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有艺术
——七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20-12-31陈同香

江苏教育 2020年40期
关键词:意图赞美微笑

陈同香

【设计理念】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认知上有着显著的主观倾向性,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无能为力,在面对人际交往的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沟通智慧。本课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角色扮演、情景剧等一系列活动,体现人际交往的艺术性,强化一致性沟通模式的智慧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

教师:请大家听我的指令,所有同学向后转,和坐在你后面的同学握手问好。

学生按照指令转身握手。然而,没有人能握到坐在自己后面同学的手,因为大家都在向后转。

教师:刚才大家只想着自己转身,而忽略了其他同学也需要转身,所以大家都握不到对方的手。在平时的交往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尴尬情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交往的话题。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既能缓解课前紧张,又能启发学生思考“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交往模式会导致“握不到手”的尴尬,引出本课主题。

二、五种沟通形态

播放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扰民报警片段。

教师:你对视频中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提出了5 种沟通形态:超理智型、指责型、一致型、讨好胆怯型、打岔型。视频中四个人的沟通模式分别是超理智型、指责型、一致型、讨好胆怯型。这些沟通形态有哪些行为表现呢?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一起看下PPT。

讨好型:用奉迎方法取悦他人,期望获得认同和接纳。接受批评和让步,但缺乏自我,容易过度抑制自己,被人操控。

责备型:苛责、敌意,不顾他人感受,自我、独裁。自卑化为自大,爱批评及责备,不容易认同其他人的意见和要求。表现优越、独裁,难与人建立亲密的联系。

超理智型:不流露感受,侧重事件的理由和细节,忽视自己和他人感受。言论、行为均讲求完美,说话中多资料性,给人严格、沉闷的印象,社交较退缩和自我。

打岔型:对自己和身边事物似乎毫不在意,以嬉笑来转移焦点。说话跑偏,欠缺主题与方向,难获他人信任,因而影响与他人建立真诚关系。

一致型: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尊重自己和他人感受。说话内容清晰真诚,表里言行一致。接纳自己和他人,互相尊重、亲切,能与人建立真诚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明确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造成沟通效果有差异。

三、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

1.感同身受。

PPT 出示故事:一个女孩发现自家的门口多了一条死鱼,她感觉十分晦气,马上把它扔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条死鱼躺在自家门口,她又将鱼扔掉了。为了抓住了那个搞恶作剧的人,她选择了待在不远处的楼梯口盯着。不久,有只猫走了过来,把嘴里叼着的鱼放在门口,有些不舍地离开了。她看着那条鱼,想起那只自己曾经救过的猫……

教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你不喜欢,可是对方给了你他认为最好的东西。我们来了解一下交往中的两种交往法则。

黄金法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白金法则:用他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微笑。

活动:胡言乱语。

活动规则:教师面带微笑,用方言表达一段带有指责性内容的信息,然后请学生猜猜信息内容是友好的还是指责的?在听不懂内容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猜测信息内容是友好的,并非指责。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微笑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明白沟通的效果还取决于沟通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

3.倾听。

活动:群魔乱舞。

活动规则:指定一名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其他学生用心倾听故事的前半部分,对于后半部分不再用心倾听,可以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还可以做其他小动作故意打岔。

教师请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学生分享感受。

(这个活动必须要保证讲故事的学生不能知道活动规则。此环节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当场向讲故事的学生真诚道歉,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体验。通过分享,学生能够明白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4.真诚。

活动:真假故事。

活动规则:两人一组,分为角色A 和B。A是讲述者,B 是听众。A 讲述两件自己的事情,一件真,一件假。B 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发出声音,听完判断事情的真假。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真诚是无法伪装的。

活动:情境表演《三只眼睛的狗》。

学生A:老师,您看我画的画好看吗?

教师:哎呀,3 只眼睛的狗,你好有创意啊!你简直就是个天才画家!

学生B:老师,您看我画的画好看吗?

教师:哦,画得不错!你看这颜色、线条、虚实都处理得很好。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画3 只眼睛的狗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赞美,让学生明白赞美要具体、真诚,要符合事实。

活动:赞美达人秀。

活动规则:在纸上写出赞美某同学的3 ~5句话(时间3 分钟);随机抽取赞美的对象;赞美时不夸张、不敷衍、不玩笑、不搞怪、不笼统,要具体、真诚、符合事实;活动过程中不交流、不讨论,尽可能多写。

设计意图:鼓励全班分享赞美,同时让赞美与被赞美的双方互动,强化赞美的艺术效果,体验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

四、优化人格品质

教师:事实证明,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增添人际关系的魅力。调查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是真诚、包容、温和、理解、信任。最不受欢迎的人格品质是说谎、自私、虚伪。

请大家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凳子上,微闭双眼,听着优美的音乐,做3 个深呼吸,享受这一刻的宁静。想象自己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一片青青的山坡上,沐浴着阳光,吹着暖暖的微风,非常放松,非常愉悦。你看到自己身边的伙伴们,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大家在微风中相互微笑、致意,蝴蝶在你们之间翩翩起舞。你们相互点头、握手,你们相互了解,你们彼此在一起学习、成长。你领悟到了一些优秀的人格特质:真诚、包容、温和、理解、信任……而这些美好的特质原本就存在于你的身上。你对着大地微笑,对着整个世界微笑,你享受着拥有无限能力的美好。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生命中充满了所有美好的特质,你喜欢跟朋友在一起,相互倾听、相互微笑、真诚回应,你享受这生命的美好……

请睁开眼睛,把微笑送给身边的伙伴。

同学们,请大声齐读:用心倾听!带上微笑,真诚地回应!生活如此的美好!

亲爱的同学们,请和你身边的伙伴握手或拥抱吧!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教师的引导语,学生进入冥想放松的自我暗示状态。积极的暗示可以愉悦身心,有利于将潜意识意识化。

【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迫切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宽容、理解,人际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非常重要。

“交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互动中学会交往的技巧,有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通过握手活动,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体验交往中的尴尬。其次,视频呈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学生容易从影视作品中模仿学习,本课运用《欢乐颂》中的扰民报警片段,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5种形态。再次,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巧妙地呈现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微笑、倾听、真诚赞美等交往艺术,让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深刻地领悟交往的艺术。最后,通过冥想暗示环节,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同伴的支持和感激,将课上的收获延伸至课下,为学生的成长铺垫。在安全、温暖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投入、充分体验、感悟深刻、真诚分享,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容量有点大,“赞美达人秀”环节的时间不够充裕,“群魔乱舞”环节,对讲故事的学生除了需要当场说明真相和道歉外,还应该让学生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这对听众和讲述者都是“完形”,避免在课堂学习中产生负面影响。

【点评】

这是一节专业、灵动、智慧的课。艺术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把无形的东西呈现出来通常困难。陈老师智慧地创设系列生活情境,通过故事、情境表演、角色扮演、赞美达人秀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交往体验,践行了新课改中“用活动引领教学”的观点,引发了学生的交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对交往艺术的需求。学生在系列体验活动与交流中生成了相应的交往智慧。

心理课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在活动之后紧扣学习目标,聚焦学习问题,进行问题澄清。每一环节的活动后,教师都安排了相应的学习思考问题,这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达成教学目标很有必要。学生通过分享,可以表达自己的直接经验,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有利于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是一节具有浓厚心理味道的课。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教师善于运用倾听、回应、共情、冥想、真诚、具体化等技术,充分展现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萨提亚的五种沟通形态、人际交往的两种交往法则、赞美的模式等社会心理学知识,为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交往艺术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意图赞美微笑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远离否定式赞美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若想念,微笑吧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种微笑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微笑不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