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形”理论视角下贵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机制研究之二

2021-01-01费广会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隐形理论

【摘要】近年来,中国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在部分年轻人中有所淡化,而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所以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包括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好课程思政,植入潜移默化的“浸润”教学,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找出一条适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子。

【关键词】“隐形”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费广会,贵州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本科高校“双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基于商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7GSJYLXM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首次提出隐形学习理论,它是指“在无意识下获得环境刺激中的复杂知识,个体虽然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法说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是却学会了这种规则”。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隐形学习理论”潜移默化植入到学生头脑,在“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同时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双重性,毕竟是在教授语言,先要发挥其语言的工具性,同时注入课程思政的人文性教育。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不能越俎代庖,取代思政课程的教学和功能,所以最好是在“隱形”境况下,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式教学,使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相关研究现状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张巨武老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着力解决好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观念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借以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河北衡水学院的郭志斌老师在《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路径研究》中提出“传统文化导入路径” “文化走出去路径”“融合中国文化认同路径” “地方文化植入路径”,立足外语教学本土化,探索构建地方文化英语教学过程,消解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江苏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敏、谢天言老师在《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强调,在文化素养培育方面,以往的英语教学过分追求国际文化传授,强调文化输入,忽视文化输出,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意识相对淡薄。东华理工大学的丁水芳老师在《协同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研究》中指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偶尔涉及“思政育人”内容。在丁老师对学生的访谈中,学生提出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政育人”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国的人文、政治现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已普遍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少量高校一线英语教师展开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借以提升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英语如何切实有效地向“隐形”理论下的课程思政“浸润”教学拓展、转化、实施、提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足,更谈不上深度和广度。如何把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潜移默化贯穿于听、说、读、写、翻译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去?如何让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帮学生明确东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不崇洋媚外?如何利用大学英语课堂这块三尺阵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同向同行,协调发展,在“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下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如何通过“隐形”和“浸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把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一系列问题由于地域差异、学校性质、历史原因等仍然没有得到落地实施。大学英语“隐形”和“浸润”式的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二、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从“隐形”理论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具有跨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一,“隐形”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成为除了思想政治课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绝佳教育平台、主要阵地之一和非常重要的载体,承载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德行优先”,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隐形”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也成为学生健康健全人格培养的利器,在整个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隐形”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具有长效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弥补思政课程课时少、学期跨度不大等不足。在进行文化认同与对比、信仰及价值观的对比的同时,其因覆盖面宽、受众面广、学期跨度长的特点而优于其他思政课以外的课程。只完全依靠思政课来培育学生国家认同、政治意识、制度认可、文化传统认同,已是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所以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长效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跨文化教学资源,在“隐形”理论和“浸润”思想的指导下,深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只要慧眼识珠,深入挖掘、实施、启发和创新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模式,在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大学生通透中国传统美德精髓、学会掌握辨别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取我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去他国文化之糟粕,培养大学生坚持本国文化自信,提高中国传统美德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并全面发展提升,使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品德人性。

第四,本课题最终要研究、探索、解决的策略问题,将会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将填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地域、视角、实施等维度方面的空白;同时还能从宏观理论和微观的落地实施上推进、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的促进作用。

总之,本项目研究希冀助力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顾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产生同向同力、协同效应的作用。

三、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以“隐形”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浸润”教学研究为基础、为实现愿景,基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首先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和概览,同时对“课程思政”“隐形、浸润学习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组建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尝试修改教学大纲、共同制订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规范课程思政教案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课程思政”专长的老师上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对我校现有条件下大学英语“隐形”课程思政“浸润”教学模式进行深挖、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問题的方法,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借以在我校推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课程教学内容为根本、以各种教学环节为载体、以各种教学方式为手段,加大加强课程思政环节,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听说读写翻译等综合技能技巧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模式代替说教式的“为思政而思政”的大学英语课。总之,主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法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主要内容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本课题最终目的是解决对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浸润式”教育。因此,本课题研究将以教师、教学内容、教法三方面为基础,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灵魂,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基础,教法是课程思政的方向盘和重要实施途径。三者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所以研究方法最为突出的是实战,着眼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斯媛,王春辉.大学英语思政渗透研究——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Unit 3 True Stories of Nazi Germany》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0(11):174.

[2]唐洁.大学英语分级体系中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0(10):231-232.

[3]穆心慧,刘昕.基于认知度调查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20(11):140-141.

[4]刘文婷,张晓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为例[J].西部学刊,2020(6):84-87.

[5]李莹,郎艳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23.

[6]丁水芳.协同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7-70.

猜你喜欢

隐形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隐形贫困人口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揭开“隐形墨水”的真面目
隐形药水
“0感无暇” 隐形妆
理论与实际
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