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历山混沟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探讨

2020-12-31赵海燕廉凯敏

山西林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生境保护区

赵海燕 廉凯敏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侯马 043000)

珍稀物种,是指野生的珍贵、稀有、濒危物种和有特殊保护意义的物种种类。濒危物种是面临灭绝可能的物种。地球上物种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维系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人类对自然界无限制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森林面积急剧下降,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动植物生境受到破坏,物种种类正快速减少,基因资源逐渐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维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植物种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植物物种的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简单,打破了森林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有针对性地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研究与科学管理,对缓解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压力,保障植物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历山混沟地区概况

历山混沟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沁水3 县交汇处,属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为保护区的核心区部分,一直是保护的重点。混沟地区有大小72道沟壑,南有锯齿山、北有南天门、东连皇姑幔、西接后河水库,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独特的地理特征成为其天然屏障,未受人类干扰。

混沟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3℃、无霜期228d、降水量700mm。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生物区系复杂,地带性原生植被类型丰富,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群落结构呈多样化。

2 混沟地区珍稀植物现状

混沟地区地处暖温带南部,其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及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为植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该地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近年来,笔者多次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经统计,混沟地区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 种,山西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7 种,占中条山区有记录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的47.50%。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连香树和野大豆更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它们分别属连香树科连香树属、豆科大豆属。连香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0m~40m,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主要零星分布于连香树沟、混沟主沟、皇姑幔等地,为稀有珍贵用材树种,现存野生种100 余株。野大豆为1 年生草本,靠缠绕其它物种生长,主要分布于后河水库、转林沟等地,集中于海拔600m~1 000m 之间的河滩、低谷等灌丛上。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可作为大豆改良的种质资源。

山西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7 种,隶属13 科15属。其中落叶乔木有青檀、脱皮榆、漆、暖木、山桐子5种;灌木或者落叶小乔木有木姜子、山白、省沽油、膀胱果、四照花、老鸹铃、流苏7 种;木质藤本有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络石3 种;药材有党参、桔梗2 种。

混沟有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9种,隶属于15 科17 属,均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1 属1 种的科数11 种,占到总科数的73.33%。

经过对现有植物的简单分析,混沟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原始古老的性质,其区系成分基本都属于单种科、单种属、寡种属,以木本植物居多,而且乔木占比大。木本植物16 种,占总珍稀植物种类的84.21%,中国特有种有脱皮榆、山桐子、山白、青檀、暖木、木姜子、老鸹铃、狗枣猕猴桃、膀胱果、四照花10 种,占总数的52.63%。现有珍稀濒危植物大多数分布范围狭窄,甚至是零星分布,种群数量极小,自然条件下繁殖能力较低。

3 珍稀植物致危因素

3.1 植物本身原因

主要由3 个:一是种群数量较小。混沟地区范围有限,该区植物均为野生分布,种群的地理分布范围相对比较窄,易受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环境变化的影响。二是基因库较单一。植物种群小,物种基因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低,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长期以来,物种的基因得不到保存。三是自然繁殖困难。该地区的珍稀植物,基本全部为天然更新繁殖。种群本身数量较小,甚至有的植物种类自身发育不良,适应性差,自然更新能力较弱,不能很快建立种群,也会引起植物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

3.2 植物生境破坏

地球大环境的变化,加快了植物濒危速度,森林植被大面积破坏、湿地与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现象,加剧了植物原有生存环境的恶化。目前,地球上有许多陆地植物正面临着巨大环境压力,生境一旦破坏,其生长繁育就很容易受到干扰,尤其是微小种群,难以恢复而很快发展到濒危状态。

3.3 人为破坏干扰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森林的过度采伐,打破了森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而植物的进化速度又跟不上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人与自然不再和谐。自然生态得不到及时修复,动植物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趋于脆弱,许多原来的大种群发展成为小种群,甚至趋于灭绝。

3.4 长期不被重视

保护区周边村民长期以来,以自然为生,主要依靠采挖野菜、药材、采集植物种子满足生活所需,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植物的可持续生长,利用过度,导致野生植物资源匮乏。同时,由于村民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对珍稀物种的了解与认识,更没有对极小植物种群的保护意识,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得不到有效保护,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4.1 保护野生植物原始生境

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容以及大量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有大面积的生境被隔裂为若干斑块,野生植物生境的碎片化和大量丧失,加剧了珍稀濒危植物灭绝的风险。因此,为了有效保护历山混沟珍稀濒危植物,必须要保护好其生存环境。建议扩大历山保护区范围,主要是核心区的混沟地区面积,禁止基础设施穿越保护区核心区建设,保证整个历山山系珍稀物种生境的集中分布区得到有效保护。

4.2 建立珍稀植物繁育基地

历山是华北地区珍稀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在搞好混沟地区就地保护的基础上,扩大保护范围,选择生境相似的地段,逐渐引种驯化,繁育各类珍稀植物苗木,扩大植物种群,如连香、青檀、山白、暖木等珍稀濒危植物。也可采用有性或无性繁殖(包括外殖体组织培养)等多种科学措施,保存物种基因等种质资源。目前,连香的繁育技术已经成熟,已经人工繁育苗木几万株。

4.3 实现珍稀植物信息管理

建立必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数据库,完善植物群落保护档案,实现珍稀濒危植物的动态监测。在就地保护中,对每种珍稀濒危植物,及时从个体或群落的生长现状、生境特点以及保护情况等方面建立保护档案,由保护区管理局统一保存,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尤其要对青檀、连香、脱皮榆等极濒危个体,或胸径在50cm 以上的珍稀濒危古树,实行挂牌保护。

4.4 加强管理,减少人为干扰

依法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禁止乱挖滥采,在野生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保护性标志、保护警示牌。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观测点,加强管理,避免区内发生火灾、乱砍滥伐、猎捕野生动物等行为。特别是在保护区周围居住的人们,要随时监督其采挖野菜、药材,采收濒危植物种子的行为,必须以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严格控制活动范围及采集数量,保证植物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护与繁衍。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生境保护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现状及推进措施探讨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