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

2020-12-30杨晓冰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防范措施风险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风险,如何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已成为审计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1.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程序的实施不合理等因素产生的审计风险

第一,现阶段准备环节审计风险表现较为多样,对审计风险的梳理,有助于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对能力。具体来看,准备环节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在尚未开展审计工作之前,没有根据相关的工作要求进行审计工作,进而导致被审计对象表达反对意见。这种情况的出发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没有将先审计后离任的工作人员,在没有责任对象完全交接工作之后,选择合适的介入时间节点,无形之中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带来消极影响。例如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环节,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审计工作开始的前三天,将审计通知文书送达制定单位,仅仅采取电话或者口头通知的方式,导致各项准备工作无法落实到位,造成审计质效的下降。

第二,目前审计实施环节的风险主要涵盖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在自身专业能力、政策法规理解水平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审计人员难以准确开展各项工作,造成审计结果发生偏差。

首先取证风险: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审计证据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的基础上,一旦在审计取证过程中,没有分析、筛选、梳理审计证据,势必引发取证风险,造成审计结果准确性的降低。例如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在取证过程中,与相关人员谈话的资料,没有获得被调查人的签名认可,或者加盖惬意公章,导致取证的真假难以确定,最终对审计工作结果的准确性造成消极影响。

其次检查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涉及审计人员在进驻被审计企业之后,由于自身工作失误,导致审计结果无法反应实际情况。一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没有进行认真分析评估,仅仅凭借某些情况,草草下结论。二是现代审计广泛采用抽样审查技术,如果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样本的无法真正反映被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造成审计结果的误差较大,甚至出现审计工作的漏洞,无法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第三,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目前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的诱发原因在于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中,没有准确把握审计事项,导致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评价偏离实际,进而对被审计对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首先,将一些没有证据或者标准不准确的审计数据或者问题作为相关事项写入到审计报告之中。

其次,没有完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征求被审计单位或者相关人员的建议。

再次,在审计过程中,对于被审计单位或者相关人员提出的异议,没有开展相应的核实工作。

2.会计环境影响产生的审计风险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比较广泛,部分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私自对相关财务信息数据进行了修改,甚至制作假账。从过往经验来看,财务会计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会对正常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妨碍,造成审计结果准确性的丧失。

3.审计对象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具体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通过经济行为,借助于审计,准确划分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实现对个人工作能力的准确评价,进而为后续人才资源的发掘、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于被审計单位自身的有序运转产生了积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对人的审计,借助于必要的审计手段,将人事部门的风险转移到审计部门,从而增强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从被审计对象来看,审计工作的周期较长、面对的环境较为复杂,这种情况的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具体来看,通常情况下,领导人的任职周期为5年左右,任职时间较长,在整个任职环节,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会计资料体量较大,因此财务交接过程中,极易出现材料的丢失,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阻碍,造成审计工作质效的下降。

4.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佳

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综合性审计,涵盖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审计知识、会计知识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综合能力,确保各项经济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判定领导经济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为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规避、预防审计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部门需要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对审计工作开展思路进行调整,对审计工作方法进行优化,在防范审计风险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审计环节的风险控制要求审计人员将风险控制作为工作的主线,扎实推动审计工作,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审计风险控制机制,从实际情况来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计工作的准备环节,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制定可操作、完备的审计方案,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的重点以及范围,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审计方案与审计工作相符合,推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根据相关要求,送达审计通知书等文件。

第二,审计实际环节,审计人员需要在双向承诺机制下,进行审计方法的完善,形成现代化的审计体系。具体来看,为降低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应当在审计工作启动之前,将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会计人员集合起来,解释说明本次审计工作的目的。同时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情况,收集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制度、合协议合同、会计报表等进行审核,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相关合同文书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各类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实现各类风险点的有效发掘,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同时划定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及范畴,以利润核对作为核心,确保整个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做好复核工作,对审计工作中收集到的各类审计证据以及底稿,交给审计组长进行复核,在经过相关人员复核之后,加盖公章。在复核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再次核审,以确保审计取证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第三,审计终结环节,审计组组长需要汇总各类审计材料,拟定审计报告,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准确、全面地记录在审计报告之中。在审计报告中既要说明问题,又要从审计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首先写审计报告时应坚持三个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细化工作人员与工作权限,对审计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审计过程中,没有查实的问题,应答避免进行评论,同时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好披露工作,并做好相关情况反馈工作。

其次扎实做好审计复核工作,在复核工作中,需要准确把握复核的内容,客观分析审计报告整体结构、主要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对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同时将分析对象进行二次比对,确保审计信息源头的准确性,从而减少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各项审计工作的稳步进行。

2.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避免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法治体系的逐步完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级人大等立法主体,着眼于实际,有计划地推动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周期较长,导致审计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各类问题。为有效应对审计问题,国家应当在现有法律基础之上,结合现阶段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审计法律法规,规范审计流程,细化审计标准,明确审计责任,真正意义上实现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形成完备的审计体系。

3.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計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支撑,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单位应当做好审计人员队伍构建工作,从人员招聘作为出发点,结合现阶段审计工作开展的需求,制定招聘录用的相关标准,理顺招聘流程,形成完备的审计人员引进机制,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扎实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效应对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引导审计人员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细化责任,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其在实践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地质效。■

参考文献:

[1]朱书依.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

[2]谷云波.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一重技术,2003(3).

[3]马亚红.论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4]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5]素云.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问题的研究[J].中国工会财会,2010(6).

作者简介:杨晓冰(1970—),女,满族,辽宁北镇人,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察局一一三地质队,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专业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防范措施风险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