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青稞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分析

2021-01-02霍建强

青海农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青稞藏区青海省

霍建强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0)

1 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青稞俗称裸大麦,生育期短,耐寒性强,是青藏高原的特产,是藏区的主导优势作物和藏区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粮,是藏区的第一大作物。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青稞籽粒中淀粉平均含量为59.25%,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1.31%,高于小麦、水稻、玉米,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谷物中普遍缺乏的赖氨酸,其含量高达0.36%,青稞富含膳食纤维,其可溶性纤维和总纤维含量均高于其他谷类作物,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13%,比玉米和燕麦低,青稞中的β-葡聚糖对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显著作用,具有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生理节律的作用。青稞精深加工适宜性、加工专用品种筛选、制粉及发酵加工工艺方面技术较为成熟,生产开发出了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青稞产品,青稞从原先的粗放种植到现在的精深加工,已成为青海省农牧民脱贫的“顶梁柱”、致富的“金饭碗”。

1.1 生产现状

青稞是藏区的第一大作物,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常年种植面积2.93×105hm2以上,占藏区耕地面积约1.33×106hm2的1/4,年总产量约1.2×106t以上。青海省是全国藏区青稞的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最久,分布范围最广,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海北、海南、青南和东部农业区的脑山地区。常年全省青稞种植面积稳定在6.67×104hm2以上,占粮食作物的1/4,总产量约2×105t,占粮食总产量的1/4。青稞主推品种有:柴青1号、北青9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等。近年来,随着青稞种子繁育基地、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青稞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的加大,青稞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不少地区的农户已通过青稞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青稞产业在高寒地区产业扶贫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优选产业。

1.2 加工流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青稞除用作传统的酿酒、制作糌粑外,青稞的保健药用价值已日益为国内外所关注与认同,倍受消费者青睐,青海省通过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开展精深加工,生产开发出了青稞地方风味小吃、青稞大众化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等,提升了青稞加工利用价值。截止2020年,全省从事青稞生产加工企业有58家,其中规模企业30家。近年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发力,先后建成青稞糕点粉、青稞麦纤素(β-葡聚糖初级提取加工品)、青稞饼、青稞麦片、青稞麻花、青稞固体饮料、青稞β-葡聚糖健康饮品等。青稞加工产品从原有的青稞休闲食品、青稞酒、青稞饮料、青稞冷冻预制食品等食用性食品,拓展到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黄酮等高端保健产品,开发的青稞系列产品有30多个品种,成为藏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的省份。

1.3 市场需求现状

青稞精深加工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收获赞誉,青稞营养价值日益凸显,青稞作为口粮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一种优质保健原料,人们对优质无公害青稞的需求日益增长,食用青稞成为了一种健康时尚的饮食方式。青稞系列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青稞米、青稞饼干、青稞挂面、青稞酸奶、青稞速食面和甜醅等产品在省城各大超市随处可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强劲,极具开发价值。因全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无污染的生产环境,青稞产区集中、单产高、品质好、价格低(西藏4.4~5元/kg,四川甘孜州3.6~4元/kg,青海2.2~2.8元/kg),生产的青稞作为“绿色”食品除供应本省外,还销往西藏、甘肃、四川、河南、山东、云南等省区,商品率达83%,在全国藏区居于前列。

2 青稞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稞产业发展,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探索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青稞产业发展,全省青稞产业发展迎来春天,概括起来主要有5方面的优势。

2.1 政策资金优势

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牦牛青稞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青稞原良种繁育、青稞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生产加工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和青稞产业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从高度组织化入手,整合资源和力量,夯实青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推动我省青稞产业迈入中高端,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兴旺新增长极。

2.2 自然条件优势

青海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等特殊自然条件,为青稞形成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之青稞具有抗寒、耐寒、抗逆、耐贫瘠、易加工等特点,促其成为青藏高原恶劣环境中适宜种植的作物。

2.3 生产繁育优势

青海省青稞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育成的北青8号、北青9号,粮草双高品种昆仑13、14号,籽粒高产品种昆仑15号等一大批优良青稞品种在藏区广泛推广种植,为青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昆仑14号、15号等青稞品种的选育成功,单产突破千斤大关,具有早熟、高产、抗倒伏等特征,成为藏区适应性与稳产性最好的青稞品种。近年来,我省在青稞原良种繁育基地、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统筹发力,年建成保质保量的青稞良种繁殖基地4×103hm2,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青稞生产基地3.33×104hm2以上。据青海2021年统计公报显示,全省2020年青稞种植面积8.27×104hm2,产量19.17×104t,约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4.5%,有效保障了省内外生产加工企业原料需求。

2.4 生产设施及产品优势

青海省在青海主产区海南、海北、海西等地筛选扶持了一批种植水平较高、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青稞生产联合社和专业合作社37家,提升改造了青稞晒场和青稞仓库,重点遴选扶持具备一定精深加工能力、科技含量高、产品研发能力强的青稞精深加工企业,建成青稞糕点粉、青稞麦纤素(β-葡聚糖初级提取加工品)、青稞饼、青稞麦片、青稞麻花、青稞固体饮料、青稞β-葡聚糖健康饮品等生产线8条,改变原先青稞食品小作坊生产模式,实现青稞制粉、糌粑等传统民族青稞食品的产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同时基于青稞自身的特殊风味口感,进一步研发创制营养价值高、口感佳的青稞新产品,从而促进青稞食品为广大消费者群体所接受。

2.5 青稞文化优势

青海省青稞文化内涵深厚,包括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等,贯穿在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各种风俗文化与宗教活动的方方面面,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青稞酒文化成为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青稞酒老作坊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青稞酒传统酿造工艺成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稞酒品牌文化价值正在深度挖掘。

3 存在问题

3.1 精深加工水平不高

青稞产业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加工产品大多数以青稞米、青稞面、糌粑等初加工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少、附加值低。青稞种植加工全链条溯源体系建设欠缺。

3.2 缺乏深度研究和宣传。

缺乏对青稞食品营养功能性效果及作用机理相关研究,消费者对青稞的营养健康效果尚不了解。此外,还存在杂粮共性问题“难吃、难做、难消化”,口味难以适应其他消费者、青稞作为区域性作物形成的区域性消费现状还未形成大的改变,距“省内生产、省外消费”的目标尚有差距,尚未形成符合青稞自身特点的特色产品形式,缺乏拳头产品。

3.3 产业体系不完善

缺乏“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青稞良种单位和从事青稞种子繁推企业的结合尚不顺畅,影响青稞优良品种推广和生产加工。

3.4 特色品牌缺乏。

青稞产品市场开发不够,功效宣传不足,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力度不足,“青”字牌青稞产品数量不足,青稞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认可度有限,影响带动力不强。

4 建议

4.1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国家、地方财政、社会资本和金融信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逐步实施青稞免费供种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政策与青稞产业、投资、财政等政策的融合发力,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青稞产业,确保青稞产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使青稞产业向粮用、粮饲兼用和加工等多方向发展,在青稞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

4.2 加大青稞产品精深研究。

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模式,顺应品质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个性消费新趋势,全面开展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研究,鼓励科研院所、青稞生产加工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突出青稞丰富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加快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及应用,促进青稞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营养挖潜、加工增值,带动青稞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实现青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3 完善青稞产业体系

重点扶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构建从田间生产到精深加工的青稞全产业链条,着力拓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4.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青稞宣传推介力度,充分挖掘青藏高原青稞神秘的文化价值,讲好青海青稞故事。打好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叫响“青”字品牌,提升青海青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青稞藏区青海省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青稞地里的母亲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