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度盘点

2020-12-30

卫星与网络 2020年9期
关键词:卫星空间

长二丁火箭圆满完成本年度全部7次发射任务

8月6日12时0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九号04星和清华科学卫星。本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42次发射。

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至此,长二丁火箭已经圆满完成本年度的全部7次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一款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从1990年立项到现在,30年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创造了全胜的优秀战绩,将百余颗卫星送入太空。因为出色的性能和战绩,被授予“优质火箭”和“金牌火箭”称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量产

8月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28nm工艺芯片已量产,22nm工艺芯片即将量产;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功能,支持北斗地基增强高精度应用的手机已上市。至此,北斗已经在我国已经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天启10号(即“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成功发射

7月25日11时13分,天启10号(即“陵水号”)低轨物联网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预计两周后即可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这是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第7颗在轨服务卫星。天启星座2020年将全面加快部署,预计年底前将实现12颗以上卫星在轨组网并提供数据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天启星座的全球实时通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家新兴的民营卫星物联网运营服务商,正在逐步建立起蓝海市场上的主流形象。

“行云二号”成功验证星间激光链路技术 我国卫星物联网实现星间通信零的突破

“行云二号”01星、02星之间实现建链流程完整、遥测状态稳定的双向通信,标志着“行云二号”卫星搭载的激光通信载荷技术得到成功验证,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实现星间激光通信零的突破。“行云二号”01星、02星的激光通信载荷质量6.5千克,在轨功耗80瓦,是国内最小的星间激光通信载荷。

一句话新闻

2020中国航天大会发布十大宇航领域科学技术难题

9月18日,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隆重开幕。大会对外发布2020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旨在研判航天科技发展趋势、识别并攻克技术难点、推进航天智库建设。

1.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日球层主要是受太阳风和太阳磁场控制的区域,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是人类从未探索过的崭新领域,了解其环境特性、揭示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等科学问题,对于人类认识太阳系家园、推动空间技术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及寿命预测

材料科学技术一直是航天技术进步的基础性技术学科,热防护材料直接决定了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的性能和寿命。该技术可为未来空天飞行器性能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提供基础保障。

3.核动力航天器及工程应用

空间核动力是太阳系全域探测、行星际空间探测等任务最具竞争力的推进技术之一。核动力航天器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对现有航天技术产生颠覆性影响,满足对全太阳系探索的需要。

4.面向空间超大型天线结构的在轨增材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采用逐层堆积耗材的方式成型。在轨增材制造技术将有效解决未来空间超大型天线系统建设的难题,为超大型空间结构的在轨建设和维护提供有效手段,对推动我国天文观测、空间太阳能发电等领域技术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5.空间碎片清除中的核心技术

空间碎片清除是当前及未来航天任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该项技术,既是保护空间资产、维护人类空间安全和资源的需要,也将促进相关高新技术创新发展。

6.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空间操控技术

空间操控技术是航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领域技术。将深度强化学习应用于飞行器空间操控,有助于优化操控方案,构建具备自进化能力的空间智能体系,有效应对空间各种复杂环境变化。

7.水平起降运载器与组合动力一体化设计技术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可成为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水平起降运载器与组合动力一体化设计技术是支撑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将大幅提升我国自由进出和利用空间的能力。

8.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在轨组装和维护技术

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的在轨组装和维护技术是实现超大型空间光学装置的唯一途径,该项技术将突破运载器包络及推进能力的限制,抢占引领后续超大型光学遥感器乃至弹性可重构光学遥感系统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和在轨服务打下技术基础。

9.与5G/6G技术融合发展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

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技术直接影响我国太空架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从5G阶段开始走向融合,未来的6G系统将是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0.航天器与甚大基线阵协同探测技术

甚大基线阵是通过一个计算中心将相距遥远的射电望远镜、依靠统一的基线形成巨大的射电天线阵。通过航天器探测与地面甚大基线阵的结合,可以实现数万公里以上的虚拟望远镜,可大幅提高人类对宇宙观察的精度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拓展人类视野,正确认识宇宙的起源、现在以及未来发展。

今明两年再发4颗!我国海洋卫星家族更大更强

在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分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透露:今年9月和11月,我国将发射2颗海洋卫星;明年发射2颗;已经立项2颗;正准备立项5颗。我国海洋系列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天基海洋遥感作为海洋高新观测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上安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

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该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作为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该星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观测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在基础测绘、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乡建设监测评价、农业调查统计等方面的数据需求。

天问一号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8月2日7时,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地球约300万公里。天问一号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截至8月19日23时20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距离地球约823万公里,状态正常。8月19日22时20分起,环绕器上火星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等载荷依次完成自检,确认设备状态正常。

嫦娥、玉兔完成第21月昼工作,工作时长突破600天

8月25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面工作时长突破600天,月球车累积行驶里程突破500米,达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两器分别于25日20时35分和10时46分完成第21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鹊桥”中继星工作正常。

全年任务圆满收官 远望7号船凯旋

截止8月17日,远望7号船已在海上度过了51天,安全航行15778海里。在太平洋完成首次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任务后,远望7号船迅速调整航向,历时20多天,星夜兼程机动8000余海里终于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停靠码头后,远望7号船将迅速展开设备检修工作,为下次出航做好扎实准备。

猜你喜欢

卫星空间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静止卫星派
创享空间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竞射导航卫星为哪般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