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看的字 做挺立的人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书写教育十年回眸

2020-12-31黄年忠

江苏教育 2020年53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书法

黄年忠

从走进课程改革的阵列,到培塑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科育人的书法演绎,到立德树人的整体重构,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用十年的勠力同心、系统优化,书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在这所小学,书写教育的一切理念、构划与行动,都指向一个坚定的方向,写好看的字,做挺立的人。

一、书写教育,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

书写,是学生进入小学之后面对的一件重要之事。从会写到写好,是学生、教师、家长最朴素的期待。书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所有的学科都有着基本的书写要求,书写教育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师都有着基本的书写教育要求。认识到这一点,书写教育就不再只是学科层面的事情了,学校层面来开展书写教育,也就成为学校的重要选择。

对于书写教育,学校最初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让学生写好字。对于“好”的理解,有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写教师感觉好看的字形—写学生自己感觉好看的字形—写真正好看的字形。

写教师感觉好看的字形,这是书法教育的初衷,小学生在最初面对汉字的时候,很少有好看的认识,更多的是感觉抽象。尽管是从最简单的字开始学起的,但汉字的抽象性仍然会成为学生写字努力过程中的一道障碍,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告诉学生某一类字是怎么写的,怎么写才是好看的。让教师在学生面前“立标”,用教师的审美观点去引导学生审汉字之美,这是书法教育最初的努力目标。

写自己感觉好看的字形,这是学生对自己所写之字的内省,是学生用努力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观反思自己写字的过程。相对于教师的要求而言,当学生将审汉字之美的目光投向自己时,这是认知上的进步,也是情感上的升华,这意味着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学校在推进书法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把学生的审美观当成书法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

写真正好看的字,是为了给学生的书写立“永恒之标”,如果说教师的立标是外在的,那学生自己的立标就是内在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学标准。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美有多种认识,这符合书法教育多元化审美的思路,是学生个体书法水平提升的可靠保证。

十年来,上万学生从如城实验小学流过,流过的不仅是时光,也是他们在书法教育中的点滴收获:学生无论是在校园内的书法展示栏面前品头论足,还是在街市上对各种字体指点江山;无论是书房内的泼墨挥毫,还是教室内的一笔一画,都成为学校书法教育道路上的一个个路标。

二、艺术之美,从文字向远处延伸

如果说写好看还只是一种朴素追求、脚下之基的话,那书法教育的追求显然不能止步于此。当将书法之美向远处延伸时,艺术显然成为更高的追求。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教育在追求感觉美的同时一定要追求内在美,在追求技术美的时候更要追求意蕴美。

这样一个追求美的过程,是需要有可靠的载体的,结合教育局提出的社团建设要求,学校发现一直在发力的书法教育,可以成为引领学校各个社团发展的“龙头”。

2011 年3 月3 日下午,如城实验小学“小小书法家”社团活动正式成立,聘请了如皋本土成长起来且在全国都具有知名度的书法家沈正先生担任书法指导老师。这是一次强强联合,沈正先生的书法功力蜚声皋城内外,如城实验小学的书法教育也正踩着素质教育的节拍,行走在探索创建特色学校有效途径的大道上。学校明确树立了“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办学思想,将书法社团取名为“小小书法家”,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活动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既有毛笔字书写指导,又有铅笔字、钢笔字书写练习,还有书法家故事等等,既重视技能练习,又重视文化渗透,深受学生喜爱,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

于是,一股书法艺术的气息笼罩着校园,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书写一手好看的字,还能够在课外、校外带着书法艺术的视角去观察、感悟、品读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字。学校同时还注意到,真正的书法艺术气息,绝不来自张贴在学校墙壁上的经典书法,这确实是一种校园文化,但它更多的只是文化的载体,真正的文化存在于学生的言行中,真正的书法艺术气息应当是从学生身上发散出来的。因此,将书法教育的目光锁定在一群孩子身上,就成为书法教育的关键所在。

十年来,书法教育在如城实小循环着从字形好看到艺术气质的演变,从一年级的学生稚嫩握笔,到六年级学生的老练挥毫,艺术气息渐渐浓郁,举手投足渐成章法,一群学生的艺术气质渲染了整个校园。

三、立德树人,提笔写字的方向

书法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应当说随着书法教育的不断推进,书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在研究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中国书法的起源,是汉字的日常书写,在汉字的日常使用中,人们发现除了语义,汉字的形态也能表现丰富的内容。这种表现随着书法的工具功能日臻完善,于是又走向了人文功能;而当这两个功能面向学生个体时,我们以为书法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长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小学教育要努力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从大处讲,书法教育是小学文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在丰富他们文化修养的同时,强化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往小处说,书写教育应当与小学阶段学生相伴随,当学生提笔开始写字时,就是开始接受书法艺术熏陶之时,在对“字如其人”的认识中,如城实验小学就一起努力用“字”去引导学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里所说的顶天立地非是宏大叙事,更多的是顶传统文化之天,立新时代发展之地,在校成为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学生,在家成为一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孩子,这样的内涵都可以丰富到书写教育中来。

书法是书写之法,法在笔尖,法在纸上,当书写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助力时,学生提笔写字也就行走在人生成长的方向之上。作为书法教师的我们一直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更是用自己的笔尖将自己理解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时候,字要给别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写字的过程也应当是观照自己成长的过程。如此将书写教育的理解,变成学生自己的一种领悟,这就是书写教育的最根本的指向。

十年来,在推进书写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有人认为只重视书写显得太过单一;有人认为书写只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一环,不能彰显全部的学校文化;还有人认为书写教育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甚至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质疑,认为学校的重心应当在学生的分数上,而不能只在写字上做文章。然而本着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追求,本着对学生成长的理解,本着对一所学校发展过程中文化的提炼,学校还是坚持书写教育不放松,坚持以写好字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人生底色。而十年来的努力与成果也说明,学校这样的坚守,方向是正确的,努力是有效的,学生的全面成长能够在书写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即使以今天的核心素养来观照书写教育,也可以发现书写教育中学生形成的认识与技能,能够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朝向这样的目标,书写教育应当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选择,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丰富学生的人生底色。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写字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