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的“四变”策略

2020-12-30李志权蔡振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器材分组体育课

□ 李志权 蔡振伟

小学体育课需要师生通过互动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组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引领着体育课的方向和节奏。教学组织指的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对学生和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包括课堂常规、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学练的分组等。

一、“有谱”变“无谱”,注重课堂组织的预设和生成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如同一篇“优美的乐谱”,引领着课堂的节奏和方向,这根“指挥棒”把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谱”“手中无谱”。所谓“心中有谱”是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组织的预设,在上课之前要在心中形成一个“乐谱”,提前预设哪个位置容易出现“破音”(错误),以及如何避免“破音”。所谓“手中无谱”,指的是教师不能被“谱子”牵着走,要懂得变通,懂得利用生成。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教了却不会”的现象,就是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出现偏差的表现。原因是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把握得不够准确,且教学前没有根据教材和现实的学情制订课时计划、教学策略。对此,在设计课时计划时,教师要丰富“教”的内涵,使练习内容趣味化、组合化、结构化。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什么”—“如何开展教学”—“通过什么方式有效练习”—“通过什么手段让学生学会”的路线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学、练、用合理地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

实际的课堂中,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预设只是个人期望和经验的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其思维也是灵活的。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中的“灵光一现”或成为课堂中的“错误集合点”,或成为技术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要懂得利用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临场应变的本领,有见招拆招的技巧,成为一个“手中无谱”的指挥者。

二、“无形”变“有形”,注重分组形式的灵活调度

教学组织是无形的,作为内容的铺垫已融入课堂,但在体育课中它又是有形的,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分组”将“无形”从微观扩大到了宏观。在组织分组时,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辅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合理采用多种形式的分组教学。

(一)友伴分组,调动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在分组学练选择搭档时,第一意愿是选择与自己“私交”甚密的伙伴,友伴关系让学生在日常交往中逐渐形成了默契,对于技能学习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二)男女合理分组,培养学生个性

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是男女混班上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大量事实与数据证明,男女混合分组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发育和情感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的个性,体现男、女生运动能力的互补性,便于教师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三)按体能分组,关注差异,集中攻坚

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须引起关注。只有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身体基础、心理特点和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而言,学生的身心基础差异会影响学练的效果和能力提升的速度。所以,按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分组,教师可以花更多精力去提优和补差。但分组时必须注意,不能直接将组名定为“优组”和“差组”,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随机分组,利用未知引发学习兴趣

随机分组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分组方式,它完美地避开了以好差进行区分的尴尬,且存在一定未知性,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随机分组方式有剪刀石头布、抽签、抓阄,转球等。巧妙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平衡各组间实力、保障各组公平性的目的。该分组方式具有一定随机性,且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游戏比赛。

三、“数量”变“质量”,注重器材的有效使用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教学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安全、高效开展的前提之一。

(一)器材选择

通常,器材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数和人数、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和其他任课教师提前沟通,做好器材充足和匮乏的双重准备。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一物多用,避免器材繁杂,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

1.球类课

球类课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体育课。教师要尽量做到精细到人,保证每个学生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球类教学类型多,场地器材多,使用要求也高。在各个环节之间变换时,教师对于数量预估、多余球的安排、课后的器材收放等都要有周全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将“多练习、提技能、增密度”贯穿在球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最大化,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发展学生体能,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体操课

体操是安全隐患较大的教学内容之一。相较于其他体育课,体操课对于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更高。在进行体操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精密规划,挖掘器材的辅助作用。传统的体操教学以四列横队为主,教师便于观察和讲解,但容易忽视站位边缘的学生。所以在布置场地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队伍变换成圆形、正方形、L形等。

出于安全考虑,体操课的器材往往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如根据垫子摆放的位置,变化垫子的用途,以队形和器材位置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质量。

3.田径课

田径课包括跑类、跳跃类、投掷类三种内容形式,在遵循体育器材组织和布置的原则下,教师要以实现学生负荷最大化为目标。但田径课往往以技术教学与体能联系穿插的形式进行。枯燥单调的形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且极易受到场地的制约,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例如在跳远教学中,每所学校的沙坑都是1~2个。很明显,场地制约了课堂的密度和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队形由纵向面对沙坑变成横向面对沙坑,并在沙坑两边放置垫子,给技术不是十分娴熟或者对沙坑比较抵触的学生练习,由此降低练习难度,提高联系密度。

4.场地布置

许多学校存在场地小、学生多的现象,这一现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约束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面对这样的“窘境”,教师要做好课前布置,固定场地,教学中巧用标志,减少器材搬运;选择练习内容时尽量选负荷量大且参与人数多的如动感音乐伴奏下的各种操类、双人或多人合作的,团队练习、激烈的游戏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在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练中的运动负荷,达到提升体能的教学目标。

四、“危险”变“安全”,注重安全意识的提升

众所周知,组织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的安全更是教学过程应关注的重中之重。

选择器材时,教师要先进行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要进行处理,如充气过足的篮球(易爆)、有漏洞的沙包和实心球(易伤到眼睛)等。布置场地前,教师要反复斟酌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布置场地时,则要留意地面的软硬度、器械摆放的预留空间、组与组之间的安全距离等。如分组练习时,教师要预设分组行进的路线和练习的方向,思考是否存在碰撞的可能。

上课伊始,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着装,对于凉鞋、牛仔裤等限制运动或不适合剧烈运动的给予提醒,并在练习过程中多加关注,可采用适当降低难度的方法以保障正常教学的进行和技术的掌握。组织练习时,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语言组织与哨声相结合,哨音的长短、连续表达的意思都要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中。技能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对部分“弱势”的学生多加关注,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练习强度。对于已经超出挑战范畴的学生,应特别留意,提供保护和帮助。特别是在以体能为主的练习中,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在练习中的身体反应。

综上所述,教学的合理组织是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能为学生学练技术的掌握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应合理组织,对课堂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器材分组体育课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体育课
分组搭配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怎么分组
分组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