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

2021-01-02辛思源杨志新柳金英郭建恩

科学咨询 2021年21期
关键词:表里腧穴理论体系

辛思源 杨志新 柳金英 郭建恩

(承德医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根据人体的经脉循行规律,以及经脉与腧穴的关系,杨志新教授总结、提出针灸临床上的一种创新性的配穴方法,称为“相对穴”,旨在丰富、发展针灸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相对穴”是指头颈、躯干、四肢身体各部位,阴阳相对的两个腧穴相配伍,通过阴阳相济,发挥协同增效作用[1]。“相对穴”是根据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由作者杨志新教授依据中医阴阳学说、经脉的循行规律,经络的脏腑表里关系,在挖掘古代和现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总结的一种配穴[2]。

“相对穴”在定位、临床治疗等方面古今皆有应用,其理论基础涉及经脉理论和阴阳学说两部分内容,其中,阴阳学说是其核心。“相对穴”具有调整阴阳的特点。本文将着重从阴阳学说和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有其根本规律,即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将阴阳学说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应用于揭示人体的生命运动,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3]。阴阳学说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针灸学属于中医范畴,因此,阴阳学说也是针灸学理论的核心。相对穴理论又依托于针灸学,故而,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的理论基础。

(二)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而针灸治疗正是通过协调人体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故《灵枢·根结》中提及“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3]”。

应用相对穴调整人体阴阳,其主要依据在于整体观念,人是有机的统一整体,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来调动人体自身的机能,并以此来治愈疾病[1]。

二、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

随着相对穴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的应用,相对穴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其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涉及相对穴的概念、相对穴的应用特点和相对穴的作用等方面。

(一)相对穴的概念

1.相对穴的理论基础

诸多医籍中都提及“相对”一词,例如《考穴编》《针灸大成》等古代医籍就用“相对”一词进行腧穴的定位。《考穴编》云“蠡沟,在内踝上五寸,与光明相对[4]”。《针灸大成》中也提及“内关,腕后二寸二骨间,与外关相对。”“阴陵泉,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或屈膝取之。在膝横纹头下,与阳陵泉穴相对,稍高1寸[5]。”这些都是提出相对穴的早期理论基础。

2.相对穴的概念

相对穴,指的是分布于四肢内外侧,或分布于躯干前后方位置上相对应的部分针灸腧穴[6]。这些穴位一个位于阴经,一个位于阳经,在上肢部位及部分下肢部位,分属于阴阳表里相对,在躯干部位及部分下肢部位分属于阴阳相对。根据这些腧穴解剖位置特点,将其命名为“相对穴”。

目前,相对穴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因此,在临床前,明确相对穴的应用特点和作用尤为重要。

(二)相对穴的应用特点、作用

1.相对穴的应用特点

相对穴包括人体的大部分临床常用腧穴。如阳经上肢的合谷、曲池、外关,下肢的阴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临床上,根据相对穴的解剖位置和特点,可以单独选用某一腧穴,即阴经病取阴经腧穴为主,阳经病取阳经腧穴为主;又由于人身气血具有内外、上下相互贯通的特点,因此,亦可以阴病选取阳经腧穴,阳病选取阴经腧穴,如巨刺法、谬刺法;也可以成对地选用腧穴,即相对穴的对刺、透刺等。

(1)对刺

对刺,即同时取相对的二穴,即“二针二穴”,一针阴经穴一针阳经穴,与“偶刺”有相似之处(偶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为“十二刺”之一)。目前,临床上针对某一脏腑病痛,选取隶属于同一脏腑的俞募配穴法,即属于本法。一般情况下,阴经穴以治内证(阴证)为主,阳经穴以治外证(阳证)为主;相对穴因阴阳相对,对刺时一针刺阴经穴,一针刺阳经穴,即同时刺激阴阳表里二经,在针刺手法上,通过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使之达到新的平衡。

(2)透刺

透刺,即“一针两穴”,以一针作用于相对的两个穴位,二穴均得气为透刺。如以一针深刺内关,内关、外关均得气为“内关透外关”。相对穴大多为垂直透刺。适用于“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后治其阴;病先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透刺的特点是用穴少,针刺深,针感强,气至速。

2.相对穴的作用

(1)沟通表里

针刺相对穴,无论是对刺、透刺都能沟通表里两经经气,并加强其余脏腑的联系,达到调理脏腑、沟通阴阳的目的。人体的上肢和下肢大部分相对穴属于阴阳表里相对,如内关、外关分属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心包、三焦互为表里。照海、申脉分属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2)协调阴阳

相对穴因一穴位于阴经,一穴位于阳经,在相对穴上针刺能同时激发阴经与阳经的经气,疏导脏腑、经络、气血,通过经络感传和气至病所,使阴阳之气相互顺接,从而促进各脏腑和器官之间的功能活动,使人体阴阳趋于平衡,从而调和阴阳。

