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研究

2021-01-02于雷雷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流程财务财务管理

于雷雷

(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完成对企业重复性财务工作以及标准性财务工作的高效处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处理效率,简化并提速财务服务过程。此外,也能够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工作的程序流程,发挥会计信息的最优财务价值,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但随着企业财务工作处理方式的变化,其内部控制也应同时做出改变,适应且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规避财务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一、财务共享模式的概念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作用

1.财务共享模式的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的概念在较早之前就已经出现,指的是对企业及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财务核算、报告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和处理,将所有财务业务开展独立核算,是一种以财务组织变革为根本的创新性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目的在于降低财务管理的总成本,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助力。

2.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该模式下内部控制提升了会计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往的财务会计信息传递需经过多个复杂的流程,逐级进行信息审阅和上报,容易致使会计信息传递完整性受影响,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信息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的系统平台完成及时性、完整性的有效传输。另一方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财务共享模式下将总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财务进行整合,全部集中于总公司财务共享系统中,并进行集中化处理,集中化的财务业务处理所采用的标准也是一致的,当总公司以这一标准对子公司财务业务进行处理时,更容易全面掌握其中的风险问题或漏洞,进而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威胁。同时,能够降低内部控制风险的成本。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的原则性要求

1.制度规范的标准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而设定的约束性、规范性制度,其旨在通过对工作程序的管理,达到管控风险的目的,并保障企业财务资金安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且还具有增加企业风险的问题。因此,当企业开始运行财务共享模式之后,则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提升其风险管控的作用,制定一套适应财务共享模式并能控制好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各个风险点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2.提升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技术性的处理,如对会计信息的录入、审核,销售订单录入、审核、发货等,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信息化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增多,风险也更加复杂。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时传递,将系统性的处理工作流程进行集中化控制操作,信息化集中程度更高,内部控制风险更加集中在信息化建设上,因此,就需要提升并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强化其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智能的技术为财务业务管理工作服务,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最大效用。并对原本的工作程序进行重新整合细化,在容易发生风险问题的节点设置业务流程跟踪管控,提高系统可操作权力的管控,实现对财务业务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升财务业务处理效率。

3.明确集约化内部控制管理

集约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对企业所有系统性、标准性的工作和要素进行集中性的统一管理,由统一的平台对工作任务进行处理和规划,如资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从而实现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财务共享模式中,其主要是针对企业及其子公司、分公司的所有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进行统一性的管理,重设财务部组织架构以及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共同服务于集中性的财务处理中心,达到财务信息共享、财务流程共享的效果。对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应该相匹配的进行集约化管理,除了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之外,对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处理分析也需集约化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信息依靠信息系统的运行来获取,分析信息则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完成,另外,对于工作人员则在整合工作岗位之后再进行分工,其中重点应保证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如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相互分离。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共享模式缺乏适配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根据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需要而制定的与业务相关的规程,对业务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同时发挥制约作用对各项相互联系的业务进行约束管控,是一种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的制度产物。随着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中的运用,在内部建立了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财务共享中心,总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联系被拉近,不再是独立性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是将企业所有财务工作集中化管理和处理,因此原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不再适用,无法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限制度的改变,即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部门被重设,职责重新规划,出现新的岗位,则就需要明确新的工作职责,使财务人员能够有序开展工作;二是流程制度的改变,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流程发生改变,原本的流程制度与新的工作流程不匹配,造成工作混乱的局面;三是监督制度的改变,财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化致使原本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不再适用,其制度效用无法有效发挥,难以形成对员工工作的监督控制,极易影响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四是风险点的改变,财务共享后,信息集中处理,流程发生变化需预防的风险点发生变化,需要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控制风险。

2.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组织结构失衡

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实践应用基础上,其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人员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企业的业务管理实况对企业各个利润中心的财务部门进行整合,再对原有的工作岗位进行重新规划设置,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也会发生变化。再者,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会简化财务工作流程,岗位的调整还会导致基层财务岗位减少,相对应的工作人员数量缩减。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满足财务共享模式下集中化处理审核、分析任务量增多的需求,这将会使得财务人员在审核时更拘泥于形式,对业务实质认识不深入,给企业带来风险。

