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消极心态心理解析及对策

2020-12-31刘福莲

江苏教育 2020年40期
关键词:消极高职生心态

刘福莲

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占主流,少数学生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心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2000 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心态积极或较积极”的占49.2%,“认为自己心态一般”的占35.4%,“认为自己心态很消极或者较消极”的占15.4%。可见,心态消极者确实在高职生中占有相当比例。把握新时期高职生的心理特点,了解高职生消极心态的表现及其成因,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提前干预,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职生群体消极心态的表现

(一)“佛系”——逃避、无力

一些高职生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节奏做事、生活,自称或被称为“佛系青年”。他们貌似无欲无求、淡泊豁达,实则萎靡颓废、消极无力,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二)“丧文化”——悲观、迷茫

近两年来,“丧文化”在青年群体尤其是95、00 后高职生中兴起,以语言、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在网络上、生活中表现出来,具有颓废、悲观、绝望、消极、无目标、丧失意义感等特征,相对应的有“废柴”“葛优躺”等网络流行语。“丧文化”心理反映出学生对群体意义追寻的迷茫与彷徨,同时呈现出他们在学业、生活、经济、情感、就业等现实生活方面的焦虑,是对感知到的威胁、风险、困境表现出的高度敏感的心理状态。

(三)“积极废人”——急躁、矛盾

还有一部分高职生貌似心态积极向上,却往往“及时行乐”,然后又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网络上称之为“积极废人”。“积极废人”是一种失落、矛盾而复杂的生存状态,表现了高职生一方面感知到自己的无能,另一方面又缺少耐心,太过急躁,渴望迅速改变现状,暴露出无奈、懈怠、空虚、浮躁的矛盾心理。

二、高职生消极心态的成因

高职生消极心态的出现,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个体精神动因,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1]

(一)对自我“不完美”的认知与接纳

当前高职生有着升学压力、人际复杂、就业困难等经历与感受。他们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来应对就业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他们更关注的是“我”,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承认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缺陷”,与自己和解,以认知贬低、自我矮化的方式寻求社会支持,从而形成自我保护。[2]当代青年人更勇于分享、倾诉、再创作一些消极心态,甚至乐此不疲。

(二)“微时代”情绪感染的影响

网络游戏、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成为高职生人际交往、情绪宣泄的出口与工具。他们更多地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将负面情绪释放到网上,以期收获同情,削弱孤独感与痛苦感,达到排解郁闷、舒缓压力的目的。“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快捷,也使得消极情绪的感染从“微”到“大”,其传播、蔓延速度之快,从每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中可见一斑。[3]

(三)集体和社会“无意识”“有意识”的冲击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集体和社会也在“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拉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高职生洞悉这些社会现象,并自觉受困于自身的无能,部分学生得出结论: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于是,学习、工作压力大导致的不想努力成为全民狂欢,这也是以“丧文化”为代表的消极心态崛起的社会因素。

三、化解高职生消极心态的对策

(一)理性与谨慎并行,正确对待高职生的消极心态

当前高职生中消极心态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也并非“洪水猛兽”。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以及家长要打破惯性思维,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高职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特点,理性分析和看待此种社会现象,努力接纳和理解,不要动辄质疑,更不能全盘否定。社会相应机构、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对高职生消极心态中的优势部分进行深入发掘,如学生对自我、大学、社会的认知已经从过于理想化变得越来越现实;又如,消极心态并非消极逃避或者万念俱灰,只是学生在奋斗路途中的情感宣泄,我们应当帮助他们适当调整心态,以更有利于其奋力前行。

(二)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其积极心态

以“佛系心理”和“丧文化”为代表的消极心态受到高职生的热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正在或者即将加以践行。而对自我本质、价值观和信仰的内在调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学生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由此,高职院校应顺应新形势,做出新调整,优化、完善学生的心理机制。

在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推进思想教育的大环境下,发挥哲学等思政课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设计,改进课堂模式,通过增加案例教学与相关体验活动、加强行为训练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多路径强化学生的思想、心理引导和文化熏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性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此促进其积极心态的培养,激励其在“有所作为”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多措并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领高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结合高职生现状,通过不断探索—求证—认同的过程,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统化、常规化,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实效。具体安排如下:

1.健全课程体系,推进知识教育。

在大学一年级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团体辅导必修课;大学二至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包括“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积极心理学”“人际心理学”“恋爱与婚姻”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学期至少开设两场心理讲座,讲座主题依实际需要而定,如“大学生活适应”“人际关系与恋爱”“学会学习”“正确面对考试”“就业与创业”等。

在学校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个人、宿舍、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组织的一些主题活动被固定下来,形成传统的主题活动。如“3·20”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5·2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6 月的“最美瞬间”心理摄影大赛、10 月的心理知识竞赛、11 月的心理剧会演、12月的迎新年心灵音乐节等。

学校每学期邀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一次心理报告,报告主题为高职生关注的热点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

2.加强宣传普及,开展宣传活动。

(1)心理健康普测:组织新生心理普查及异常筛查、考试焦虑心理测查、学生就业心理测查等。(2)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活动:每月布置展板、橱窗宣传栏,组织重要节日及重大活动的宣传等。(3)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自助、互助活动,包括纳新、培训、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赏析、座谈、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4)心理委员活动:每班设1 ~2 名心理委员,及时上报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周汇报,定期培训、座谈等。

3.优化服务平台,强化咨询服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3 人、心理咨询室3 间、团辅活动室4 间、心理宣泄室1 间、心理放松室1 间。另外,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网络咨询及维护更新。通过日常的学生个体心理咨询、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以及电话与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常态化、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高职生消极心态的化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应加强对高职生消极心态问题的系统研究,引领全社会理性认识和面对高职生的消极心态问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机制,探索化解消极心态的方法策略及活动内容,在全社会营造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健康成长氛围,减少消极心态对高职生的不良影响,有效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与极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消极高职生心态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做谦逊的人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