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扶志扶智 助学筑梦铸人
——关于打好基层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2020-12-30沙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市攻坚精准

■ 沙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号角吹响的关键时刻。沙河市教育局打好沙河教育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小康建设,是全市教育系统当下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横下一条心,因势而谋、排兵布阵,积极在脱贫攻坚中展现教育担当。

三个群体同成长,组建脱贫攻坚生力军

为保证教育系统在总攻中鼓足干劲、尽锐出战,教育局抓住校长、教师、学生三个群体开展工作,打造脱贫攻坚生力军,坚决把扶志扶智、培育时代新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提升校长战斗能力,培养一线指挥员。把教育脱贫攻坚内容纳入全市教育干部理论学习、集中学习当中,加强全市教育干部特别是学校校长的扶贫责任意识培养和扶贫能力建设,培育出一批适应全面小康建设需要的学校“当家人”,使全市学校校长在基层扶贫战役中学会战斗,勇于出击。

引导教师爱生爱教,培养前线战斗员。在拔尖人才遴选、名师培养过程中坚持德能并重,开展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爱”教育标兵评选,培树一批爱生爱教的先进典型,发挥其在关爱贫困学生、宣传落实扶贫政策方面的一线“战斗员”作用。规范全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乡村学校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和课堂执教水平,进一步推动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学生向善自强,培养合格接班人。在全市学校开展革命传统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开展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切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开展生涯规划和立志脱贫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立志向、有梦想。

四个平台齐发力,锻造教育扶贫重武器

我市着力构建结对帮扶、精准资助、志愿服务、职业帮扶四个平台,确保脱贫攻坚没有“空白点”和“间歇期”,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下好城乡教育“一盘棋”,推动教育一体化发展。着眼校际发展不均衡现状,着力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努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在全市教育系统统筹构筑“全面帮”格局。对照邢台市5A学校创建标准,将优势中小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共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帮扶计划,明确远景规划和阶段目标,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进;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城乡学生“手拉手、共成长”、爱心助学捐赠等帮扶工程,紧盯优质均衡目标,不断加强两类学校间的交流合作,使全市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底部抬高、基础打牢。

绘就精准帮扶“一幅图”,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聚焦“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充分发挥教育公平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从“精准”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解决学生经济困境的同时,把时代要求、国家需要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将思想教育贯穿在奖、贷、助、补、减、免等各个环节,唤起中小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认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成高尚人。

织密志愿服务“一张网”,构筑“对口帮”“长期帮”格局。发挥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等优势学校、教育机构在校园足球、心理教育、社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其对口帮扶乡村学校,形成特色帮扶,帮助乡村学校成立足球队、文艺社团、校史馆、阅览室、文化墙、广播站等阵地,组织学生书画社团、机器人兴趣小组、小主持人社团等,到帮扶学校举办文化交流展示。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组织优秀心理健康咨询师,到困难学生身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阳光健康心态。组织学生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学生结对,开展交流活动,使城乡学生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动员优秀高中学生志愿者到帮扶学校进行励志演讲、学习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具体需求,细化为多层次、多维度的个性化方案,确保志愿帮扶精准到位。

打好职业教育“一套拳”,让技能扶贫持续发力。办好县域职教中心,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是基层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沙河市职教中心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新增3D打印、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商务、医学护理、玻璃制造等多个就业专业,并适时组织退伍军人、待业青年、残疾人进行短训,有效拉动低收入家庭人口就业,让教育脱贫效应惠及长远。

三种精神互促进,构筑攻坚夺旗好阵容

教育扶贫面对的对象是青涩敏感的青少年,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年纪需要特殊的关爱。

坚持精准理念。为精准把握教育扶贫对象需求,我市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信息进行分类,并按照规定设立多个帮扶模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帮扶节点,使经费资助、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在学生最需要的时段、最紧迫的地方发挥作用。将学前与义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高中之间,以及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工作有效衔接:毕业学校认真负责地向学生继续求学的学校介绍情况,后者也应主动向前序学校了解相关信息,只有将各项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才能实现扶贫任务与育人主业的完美契合。

常怀关爱之心。在帮扶中要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尽量规避“贫困”“困难”“残疾”等字眼,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给予充分的自尊;不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帮扶等次挂钩,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按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从今年开始由表上盖章,改为个人签字承诺,简化程序;加强心灵关爱,引导受助学生树牢自信心、建好朋友圈、融入班集体。

保持发展眼光。着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通过思想引导、人格养成、情感激励等多种支持形式,开展立体式、个性化帮扶,不断给予其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充分调动其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推动学生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从“授鱼”向“授渔”转变。

猜你喜欢

全市攻坚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