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0-12-30姜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艾司西利培普兰

姜丽丽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指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治疗且病情好转后出现的时间持续在2周以上的抑郁症状[1],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与痛苦,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行为[2]。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来源途径较多,可能是疾病本身存在的症状,在发病初期可能被掩盖;可能是患者对疾病认识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的抑郁[3],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认识[4]。本次试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在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单一组与接受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39例。联合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0.91±3.65)岁;单一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40.45±3.24)岁。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家属同意参与本次试验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入组前1周接受过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6]。

1.2 方法

1.2.1 单一组 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培酮,其剂量为每次2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时间为8周。

1.2.2 联合组 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利培酮的治疗方法、剂量均与单一组患者相同,艾司西酞普兰的初始剂量为每日5~10 mg,逐渐增加药物的剂量,治疗2周内将药物剂量加至每日20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的时间为8周。

1.3 评价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单一组与联合组患者观察指标分别为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2周、4周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和不良反应(嗜睡、口干、头痛、恶心呕吐、便秘、食欲减退)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7]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HAMD总分以及绝望感、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体质量、迟缓、认知障碍等因子。治疗效果采用HADM减分情况进行评价[8],患者HAMD的减分率≥75.00%或者是HAMD的总分在8分以下表示抑郁症状消失,治疗痊愈;患者HAMD减分率≥50.00%,<75.00%表示治疗显著改善;患者HAMD减分率≥25.00%且<50.00%表示治疗改善;患者HAMD减分率在25.00%以下表示治疗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结果间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见表1。

2.2 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2周、4周联合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均<0.05)。见表2。

表1 对比分析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治疗效果[n(%)]

表2 两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联合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与单一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χ2=0.706,P=0.17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相对较轻,在患者的耐受限度内且不会影响治疗,且其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情未明的慢性重症精神疾病,其具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均有较为严重的影响[9]。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好转后很可能会出现抑郁障碍,导致自残、自杀情况的出现,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常规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治疗药物与方法[10]。

艾司西酞普兰属于抗抑郁药物的一种,其具有着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作用[11],在各种5HT再摄取抑制剂中其选择性相对较高,同时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再摄取影响相对较小,治疗效果较好,且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均相对较好[12]。在运用艾司西酞普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较小[13],不会加重患者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学症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来说有着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治疗后2周、4周联合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相关评分情况,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佳。因此,可以将艾司西酞普兰作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利培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