解并践行“两山”理论,探索两山理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是高效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要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转变发展思路方式,走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

关键词:“两山”理论;乡村振兴;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两山”理论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论,它的核心本质在于回答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立足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是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生动诠释。坚持“两山”理论,是促进低碳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也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两山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紧密契合了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特点,具有必然性和前瞻性,成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科学认识理解并践行“两山”理论,探索两山理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高效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成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1.1 “两山”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著名的科学论断,后来被称为“两山”理论。“两山”理论提出已有十五周年,它的发展经历了萌发、升华和延伸三个阶段,萌发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期,升华于中央工作时期及其后续延伸发展阶段。

1.1.1 “两山”理论的萌发阶段。“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著名的科学论断,后来被称为“两山”理论,这是两山理论的首次提出。两山理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首先,浙江当时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省建设的实践,安吉又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所以“两山”理论发源于浙江,发源于安吉是十分契合的,是必然的。其次,两山理论是习近平同志听到农家乐的乡村旅游产业替代原来的石灰窑、水泥矿、石沙场等污染产业,现在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发财,给予高度肯定,有感而发。所以说“两山”理论萌发于浙江,浙江也因此成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

1.1.2 “两山”理论的升华阶段。“两山”理论的升华从地方到全国。习近平同志进入中央工作之后,特别是从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当选总书记以来,他就站在中央战略高度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绿色发展理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并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学生提问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述就充分体现了“两山”理论发展的升华,不仅改变了一个山村的命运,也深刻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两山”理念源自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开始提出是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提出来的,后来丰富发展升华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核和鲜明特色,党的十九大后,这一理念写入党章、载入宪法,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所以说“两山”理念是从区域性实践和探索到全党普遍认同的理念。

1.1.3 “两山”理论的延伸阶段。“两山”理论从全国延伸到了全球,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全局高度,通过“两山”理论的延伸对于坚持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处理生态和经济的关系上有利于全球共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美丽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两山”理论在建设美丽中国,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中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两山”理论从理念到实践到制度的发展,进一步延伸拓展到了全球,开辟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成为开放高質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深刻改变浙江、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核,开辟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1.2 “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两山”是指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内涵比较丰富,不单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句话,而是蕴含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层次的内涵,从兼顾论、前提论和转化论三个不同角度生动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但也常常处于矛盾之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而金山银山又是绿水青山长久维持和保护的物质前提与保障。“金山银山”不仅是指“绿水青山”本身的价值,而且更指“绿水青山”转化成经济与社会的价值,它从本质上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要渗透和贯穿于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当中,从而使“两山”理论引领绿色发展,成为指导中国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全球共识和重要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则是长远发展战略,属于持久之战,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现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进一步共享发展成果,必须要把重点放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两山”理论作为一种创造性理念,其中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是衔接美好生活和文明永续发展的理论线索,也将成为融合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点和实践方向。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走一条既要赢得经济又要不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全社会形成了一个绿色与发展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

2.1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在全面乡村振兴建设中,需要坚持理念先行,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一是要全面统筹,把“两山”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强化“两山”理论顶层设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始终把“两山”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遵循,融入到城市开发建设发展全过程中,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变成刚性约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内涵,融入人文生态元素,使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交融、共转化,形成叠加效应,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二是要共建共享,倡导全民参与,增强践行“两山”理论的主动性。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共同创造高质量生活。在认知上,应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教育,积极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激发动力,形成合力,调动政府、农民、市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全民绿色发展意识,促进全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投身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氛围,让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实践层面,应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2.2 转变发展思路方式,走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新时代,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需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有大局观,主动打破困局,转换发展思路和方式,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一是要因地制宜,精准选定路线。要从当地资源禀赋出发谋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靠山要发挥山的优势,靠水要挖掘水的潜能,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休闲旅游则搞休闲旅游,大力发展绿色创新经济,以科学技术支撑引领,以创新带动发展,立足本地资源,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态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精准把握时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践行“两山”理念,除了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重点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现代特色服务业等,形成基于绿色理念和自身优势的特色经济结构。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生态+”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两山”转化模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三是要解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路径、载体。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中,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创新农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乡村生态转化成果的共享机制等多元方式,不断深入探索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广大农民特别是低收入的农民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果必须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收获绿色福利,在实现绿色发展中获得绿色效益,在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相互融合中提高生活品质。

2.3 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可靠的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弘扬改革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增強工作合力。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民法典”到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特别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立出台,以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根开花,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二是完善生态保护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河湖长制、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等制度,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严格实行林木砍伐审批管理制度,严禁捕鱼、打鸟、烧山、开山采石、挖沙、乱建等行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政策制度上,要改革GDP核算体系,增强对于地方政府绿色发展行为的引导。三是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是如何将自然资源变成金山银山,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践行如何将绿水青山自然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原则、主体、对象、方式和手段等,确立合理可行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规范补偿程序,建立严厉的经济惩罚、政治问责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实现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作者简介:

金艳红(1988.02-),江西莲花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李倩(1990.11-),江西萍乡人,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