(3)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由于人体的阴阳气血内外相互贯通,故而,针刺阳分或阴分,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相对穴,因一穴位于阳经,一穴位于阴经,透刺时,从阴经穴透刺阳经穴,能够“从阴引阳”,治疗阳证;从阳经穴透刺阴经穴,能够“从阳引阴”,治疗阴证。

(4)加强阴经与阳经的联系

相对穴分别属于阴、阳二经,针刺时无论是对刺或透刺都能沟通阴阳两经的经气,故而,加强了阴阳两经之间的联系,在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上,能够增强疗效。

(5)增强针刺感应

因相对穴阴阳表里相对,因此,应用相对穴的对刺法或透刺法,均可使针感增强,使得气迅速,疗效甚佳。

由上文可见,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理论形成的核心基础,而相对穴又为互为表里阴阳的一组腧穴,有着调整阴阳的作用。因此,探讨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关系尤为必要。

三、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关系

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阴阳学说影响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二是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逐一探讨如下:

(一)阴阳学说影响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

阴阳失调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调补阴阳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相对穴具有调整阴阳的作用。因此,阴阳学说影响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理论的思维基础;另一方面,阴阳学说对相对穴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1.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理论的思维基础

阴阳学说是针灸理论形成的基础,相对穴离不开阴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络的命名离不开阴阳,如经脉分阴经、阳经,分别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2)经络的循行离不开阴阳,阴经行于身体的内侧,阳经行于身体的外侧;(3)经脉的分证离不开阴阳,有阴经病候和阳经病候;(4)针刺方法离不开阴阳,有补阴泻阳和补阳泻阴之分;(5)辨证治疗离不开阴阳,辨证要分其阴阳表里,治疗上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法。而相对穴正是属于阴阳相对或阴阳表里相对的一组穴位,因此,阴阳学说是相对穴的理论基础。

2.阴阳学说对相对穴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相对穴为互为阴阳表里的一组腧穴。因此,阴阳学说对相对穴理论具有指导作用。在现代临床配穴中,应用“相对穴”来调整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失衡)的情况较为多见。例如,申脉、照海属于阴阳、表里相对应的一组相对穴,申脉通阳跷脉而通阴跷脉,故这组“相对穴”可以用于调整阴阳失衡。如需治疗阴盛阳虚而导致的嗜睡等病症,可以泻阴跷补阳跷,即泻照海,补申脉;如需治疗阳盛阴虚的失眠等病症,可以补阴跷泻阳跷,即补照海、泻申脉。上述治疗方法均可使阴阳并治,气血同调,从而治愈疾病[3]。

阴阳学说对相对穴理论指导作用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可以应用相对穴进行补阳泻阴或补阴泻阳。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阴阳应象大论》中所云“善用针者,从阴而引阳分之邪,从阳而引阴分之气”。例如,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应用中,其中,三阴交穴透刺悬钟穴可以治疗头痛,如若头痛表现为前额胀痛时,则辩证为阳明头痛,应取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透向足少阳胆经悬钟穴,即“从阴引阳”,以调节足太阴与足少阳两经的经气,使气机得以通畅,从而治疗头痛[7]。

(二)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

“相对穴”是为互阴阳表里的一组腧穴,具有调整阴阳的特点。因此,相对穴理论是阴阳学说的体现,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

相对穴理论、阴阳学说二者都强调“阴阳并治,气血同调”。例如,在阴阳偏盛偏衰(即阴阳失衡)的情况下,选用相对穴治疗疾病,能激发阴经与阳经同时发生感传效应,通过经络的连接、传输作用,可以使脏腑、经络、气血协调。又因阴阳互根,且二者相互制约,因此,在选穴配穴基础上再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可以补虚泻实,并以此调整阴阳、气血,使表里、内外协调,从而建立新的阴阳平衡以使疾病得愈[1]。这体现了“阴阳并治,气血同调”。故而,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

相对穴理论和阴阳学说都可以“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选用相对穴的透刺法,如可以从阴经腧穴向阳经腧穴透刺,达到“从阴引阳”之目的,以治疗阳证;也可以从阳经腧穴向阴经腧穴透刺,达到“从阳引阴”之目的,以治疗阴证[7]。综上,笔者认为,选用相对穴进行补阳泻阴或者补阴泻阳,亦是阴阳学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体现。因此,说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穴”是一种新的配穴形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简便,是一种配穴独特、简便的针灸疗法,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应用价值[8]。应将相对穴理论作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使之得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阴阳学说、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提出阴阳学说影响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是阴阳学说的有效补充。阴阳学说与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关系密切,明确二者间的关系,对丰富针灸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表里腧穴理论体系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制度框架: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新维度
曹永华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