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尘嚣》的悲剧色彩解读

2021-01-01李清月

雨露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哈代托马斯

摘要:《远离尘嚣》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来,这部作品因其语言、现实主义和精彩的场景描写而享有盛誉。这部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英国社会经济、人文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引起的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围绕小说故事情节,对主人公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背景,深入探究哈代式悲劇写法,通过对小说的客观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个性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这正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远离尘嚣;托马斯·哈代;悲观主义思想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是悲剧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从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描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现实,且受希腊悲剧和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作品充满了批判色彩、宿命论和悲剧情结,反映了19世纪英国向20世纪过渡的特点。《远离尘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繁荣的英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图景,自1874年出版以来,《远离尘嚣》被译成了多种语言,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在经济、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所引起的深刻而戏剧性的变化,包括英国乡村城镇的风俗和其他方面。小说中复杂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对小说悲剧意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艺术影响。因此,这部小说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广受欢迎。

一、哈代悲剧小说的特色

哈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尤其是女性。无论是《远离尘嚣》中的芭丝谢芭[1-2],还是《返乡记》中的尤斯塔西娅,《无名的裘德》中的苏,或是德伯家的苔丝,都是活泼且充满个性特征的。通过哈代的作品可以发现,哈代所塑造的威塞克斯的所有女性都带有悲剧色彩。哈代更关注女性的悲伤与痛苦、无助与脆弱,从女性生活或情感的细节出发,描述她们的情感、追求、伦理和婚姻观念[3]。

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首先,哈代的悲剧小说是反映人生痛苦、探索人生意义的思想媒介和载体。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哈代笔下的悲剧英雄们认为自己常常处于无助的境地,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们的美好理想无法在丑陋的社会环境中实现。悲观主义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痛苦。其次,哈代的悲剧小说总是以失败或死亡告终。由于受到环境制约、社会地位低下、思想认识有限等原因,主人公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总是以挫败终结。第三,哈代悲剧小说的基调是悲怆的。在描写主人公悲剧命运时,他赋予作品严肃性和深度性,唤起人们对恶劣生存环境的愤慨,促使人们努力分析生命走向悲剧的成因,不再对前景报有乐观的想象。

哈代的悲剧小说与悲观主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哈代的悲剧小说传达对人生坦率、乐观的态度,呼吁人们直面现实,肯定人类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小说歌颂主人公的奋斗精神,鼓励人们积极采取行动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也不管结局多么惨烈,悲剧主人公们从未回避生活,而是正视残酷的生活现实,仍坚守美好理想。面对挫折的命运,他们并没有沉沦、屈服,而是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人格不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并试图超越环境。他们的反抗精神,在失败中得到了升华,他们是精神世界的赢家。因此,哈代的悲剧小说展示了斗争的力量,而不是对消极的人生观以及对逆境的顺从。

二、《远离尘嚣》中的悲剧意识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

一般来说,描写自然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自然景色描写,刻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植物、鸟类和动物。二是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把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人的灵魂深处联系起来。毫无疑问,哈代的自然描写属于第二类。他认为大自然是残酷的,对人类的困境漠不关心,同时,人类对自然是无情的,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消极自然观充分诠释了他的悲观主义思想,哈代强调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对立。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冲突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物的命运。比如:主人公奥克是一个勤劳朴实的牧民,有自己的牧场和羊群。当他向芭丝谢芭求婚时,他的羊在夜里突然迷路,掉到了悬崖的底部。

(二)芭丝谢芭的性格解读

虚荣是芭丝谢芭个人命运走向悲剧的重要原因[4]。她喜欢炫耀,喜欢调情,认为自己能征服很多男人。冲动之下她给了博德伍德一张匿名的情人节贺卡,博德伍德的冷漠使她很沮丧,所以她渴望吸引并征服他。虽然她的轻浮行为帮助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让她为此而痛苦[5]。同样,由于她的虚荣心,被特洛伊吸的英俊外表、甜言蜜语和赞扬迷惑,她没有考虑这些话的真实性,成为一场悲剧的开始。此外,表面上看,芭丝谢芭自信坚决,敢说敢做,勇于与各种约束作斗争,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她是怯懦的,最后还是向世俗屈服。她可能会冲动地给博德伍德送去一张匿名的情人节贺卡,嫁给特洛伊,或者在冲动之下威胁要把奥克赶出农场。但事实上,她的冲动既不是基于真实的感受,也不是以超越农村生活限制的视野所指导,她未考虑这些举动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面对这些后果。

(三)社会环境因素

哈代的小说《远离尘嚣》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在此期间,随着英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对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妇女在经济上需要依赖男子,在法律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当时的社会仍然以男性为中心。在宗教观念、父权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影响下,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尊女卑观念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6-7]。在资本主义契约婚姻制度下,婚姻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是对那些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的褒奖。在这部小说中,哈代一方面揭示了女性受压迫的生活状况,赞扬她们勇敢摆脱父权制观念的桎梏和对自我意识的强烈追求,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是他相较其他男性作家的进步。另一方面,哈代也无法真正从父权制思想主导的历史语境和男性身份中抽身而出,他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渗透着来自男性的偏见[8-9],因此,他没有创造出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也无法赋予女性完全的主体性,他对女性的同情只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怜悯。由此看来,尽管芭丝谢芭渴望爱情,有着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但仍然无法摆脱社会婚姻观念的枷锁。事实上,芭丝谢芭的甜言蜜语戏弄农场主博德伍德,吸引特洛伊,都是希望得到男人们的爱慕,从而依附男方,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芭丝谢芭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她和当时大多数的英国女性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仍然非常脆弱,渴望得到男人的保护。

三、结语

这部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英国社会经济、人文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引起的深刻而戏剧性的变化。小说中复杂的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对小说悲剧意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艺术影响。《远离尘嚣》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不同的性格、婚恋观、社会环境等方面。人物性格与当时社会环境不适应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李清月(199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毕素珍.《远离尘嚣》中芭斯希芭反传统形象的瓦解[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6):116-120.

〔2〕蔡娅.论芭斯谢芭的婚姻选择[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3〕贾雨蒙.论哈代小说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以《远离尘嚣》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12-14.

〔4〕刘爱玲.别让虚荣心毁了你——哈代小说《远离尘嚣》和《还乡》女主角婚姻悲剧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66-69,114.

〔5〕刘玉霞.解读哈代在《远离尘嚣》中的生态伦理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6〕颜学军.哈代与悲观主义[J].国外文学,2004(3): 50-53.

〔7〕申军.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女性人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4):27-28.

〔8〕姚金红.苔丝悲剧的现代解读[J].世界文化,2007(5): 35-37.

〔9〕王晓娜.哈代早期爱情观在《远离尘嚣》中的渗透与体现[J].文化学刊,2019(3):135-137.

猜你喜欢

哈代托马斯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哈代之家
徐志摩与托玛斯·哈代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插曲的尾声
无私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