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容思考

2020-12-31王天文

江苏教育 2020年40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生命内容

王天文

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界定是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前提。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主张: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于教育理念,我们秉持的理念对教育内容起着基础性作用。生命教育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实践密切相关,其内容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早期人类从恐惧火到掌握、使用火来发展自身,就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层面转向提升生命质量的发展层面。又如不再回避死亡的话题,更多地把生存、生活、生涯等作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也是随着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进而促进了教育内容的延伸。

一、生命教育内容的研究现状

对生命教育内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的核心是生存还是发展,范围是针对局部还是全部,对象是面向个体还是面向群体。对内容的争论离不开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界定。我国学者汤丽芳对“生命教育基本内涵的界定争论”概括为:专家学者们相继提出“本质论”“结构论”“主体论”和“现实需要论”。“本质论”观点持有者觉得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结构论”的提出者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分为肉体、精神和社会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主体论”认为应从尊重生命本身来诠释生命教育;“现实需要论”则注重让学生体验当下的积极精神感受。

还有一些学者在上述争论的基础上,加入人类历史沿革的实践维度进行整合,比较集中的趋向在以下两类:一类认为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本质。此观点认为生命教育从人类诞生起,就在人类自体生存需求中得以诞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生存能力的持续提高,其内容从生存走向发展、从生理走向精神,形式也从当下的现实体验走向未来的情景预防。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理解为人类教育的开端就是生命教育,人类生存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命教育的历史。这种观点的反对者认为,生存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生命教育的基础形态。

另一类起源于20 世纪的西方死亡教育,主要是应对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毒品危害,自残自杀行为增多而出现的。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类型,这类生命教育的内容遵循其时代性不断扩大,并与当下连接。例如:毒品危害的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大麻、海洛因等早期产品,中期发展出“黄色”性污染,现在还包括了网络时代的弊端产物——网瘾。此类观点的反对者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关注死亡教育,不能诠释生命的全貌,其关注点具有局限性;生命教育是普遍和多元的,不应该仅仅针对部分人群和危险性的行为;生命教育中要更重视人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

欧美的现代生命教育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直至今日,核心内容从最早期的死亡教育,开始向人的健康、品格、个性化、情绪、环境、生计和挫折等内容拓展。英国的生命教育突出全人培养与关怀的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灵性、道德、文化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正确地体认生命的可贵,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目的。澳洲等国甚至建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此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教育。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各国基本都经历过“学者提出—个别学校实验先行—完善规范—总结推广”的过程,其中就管理体系而言,需要有清晰的教育目标、科学的教育内容、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科学的评估手段等。

二、生命教育观贯穿我国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纲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秉持全面、积极、发展的态度,具体落实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指导未成年人迎接成长的挑战,学习应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的方法。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都渗透着注重生命安全和提升生命质量的内容,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诠释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提出了生命教育实践方法和途径的具体要求。

2007 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总体目标定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件中直接提出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明确了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实施途径以及保障机制。其中保障机制主要涉及组织、资源、队伍、服务、政策及社会等部分。

三、从应然走向实然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容

前文叙述的对生命教育内容的争论与变迁,是在“应然”层面上的探索,国家政策导向的制定则驱动我们从“应然”走向“实然”。那么,从“实然”的角度,我们该如何架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容?孙效智在其《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一文中描述:“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生命教育?我们可以在教师的信息汇总中更进一步探寻。

幼儿教师:幼儿生命意识萌芽,要教会他们识别影响生命安全的危险行为、事件;认识到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需要爱护,从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小学教师:小学生有着仿佛用不完的精力和体力,还有着对生命乃至整个世界的好奇,并且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向上性。也正因为此,他们有时候会忘记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

初中教师:初中是一个有着太多激情和未知的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对生命的诠释带有雾里看花的韵味,有朦胧,有美好,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和担心。他们此时的生命意识中充斥着尊严感、被信任感与成人感,生命的状态是美好而脆弱的,需要成年人关注并引导。

高中(职高)教师:青年初期的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无限期待,他们注重生命质量的追求更甚于对生命长度的思考。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在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中,努力找寻自我的生命态度。

综上所述,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均包括关注生命安全、促进生命发展、追求生命质量三个方面,它们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存在于生命历程的始终。三者的比例因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程度呈现出差别,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也不尽相同。

从关注生命安全的角度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需要从生活化的角度,使用充满体验性的情境式教育方法,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的意识,学习到自我防护的方法。中学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提醒学生关注:在青春期情绪极易波动的情况下,如何实施生命安全的自我保护课题,同时学习如何在自我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他生命给予有效帮助。

从促进生命发展的角度看:无论什么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都需要在教育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我”有历程性的认知,即能够主动觉知生命不同阶段的“我的模样”,具体表现在我的特点、我的能力、我的局限、我的目标、我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这些人生课题中。

从追求生命质量的角度看:幼儿和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让自己和他人快乐,获得幸福。中学生要学会处理好自我、他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不断锤炼责任感,并从中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基石是智慧与爱,只有透过智慧与爱,生命教育才能落实。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生命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武术课程建设研究
主要内容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