3.企业风险评估体系执行不到位

在企业推行并实践财务共享模式之后,其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但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却没有得到的应有的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连接不够紧密,影响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管理效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风险是复杂的,通常也只重视风险发生后的处理应对,即只开展事中、事后风险控制工作,很少实施事前风险控制,也就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提前预测和识别。财务共享模式下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风险,因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控就会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另外,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缺少强化,对预警机制的设置不够完善,财务预警指标脱离财务实际工作,导致风险发生后不能及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且其识别风险严重程度的能力较弱。由此致使风险已经对企业产生影响之后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紧张的应对,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4.内部审计监督效用没有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开展自我审查和监督,目的是及时发现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短时间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和漏洞进行完善,保证企业经营有序运行。然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实践落实之后,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受到了一定限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效用,导致一些风险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总公司与子公司的业务分叉比较大,而内部审计工作却依然停留在相互独立的阶段,没有及时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而完善,致使企业的内部自我审查能力缺失,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监督效率低、力度小,风险问题持续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另外,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测评完全依赖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其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是绝对的,也会存在偏差,基于此进行内部监督测评无法获得客观的结果,进而对企业的战略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1.健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制度规范,只有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够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标准化的工作依据,防控财务风险让财务共享模式得以在企业中有序、规范的运转。受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乏有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且与财务共享模式的不适应,导致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被持续放大,对企业正常经营管理造成重大影响。对此,则要求企业从多方面制度着手,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资金情况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健全权限制度,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更改之后,以制度对其工作职责进行重新规范,制定新的、详细的工作原则,划分职责权限,确保共享模式财务工作的有序运行。二是健全流程制度,以企业经营业务实际为根本,把握各项工作程序和环节,确定完整的工作流程制度,进一步加强流程控制,提升财务工作的标准性。如对资金的使用制定完善的流程制度,强化其审批、执行环节的把控,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三是健全监督制度,在岗位职责明确的基础上,确保各工作岗位职责分立,相互独立,并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工作的干预,增强智能化监督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安全可靠。

2.完善企业内部组织以及工作人员架构

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之后,企业应积极完善企业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在财务部门集中化管理前提下,详细规划和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任务,同时也要将财务部门与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和细分,相互分离并相互独立,保证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有序完成。由于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基层财务工作人员数量减少,而对财务管理分析人员数量需求增加,为保证财务工作的支撑力坚实可靠,需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结合财务共享模式下其财务管理中心的组织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调整,如在财务管理中心吸纳更多的财务管理分析人员。此外,也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理念,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财务共享模式下虽然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但对于财务数据的审核、业务实质的把控、风险管控工作还是需要依靠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因此组织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是十分重要的,提升其内部控制意识以及财务管理分析能力,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构建系统连接紧密的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问题需设置不同的风险评估指标,将风险划分为强弱性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财务人员根据风险等级判断所发生的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危害程度,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同时,企业也应该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借助财务共享模式实践的这一契机,评估企业风险的来源,包括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外部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客户资信风险等,针对这些常见的风险发生点设置内部控制节点,加强审核和审批管控,并设置财务预警指标,一旦预警机制发出信号,则就需根据其所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在风险预警机建立之后,企业也需要重视对其的后续维护管理,及时根据风险点的变动情况对预警指标进行更改,以确保其预警反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充分发挥风险预警机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4.持续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企业在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实践中,应持续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首先,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其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其次,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实施突击性的审计检查,充分了解其日常工作状态,并更全面真实的掌握其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规避风险问题影响的持续扩大。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内部测评与评价的重视,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我评价意识,从更广视角范围内加强内部审计的控制,做到对企业的全方位审计,发现显性与隐性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利用更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五、结语

财务共享模式是财务会计的创新性发展,随着大规模企业和国际性企业数量的日渐增多,财务共享模式在未来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全面深入了解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财务共享模式的实际应用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和流程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此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多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内部控制风险的概率,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适配、人员组织结构的失衡、风险评估执行的不到位以及内部控制监督作用的发挥无效。对此,则需从整体全局视角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人员组织结构,构建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加大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有效降低并规避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稳定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流程财务财务管理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