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地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向性作用研究

2021-01-01杨刚玲

考试周刊 2021年90期
关键词:指向性立德树人

摘 要: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落地,目前义务制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之中,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是在“指挥棒”指引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升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教师研究思考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指向性;立德树人

广东是新高考试点的八个省份之一,2021年是广东省新高考第一年,采用的是“3+1+2”选科模式。据新高考八省所选科目情况分析,“3+1+2”中的“2”选择地理学科的较多,仅次于生物(八省市平均为65.33%),八省市选考地理平均为53.57%,其中广东省的选考比例53.95%,居八省中的第三位。不管是八省统计数据还是广东省统计数据,均显示高考地理学科选考比例颇高,地理学科与生活学习相关,对学生高考而言也相当重要。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国家人才培养需求,研究课标、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高考,对一线教师而言至关重要。高考呼唤着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应对此作出积极响应。

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研究高考地理有利于把握国家育人要求,精准定位教学,提高课堂时效性,减轻繁重的课业任务,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性;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教师搞清楚高考考查方向、内容、形式、载体,更好依据学情实施教学,渗透学科素养,彰显学科价值,为学生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研究高考试题对学生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更好地在教学实施中,体现对人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同时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师可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前沿,紧跟时代节拍,不断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实现自我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树立整体观念 渗透学科理念

素养的考查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研究高考,从评价入手,了解育人目标、方向,进而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落地是一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大学科观,从学科整体站位出发,研究初、高中教材和课标,甚至大学地理课程内容,研究知识、能力、素养关系,从整体上架构学科教学。

比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是学习研究地理的前提,任何地理知识学习都需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在初中阶段,在初中区域地理中包括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什么地方、分布状况如何、与周边环境有什么样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等,描述现象、分析原因、推测过程、探究影响等相关内容。高考试题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的描述不胜枚举,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再次考查相关知识。第18题聚焦上海市嘉定区汽车生产基地,以汽车产业布局、分工、发展,推进区域形同建设、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背景,考查产业布局空间变化、区位条件、产业协同发展建议等问题,这道题实际上包括义务制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等要求,

同时也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并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透过高考试题,研究命题本质,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整体知识体系,实现“素养落地”、科学育人。

二、 注重方法引领 夯实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涵盖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理念,但是到高中后由于基础不牢、历时较长等原因,学生存在知识遗忘现象,高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加强复习引导,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运用大量的图表进行知识点考查是2021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特点。2021年广东地理高考试卷有11组题目共20题,其中有7幅图、2张表。虽然3-4题组与12-14题组没有图表,但是也是无图考图,学生必须心中有图才能解题。地图的应用影响学生整个高中、大学乃至一生,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形成用图的能力,了解清楚读图、用图能力的价值所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用图的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2021广东高考评价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特点是对学生高级思维的考查。低阶思维是高阶思维的基础,由碎片的知识形成具有关联的结构化的思维体系需要一定过程与方法;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地理中考查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学生均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到高中阶段后知识应用难度加大,教师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时应该进行拔高。比如,埃及人口沿河分布原因,初中阶段主要掌握尼罗河水源的作用,到高中就需要结合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强调思维的多点结构。

三、 基于真实情境 开展深度学习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是基于真实的情景设置问题的,试题涉及的情境有中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深圳大疆无人机、中国三大产棉区、湖泊岸线、中外航天卫星发射场、河流边滩、南极冰架、上海市嘉定区汽车生产基地、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青藏高原热融湖等内容,这体现了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社会,试题的命制在这一点上体现非常清晰。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查,更加注重能力考查。地理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变化,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培养学生的模式,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参与其中去思、悟、做、说等。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师生共同的良性的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学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深度学习活动中,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设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选择基于大概念引领下真实情境的学习内容,设计符合学情同时又具有一定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任务與活动,预设具有一定层级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善于运用学科知识与方法,注重合作、反思、交流,建构结构化、关联性的知识体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情感和责任担当。

四、 关注学科融合 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高考试题,不仅仅是关注试题的内容,还要关注试题命制的依据,研究承载国家育人要求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相关的政策法规、试题呈现的背景等。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涉及知识点众多,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新情境、新材料、新背景的能力。试题是评价载体和形式,考查的绝非学科某一方面的知识,渗透的是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考查强调综合性。所谓的综合既包括学科内部综合,也包括学科之间的综合。比如,选修环境保护部分,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要从五大自然地理要素、四大圈层综合考虑体现了学科内综合。还有信息提取、语言表达、图文分析以及联系、发展、辩证看待问题诸如此类能力和素养都不是一个学科能达成的,需要综合多学科。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人文与自然的综合,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形成“综合”“融合”的意识,具备相关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PISA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是呈正相关的,而焦虑情绪与学业表现呈现负相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预设符合学情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我效能感,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可以达成育人目标,实现“减负”效果。在学习中国工业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门口刷脸门禁装置、红外线测温系统、班级多媒体装置、手机投屏、打车软件、新能源汽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延伸到国家更大层面的工业建设、变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 重视实践应用 关注建设成就

评价引导育人方向。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高考试题应凸显新时代国家建设伟大成就、科技进步和重大发展战略,坚定道路自信,将中国特色与国际对比,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2021广东高考题涉及我国高铁与民航、深圳大疆无人机、中国载人航天的巨大成就等,试题大量呈现新中国以来的新发展、新建设、新成果,与时代发展高度契合。试题还出现广东元素、地方特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了解科技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地理教师要增强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切实提升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珠三角地区是祖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祖国建设成就在此体现颇多,教师在教学中将案例融入课堂,可以提升学生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立志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突出素养导向,学生的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素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科实践。无论棉花生长条件、河湖岸线形态、气温时空变化,还是河道断面变化等,学生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了解或接触到,如何从学科的角度关注、思考,需要一线教师指导、引领。教师要多组织活动同时带领学生走出去、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地理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用“地理眼”观察、“地理手”觸摸、“地理脑”思考的习惯,关注人地和谐,提升地理素养。比如,现代社会学生经常外出旅游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特色地理作业,让学生练习写旅游规划,注意从时间、线路、交通、景点特色、区域美食、地域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在做中学。

六、 加强学习研究 实现教学相长

第八轮课程改革已经有20年了,从知识、能力到素养导向的国家育人体系不断形成和健全,学科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课程改革改的不仅仅是标准、内容、教材,更主要的是理念、方式,教师是改革的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高考是风向标。

学生的素养形成与提升,与教师教学密不可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设置生活情境、注重联系周边地理事物,关注新闻事实;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参与课堂实践,与专家、同行探讨教学问题,不断地学习、思考、摸索、实践、反思、调整。只有教师加强研究,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带动课堂变革,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的变化。教师不断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互动,能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16.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3]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功能探析[J].中国考试,2019(12):65-70.

[4]普通高中课程方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5]崔允漷.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建构“新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9(6).

[6]曲忠厚,杨刚玲.201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卷比较分析:以全国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为例[J].地理教育,2012(7-8).

作者简介:杨刚玲,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指向性立德树人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一款低频偶极子声源设计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